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李嘉诚回应撤资中国 连消带打兼捧习主席

2020-09-24 |作者: | 来源:

面对中国新华社了望智库、《证券时报》及《人民日报》微信等官方媒体先后发文批评,长和系主席李嘉诚昨天打破沉默,透过长和及长实发出回应,称批评他的文章「语调令人不寒而栗」。长和发言人称,李嘉诚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并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个别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国家方向」。

长和系年初宣布大重组,令长和及长实两家公司成为开曼群岛注册公司。至本月8日,公布将长江基建及电能合并,令系内所有主要上市公司都变成离岸注册。中国官方媒体自9月12日起三度发文批评,事隔17日,长和发言人昨天回覆本报查询时说,在汇集传媒众多提问后,昨日一次过回应。

该篇回应长两页半纸,开首直接引述李嘉诚称,「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起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他接着说:「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习总访美 不欲喧宾夺主

长和系发言人在回应中解释为何到昨天才开腔,是因「不应让这些毫无根据的口舌之争成为焦点,喧宾夺主,冲淡习主席的重要讯息」。发言人称,今次是李嘉诚首次回应,网上一切假借他之名流传的文章并非属实。

对于中国评论文章重点批评李嘉诚撤资,发言人称,香港包括国企在内有近七成是离岸公司架构运作,目的是为了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及更高效的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发言人称,李嘉诚既没有在重组时减少持股比例,亦没从中套现,「撤资」指控完全不能成立。

近年中国媒体多番报道称长和系将中国地产项目脱手,甚至曾在7月盛传长实会以200亿元人民币出售上海浦东世纪汇。

长和发言人昨回应称,集团过去两年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发现中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出现供求失衡风险,因此减少买地,但是可供其发展的楼面仍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除酒店及少数保留收租,90%中国项目均在建成后出售。发言人说,集团在中国零售业务店舖,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至今天的2300间。但昨天的回应未有提及,为何长和系在过去近3年,在香港只买过一幅地皮。

称深感佩服习近平领导能力

发言人说,集团早于1980年代投资国际,海外投资盈利均属香港上市公司所有;又称相信与国家政策包括「一带一路」及鼓励企业「走出去」没有抵触。

发言人称李嘉诚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习近平的沉稳领导能力深感佩服。

为是非痛心 「此心安处是吾家」

回应表示,李嘉诚对最近一切是是非非感到痛心,认为宋代苏轼及唐代白居易说的「此心安处是吾家」及「我身(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说得好(见另文)。

长和发言人称,李嘉诚经常阅读,相信他引述有关诗词,反映出他的心情。

发言人在回应中称,李嘉诚于1980年创立李嘉诚基金会后,2006年更将三分之一资产、即超过90亿美元投放基金会,至今捐款超过170亿港元,当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
称中国城市供求失衡 减买地
长和发言人昨回应中国官媒报道时,提及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发言人说,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中国部分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地。


发言人表示,一如以往,集团将继续在全球,包括中国寻找投资机会。尽管近年减少买地,但不等于不投资中国,现时集团在中国的发展中及将发展的总楼面面积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


声明又称,集团在中国土地,90%从拍卖而来,90%以上物业均在建成之后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极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没有囤地。零售方面,集团全球拥有超过1.3万间零售店舖,其中中国由2年前的1300间,增加至现时2300间,增幅77%。

2013年起 频脱手中国物业


自2013年起,李嘉诚确频出售中国物业,涉资金额较大的项目,包括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等,分别套现约90亿元和30亿元。


早前中国有传媒报道,长和系拟出售上海陆家嘴的在建综合体世纪汇,作价200亿人民币。近3年来,集团甚少在香港买地,仅在去年12月投得深水埗海坛街市建局项目。根据长实地产在截至6月底的上半年年报,公司在香港、中国和海外,分别有70万平方米、1380万平方米及4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传统套利时代终结
近一段时期以来,李嘉诚从大陆撤资引发广泛争议,日前,陆媒一篇名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更一石激起千层浪,将李嘉诚推向风口浪尖。李嘉诚强调,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并没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李嘉诚只是一介商人。商人和企业家是有区别的。商人从事的是套利,靠的是生意眼光。企业家从事的是创新,靠的是冒险与破坏式创造。李氏帝国虽庞大,但成就李氏财富的「必杀技」依然是他的「高抛低吸」。


李嘉诚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大量制度套利的机会,谁能眼光领先一步,就可能赚得盆满钵丰。观察中国富豪榜,前几年独领风骚的不正是房地产商吗?在这样的制度套利热潮中,李嘉诚成为中国企业家的偶像也是自然的事情。


就此而言,李嘉诚离去,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他留在中国自然是好,不留也罢,何必强求?毕竟,中国真正需要大力挽留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而非一味套利的商人。
本文出自http://www.mingpaocanada.com/如涉及侵权,请联系editor@lahoo.ca删除
本文发布于: 2015-9-30 09:17
Fungo Ads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李嘉诚回应撤资中国 连消带打兼捧习主席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