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11月28日社论】11月24日,中国官方宣布,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下月1日起,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六个国家试行单向免签证一年。上述6个国家赴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可免办签证入境15天。

20231128_1179069762023489536_x4tkc

5月1日,中国游客在意大利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附近自拍。(图片来源:新华社)

随之,部分关联国家也做出相应回应。

近日访华的法国外交部长也对这一“好消息”表示欢迎。法国外交部25日宣布,将为拥有硕士学位且在法国完成至少一学期以上的中国留学生将获得5年往返法签。法国希望这项措施能够便利留学生往返中法两国,吸引更多中国学生来法留学。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11月26日表示,马来西亚也将从12月1日开始,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证的便利措施。

德国驻华大使帕特里夏·弗洛尔在社交平台X上对这一措施表示欢迎,称“这一决定将使许多德国公民前往中国的旅行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

按照中国外交部的说法,对上述六国免签证政策是为了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此前尚不存在对欧洲人的这种免签待遇。就此研判,这不单是中国推动高水平人员往来的举措,而是在中欧峰会前中方展开的魅力攻势,据传媒报道,新一届中国-欧盟领导人峰会将在下月初举行,这将是中欧领导人会晤4年来首次在线下举行。此前,中欧已在战略、经贸等层面展开对话,为此次会晤打下基础。此番中国的免签举措,也让欧洲看到了中国的诚意。

伴随美中元首本月中旬的在旧金山的庄园会晤,美中关系出现了实质性的缓和迹象,欧盟感到困扰的同时,也急于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双方在中欧峰会前互相发出合作向好的信号,旨表明对彼此的重视程度,去年底以来,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首脑、政要,以及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主席纷纷访华。中国总理李强今年也实现访欧。

由此而论,尽管这一中国大范围对欧亚的免签证政策是单向操作,实际上却是毫无疑问,对于免签国和对象国均属于双向奔赴。

无论是否受到新冠疫情的波及,跨国往来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签证,一是航班。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已将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展到包括挪威在内的54个国家,同时,中国已采取多项措施恢复国际航班,就在11月26日,美东时间17:40分,海南航空HU730波士顿—北京航班在众望所归中成为新冠疫情后海南航空首条复航的中美航线。往返中国的国际航班恢复速度虽然比不上国内航班,但近期明显在加快,预计未来五个月每周会有16680班航班,客运航班量将恢复到四年前的71%。

套用一句老话,叫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签证和通航的便利,在促进中外之间的人文交流与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更好认识发展之中国,体会到中国对外开放的满满诚意,从而促进彼此的信任与理解,对双方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奠定社会和民意基础。

哈佛大学教授达尼·罗德里克在他的巨著《全球化已经走得太远了吗?》一书中强调,全球化没有崩溃而是被重塑。无论情况如何,也无论人们对全球化的立场如何,全球化已经发展到不可逆转的地步。

开放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基础,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前的12月18日开始,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始终未曾停止。过去三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阻隔、地缘政治及“脱钩断链”的意识影响,但中国仍然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通过多项举措向世界展示其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勇气,努力打造世界应有模样的中国版本。促进各国人文交流、经济合作,在不断涌动的跨国人潮中,觅得发展的生机与希望,在友好交往的图景中,展现世界应有的模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