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弹之父遭暗杀,以色列及美国被疑为幕后黑手,传出使用遥控机枪及人脸识别技术,但有不同版本阴谋论,成为罗生门,影响美伊限核谈判。
十一月二十七日,伊朗首席核专家、可能会成为伊朗核弹之父的莫森.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在离开德黑兰不到四十公里的路上遭到狙杀,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显然,这对伊朗的核军事力量发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很蹊跷的是,事过四天,仍然没有任何人宣称对此次行动负责,而外界很自然将肇事者指向以色列以及以色列背后的美国。对以色列而言,伊朗发展核武是其安全的最大威胁,故而在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二年,伊朗就把以色列视为暗杀伊朗六名科学家的幕后黑手。《纽约时报》也引用美国情报官员的资讯称,暗杀行动的背后是以色列。不过,这次情况却有点不同。尽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二零一八年的一次讲话中,点名法赫里扎德是以色列关注的危险人物,但在暗杀事件发生后,内塔尼亚胡内阁的一名部长已经公开否认以色列主导这次打击行动。至于一向喜欢炫耀、且在上次美军无人机刺杀伊朗最强硬的将领苏莱曼尼后即刻向外宣布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仅仅在法赫里扎德命案发生后三次转推相关报道,却没有加以任何评论。这就让事态变得有点扑朔迷离。
伊朗当然是最大的受害对象。外交部长扎里夫宣称这是“国家恐怖主义行为”,直接将矛头指向了老对头以色列。而伊朗总统鲁哈尼也在二十七日指责以色列是凶手,并表示此举不会放慢该国的核计划。鲁哈尼还表示,伊朗将择机对法赫里扎德的遇害进行报复。
不过,属于温和保守派的鲁哈尼谨慎表示,不会随著「暗杀者”的意愿起舞,伊朗将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和时间作出回应。他补充说:“这次残忍的暗杀表明,我们的敌人正在经历焦虑的几周,他们感到自己的高压时代即将结束,全球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言外之意,鲁哈尼对特朗普和拜登的权力交接具有相当大的期待,尽管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一直强调,伊朗的立场不会随着美国总统的换人而有不同。
问题是,在报道事件发生的真相时,伊朗媒体也陷入了矛盾。伊朗国防部的描述是:“武装恐怖分子袭击了他乘坐的车辆。”《纽约时报》等西方报纸沿用这个说法,称由一辆大货车先引爆炸弹,迫使法赫里扎德的车队停下,然后数名武装分子与保安力量发生枪战,而法赫里扎德则被打死在车中。
不过,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称,二十七日当天早上,法赫里扎德和家人乘坐一辆防弹车辆,并在装甲车队护送下前进。随后枪声响起,法赫里扎德把车停在路边,他认为车辆出了故障而走出了防弹车。这些子弹是从大约一百五十米外的一辆尼桑汽车上的遥控机关枪发射,据称其中一颗子弹击中法赫里扎德的后背。“整个事件持续了三分钟,现场没有袭击者,子弹都是用自动武器发射的。”一份报告中这样说。不过,这种报道也有明显的漏洞,一是有消息称,法赫里扎德事先知道有攻击计划,因此不会轻易走出防弹车;二是有专家称,因为用远端遥控机枪射击运动目标,那么这个控制信号传输的过程会有时延,就可能导致无法精确命中目标,且因为现场没有袭击者,不能持续攻击。
但也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次行动可能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光学瞄准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对目标进行了精准打击。更有伊朗媒体表示,暗杀行动是由卫星操控的。显然,对暗杀行动发生的现场,出现了罗生门式的莫衷一是。
牵连伊朗两派斗争?
当然,反美情绪强烈的伊朗民众则在法赫里扎德被暗杀几小时之后,强硬派支持群众就在总统府外进行抗议示威,喊出了“不向美国屈服,不向美国让步,只向美国开战”的口号。这种情况也带来了另外一种怀疑:有没有可能是伊朗强硬派“借刀杀人”,把祸水引向温和派总统,阻止拜登政府与伊朗再度议和?因为伊朗国内局势表明,伊朗强硬派正在利用各种方式打击温和保守派总统鲁哈尼,争取在明年六月的总统大选中夺回总统宝座,完全控制伊朗政治。因此,也有专家认为,这起暗杀行动背后,可能不仅仅是阻止伊朗的核计划,更可能是利益相关方希望能破坏即将恢复的美伊外交,这是对美国和伊朗双方面的挑衅。
在法赫里扎德被杀害的前一周,就有媒体报道,白宫曾计划对伊朗发射导弹袭击,理由是特朗普想给拜登承诺的“美伊重返核协议”故意设置障碍,从而能够保住特朗普在中东外交上的“政治遗产”。特朗普的中东外交重点有两点:一是在二零一八年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对伊朗重施严厉的制裁,期待拖垮伊朗的经济力量;二是借着伊朗威胁,说服沙特、阿拉伯酋长国等反伊朗国家与以色列建交,并对美国将驻以色列使馆迁往耶路撒冷“保持沉默”。一旦拜登重启与伊朗的交往,解除制裁,让伊朗经济坐大,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可能再度崛起,特朗普的中东外交成果就会毁于一旦。因此,《纽约时报》发表的评论认为,特朗普支持内塔尼亚胡对伊朗实行焦土政策,让拜登领导下的回归外交努力更加困难。
尽管也有舆论认为,无法断定特朗普政府是否事先知晓以色列摩萨德特工的暗杀行动,但无法否认的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最近走访了以色列,肯定与内塔尼亚胡探讨了后特朗普时代的中东策略。更何况,白宫迄今为止并没有谴责这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暗杀行为。
拜登等待伊朗让步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法赫里扎德的暗杀行动,客观上有助于延缓伊朗的核计划,而这恰恰有利于拜登政府在与伊朗政府谈判的时候,手里有了更多的筹码,也可以等待更多的时间迫使伊朗做出更大的让步。因为当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与伊朗的协议旨在限制伊朗的核试能力,让它无法在二零三一年之前累积足以制造一件核武器的高浓缩铀。
另一方面,事实上拜登团队确实因为暗杀打乱了既定的中东政策步骤。由于在一月二十日前,拜登团队根本无法掌控白宫的行为模式,因此,他的团队只能通过媒体向伊朗发出资讯,要求伊朗在一月二十日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前保持耐心——并且向以色列人发出资讯,要求他们停止破坏活动。而在伊朗协议问题上一直与特朗普立场不同的欧盟诸国当然也期待冷却暗杀带来的紧张局面,不过因为事实真相仍然陷于罗生门,法德等国外长尚没有表态,而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一位发言人已将这次杀戮事件描述为“犯罪行为”。
不管如何,伊朗的最终反应将决定法赫里扎德暗杀行动的后果。在十一月三十日的葬礼上回荡着纪念伊玛目侯赛因殉道的宗教歌曲,该人物可追溯至七世纪,并被什叶派伊斯兰教视为圣人。而出席葬礼的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身旁,矗立着法赫里扎德和之前被暗杀的苏莱曼尼将军的巨幅画像,这印证着哈梅内伊的强硬立场,他呼吁对核科学家的暗杀实施严厉的惩罚,而强硬派则已经发出呼应,主张即刻攻击以色列港口城市海法。总统鲁哈尼能否有效阻止这种攻击的发生,关系到伊朗温和派与强硬派的斗法。同时,这对拜登上台后能否重启美伊谈判,并让华盛顿回归到伊朗协定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