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内——美拉卡斯酒店(Meracus Hotel)是位于河内旧城区内的一个简洁舒适的酒店。凡是入住该酒店的游客都会从前台那里得到一份名为“如何过马路”的提示说明:
放松并且充满自信。
左右观察,与司机进行眼神交流。
有目的地慢慢通过。
不要后退。
伦敦的游客可能会讨论天气,巴黎的游客会讨论去哪家餐厅吃饭。而在越南的首都,不可避免的谈话就是:怎么过马路。
近10年来的资本主义狂潮,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本宁静、绿树成行的大街小巷,如今填塞街巷的是川流不息的汽车。游客们壮着胆子走出酒店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他们站在路边,脸上的表情有的惊恐,有的错愕。
“第一天,我们吓坏了,”来自法国的游客克里斯泰勒·鲁绍维勒(Christelle Rouchaville)说,“有时候你就是没办法过马路。”她和丈夫鼓起勇气推着婴儿车穿梭在高峰期的车流中。
鲁绍维勒向其他的游客行人建议说:想象你是在滑雪。“飞奔的摩托车就像是在参加障碍滑雪赛,”她说,“你得加入这股车流。”
澳大利亚的鲍勃·格里尔(Bob Greer)和妻子因为一个帮助弱势儿童的项目来到越南。他祈求神灵保佑。“要相信上帝或者别的什么你信仰的神。”他边说着,边观察一条摩托车道,带着一种战士深入敌人后方的表情。“即使你双腿发抖,也不要让人看出你害怕。”
河内并非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面临交通问题的城市。但是,这里有将近400万辆注册摩托车,几千辆摩托车同时在蜿蜒的街巷纵横奔突,那种混乱,真是群魔乱舞亦不能过之。
真正的过马路专家,河内的本地居民,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
高中学生阮俊明(Nguyen Tuan Minh,音译)建议使用“人体盾牌”——过马路时夹在其他行人中间走。他还不同意美拉卡斯酒店的建议,他说,不可能进行眼神交流。“你走上马路时,四面八方会有40多辆摩托车一齐冲着你开来,”他说,“如果他们看见你了,他们就会避开你。别被困住走不动!”
河内的许多居民抱怨说交通混乱致使他们神经衰弱,特别是那些不绝于耳的喇叭声。在都市酒店(Metropole)担任礼宾员的范公盛(Pham Cong Thinh,音译)是河内当地人。他回想起20年前越南还没有对外开放经济的时侯,他骑车上班穿过安静的街道的情景。
“那时候生活很轻松,也很平静,”范公盛说,“现在每个人都有压力,人人都想着挣钱。”他认为河内交通状况是农村的外来人口造成的。他们按照在农村时候的规则在城里骑车,也就是说,根本不讲任何规则。
在河内老城区,游客对人口密度的抽象概念立刻就能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体验。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建筑和飘荡的香烟,整座城市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游园会,到处是食品小贩、街边咖啡馆,还伴着汽车发动机不耐烦的持续嗡鸣。一般而言,河内人行道的状况都不错,然而,很多区域的人行道都被转变成了巨大的摩托车停车场,行人不得不走到大街上去。
“有时候,人们回到宾馆都吓坏了,”旅行代理阮诗钗(Nguyen Thi Xoa)说。她所在的旅行社为老城的旅客们提供服务。她还提供了一些过马路的建议:“我经常跟游客说,要非常自信,慢慢走。绝对不能跑。不要犹豫。要让人知道你想往哪儿走。”
越南的官方驾照考试手册上说,“摩托车必须让斑马线上横穿马路的行人先过”。这简直是痴心妄想。事实上,这些白色的线条基本上就是摆设。其他交通规则也被公然违反,貌似没有任何惩罚措施。
河内市民在穿过单行道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意朝两边看。有些路口的交通指示灯似乎只是在浪费电。
“在国外,如果红灯亮了,每个人都会停下来,”酒店的礼宾员范公盛说,“但是在这里,如果没有警察的话,人们都会横冲直撞。”
范公盛为自己的外国客人规划了一些路线,这些路线是为了把他们引导到最容易过马路的地方而特别设计的。他说,大多数游客都能安全归来。
他还说,“只有少数客人回到旅馆的时候还惊魂未定。”
摩托车在西方国家主要用于休闲娱乐,而在河内,则是市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只有富人才有汽车。)
摩托车上还经常装载着货物,让街道更加混乱。骑摩托车的人很可能会因为手扶着平板电视机、啤酒箱或者装着塑料花的袋子而注意力不集中。这些东西只是我在近期的一个工作日看到的。
来河内老城区旅行的游客很多,还有很多人则迫不及待地表示想故地重游,这些都表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足以抵偿了它的交通问题。
对于那些真正感到害怕的人来说,总还有公共交通方式可供选择。
旅行社代理阮诗钗说,最近,她曾帮助一名被河内的交通状况吓坏了的游客回自己的旅馆。她说,步行就可以到达,其实,一拐弯就是旅馆了,可是,那名游客拒绝了她的建议。
“她说,‘我还是打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