新华财经北京8月27日电(安娜、王春霞)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保持较快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1%,上半年为增长1.0%。前7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小幅下降怎么看?记者就此采访专家。
“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数据的最新变化与7月宏观经济总体走势是密切相关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和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6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结束了此前两个月连续下降的态势,较5月回升7.3个百分点至0.8%;1至6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也顶住了第二季度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实现了1.0%的增幅。
但7月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叠加高温多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等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有所加大,当月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内的多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出现阶段性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业企业利润向上修复的难度。
“一方面受地产产业链疲软、疫情扰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影响,7月工业增加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都有所回落,工业企业部门的收入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另一方面,在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情况下,7月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仍然偏快。”国联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说,此外,虽然7月工业企业每百元收入中的费用继续下降,但是略弱于去年6月到7月的下降程度。这些因素可能都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从最新的工业企业效益数据来看,稳增长尚在爬坡过坎阶段,一丝一毫也不能松懈。”张立群表示。
分行业来看,前期稳增长政策对于工业企业效益的改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例如,受益于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恢复、减免车辆购置税政策提振消费需求等有利因素,7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8%,增速较6月加快2.7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其中,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7.8%,增速较6月加快30.1个百分点,是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看,受访专家认为,1至7月,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1%,反映出民营经济当前的困难仍较为突出。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缓缴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举措,是非常及时的。
“应该看到,今年上半年,特别是5月以来,稳增长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效果不断显现,特别是助企纾困政策力度加大,是助推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好转的重要支撑力量,这力量后期还要进一步强化其作用。”张立群说。
在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看来,后续美联储大幅加息仍是大概率事件,对于美国制造业以及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以原油为首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将继续承压,8月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速大概率在7月的基础上继续下行。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经由出口和价格等传导渠道对我国工业企业效益产生的影响仍不容小觑。
“企业需要宏观大盘继续向好的支持,效益才会逐步转好。下一步,必须全力抓好稳增长各项政策落实工作。”张立群说。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下阶段,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为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