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中华文化 对海外华人文学与艺术的启迪和影响

2020-08-31 |作者: | 来源:

高度生活周刊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作为一个诗人,我在温哥华已渡过了二十年既孤寂而又丰富的海外生涯,但我的心灵一直处于一种茫然,一种彷徨无依的状态,虽然强烈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但在人生的座标上却发现自我的定位竟是如此暧昧,虚浮不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多么凄美的意境,但面对这异国的时空,有时总不免感到一种失魂落魄的孤寒,因为在形式上我已失去了祖国的地平线,湖南•台湾•温哥华,我生命中认同的对象,其焦点已模糊不清了。
讲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位作家的故事。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作家汤玛斯曼流亡美国。有一次记者问他:“你对这次流亡生活有何感想?”他当时毫不迟疑地答道:“我汤玛斯曼在哪里,德国便在哪里!”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我何尝不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洛夫在哪里,中国文化便在哪里!”狂妄吗?其实不然,你郑胜天可以这么说,周岳平也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游走五湖四海,永远都抱着中国文化走,中国文化使我们胆气大增,活得丰富,尊贵,活得理直气壮。

我临老去国,远走天涯,虽暂时割断了两岸的地缘与政治的过去,却割不断养我育我塑造我的人格,锻炼我的精神与智慧,培养我的尊严的中华历史和文化。对我来说是如此,我相信对所有海外华人作家和艺术家无不如此。不论他立身何处,生活形式起了多大的变化,他如希望创作出质优而又能传之久远的作品,必然要有一个庞大而丰厚的文化传统在背后支持。
寄居海外的华人作家、艺术家,都会面对一个深沉的困惑,这就是在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中,如何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中西文化的平衡点。海外华人文学与艺术的特性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原民族性与本土性的交错,冲突,与融汇中突显出来。语言媒介,绘画笔墨只是华人文学艺术的外在形态,文化才是它更深刻的精神内核。
初来加拿大,我个人有着强烈的文化身份的焦虑而一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唯一的好处是我能百分之百地掌握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而充实这心灵空间的正是那在我血脉中流转不息的中国文化。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对一位海外华人作家艺术家的影响十分重要,尤其在他放弃了政治身份而持续保有文化身份的情况下,他可以享有另外一种优势,那就是他可以毫无疑虑地采取一种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这样才不会仄化自己的胸襟,僵化自己的思想,他再也不需要思想和精神的领导,也不需跟着某个主旋律唱歌起舞,他可以发展更独立、更自由、更广阔、更多元的创作路向和风格,而把个人情感,民族性,世界眼光,以及宇宙胸怀凝聚为一股新的创作力量,使他们的作品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既具有反映现实的时代性,也有富于特殊情趣的民族性,更有拥抱大我,高瞻远瞩的世界性。以上的看法是我个人的心愿,也是对所有海外华人作家艺术家的期望。
作者简介:洛夫先生被诗歌界誉为“诗魔”,是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及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
https://admin.lahoo.ca/portal.php?mod=portalcp&ac=article&catid=343
本文发布于: 2016-3-21 17:05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中华文化 对海外华人文学与艺术的启迪和影响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