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落基山自驾游(4):寻找“最后一口钉”

2020-09-04 |作者: | 来源:

离开基洛纳,今天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一个历史遗迹景点——Last Spike,按当地华人旅行社的中文叫法,是“最后一口钉”。1885年11月7日,当时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执行总裁,在这个地方为太平洋铁路打下最后一颗道钉,由此标志着这条建设过程极其艰苦的铁路的竣工。

“最后一口钉”景点,当年记录历史一刻的老照片。

加拿大联邦成立之初,西部的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简称BC)地区并未加入,因为这一地区与东部新成立的加拿大联邦之间隔着峰峦险峻的落基山脉,交通非常不便,反而是与南方的美国华盛顿州、蒙大拿州往来更为快捷。所以BC地区向加拿大联邦政府提出条件:10年内修建一条连接加拿大东部与太平洋海岸地区的铁路,否则将弃加拿大联邦而加入美利坚合众国。

邻近“最后一口钉”景点的“横穿加拿大公路”,这条公路建于1962年,比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晚了近80年。

在120多年前,完成这样一条总长4600多公里、穿越落基山崇山峻岭的铁路,其难度可想而知。开始时承建商使用当地白人来施工,可工程进展极为缓慢,按当时的进度估计,等到工程全部竣工至少需要30年。这种情况下,承建商想起了世界上最勤劳、最能吃苦、薪水要求最低的劳工——中国人,于是他们开始大规模招募华工,由华工担任这条铁路的施工主力。

一列火车正驶过“最后一口钉”景点处陈列的历史老车皮。

据粗略估计,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共有超过17000名华工参加施工,其中有超过4000人因事故、疾病、饥饿等原因长眠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也就是说,每1公里的太平洋铁路下面,就埋着一位华工的尸骨。

一列货车驶过“最后一口钉”的纪念铭牌。现在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只走货运列车。

在华工付出巨大的辛苦与牺牲后,太平洋铁路如期竣工。广袤的BC地区被成功地留在了加拿大的版图上,西部地区的经济因为这条铁路而繁荣,本已处在破产边缘的承建商获得了大笔利润。而因铁竣工而闲置下来的大批华工,却开始遭受厄运:加拿大政府出台排华法案,向华人强征“人头税”,意欲将华工赶出加拿大。所以,“最后一口钉”这个历史景点,对加拿大人来说,是对一项载入史册的超级工程的纪念,但对我们华人来说,这个地方是我们的同胞先辈在异国他乡一段血泪史的见证。

“最后一口钉”纪念品商店前的景色。

找到“最后一口钉”这个历史景点并不容易,因为这里地处山间野外,没有准确的地址,无法在GPS上定位。而且这不是一个很显眼的地方,路边虽然有指示牌,但是在100多公里的车速下,如果不是提前有准备,是很容易错过去的。于是我先在谷歌卫星地图上找到了它的位置,并且量出它在1号公路与97A公路岔口处Sicamous小镇以东大约25公里、1号公路路基南侧。按照这个信息,我准确找到了“最后一口钉”。(下图,立在太平洋铁路路基旁的“最后一口钉”名牌。)

立在太平洋铁路路基旁的“最后一口钉”名牌。

我看到一些关于“最后一口钉”的中文游记中讲,当年在这里打下的最后一颗道钉是一颗“金钉”。其实这是不对的。加拿大确有在重要铁路工程竣工典礼上使用金钉或银钉作为最后一颗道钉的传统。而且,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竣工典礼上,也准备了一颗银钉(注意,不是金钉),但是因为天气原因,拿着那颗银钉的加拿大总督没能赶到现场。所以,在典礼上打下的,只是一颗普通的铁制道钉,与全线的其它道钉没什么两样。现在,那颗没有用上的银钉被保存在魁北克的一家博物馆。而那颗真正的铁制“最后一口钉”,在典礼后也取下来被一位政府大员得到、并被他的家族收藏至今。

“最后一口钉”景点处一栋形似车站站房的小房子,现在是纪念品商店。

在“最后一口钉”受过历史教育之后,重新上路,直奔此次“落基山自驾游”的第一个过夜休息地——“灰熊镇”。
本文发布于: 2014-10-23 12:08
Fungo Ads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落基山自驾游(4):寻找“最后一口钉”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