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加拿大高昂的生活成本,近年来,不少加拿大人都分享了自己移居去物价更便宜的国家生活的经历,不仅省钱,也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听起来似乎很迷人。
其中,亚洲就是一个热门的移居地:一些国家不仅物价低,而且生活也很便捷,成为了很多加拿大人远程工作和退休后的理想生活地,但是这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图源:CBC
据 Financial Post 报道,生活在多伦多的 James(72岁)和Nguyen(46岁)结婚七年,夫妻俩一直以来都对财务状况很安心,即使多伦多的生活成本在加拿大也是数一数二的。
然而,随着联邦政府大幅削减外国留学生的学习许可数量,Nguyen 失去了她的大学讲师职位,以及每年 6 万加元的收入。
一方退休,一方失业,夫妻俩开始思考是否可以趁机搬去 Nguyen 的家乡越南生活,那里低廉的物价让他们可以靠着 James 的退休金和储蓄过上舒适的生活。
退休的 James 自己在家管理着一些投资,目前大约有 40 万加元,其中:
-
20 万加元在高增长股票
-
14 万加元在 TFSA(免税储蓄账户)和 RRIF(注册退休收入基金)
-
6 万加元在普通投资账户
此外,他还有 20 万在公司的养老金计划里,而 Nguyen 自己存有 4 万加元左右的积蓄。
在 James 的设想中,他们可以花费 16-18 加元在胡志明市购买一套漂亮的两居室公寓,这个房价显然比在多伦多买房更现实。
然而,如果可以的话他们还是希望可以继续留在多伦多,毕竟夫妻俩都在这里生活多年,前提是他们的积蓄不会越来越少,而且在 James 过世后,妻子还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除了现有储蓄,James 目前的月收入在 4,470 加元左右,包括:
-
1,363加元的加拿大退休金计划(CPP)
-
647加元的老年保障金(OAS)
-
600加元的雇主养老金
-
1,860加元从RRIF中提取的收入
而他们的月支出大约在 4,291 加元,其中 2,000 加元是房租,741 加元是人寿、长期护理及重大疾病保险。
如果移居越南,James 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保险在当地是否有效。
另外,他还想把投资重心从成长型股票转向股息型股票,他直言自己从 RRIF 提取的比例在 6%,他希望每年可以把这笔取出来的钱赚回来,这样哪怕他在 10 年或 20 年后去世,账户里还能有点东西留给妻子。
对于 James 的担忧,理财顾问 Eliott Einarson 直言移居越南的低廉生活成本和房价并不能真正解决夫妻俩的财务焦虑,甚至可能会让未来的情况变得更糟糕。
税务影响
Einarson 建议夫妻俩首先应该找到一位了解加国和国际税务的会计师,帮助他们搞清楚移居去其他国家可能带来的税务影响:
-
如 CPP、OAS 是否会减少或被扣税
-
非居民身份是否会影响养老金的支付
James 还可以去询问办理 RRIF 的金融机构,让他们给出一份退休规划建议,或者找保险顾问确认自己的长期护理保险能否在越南使用,以及当地的护理服务的具体情况。

图源:Dreamstime
保险与福利
移居其他国家还可能带来一些实际的风险,比如失去加拿大提供的医疗、社会服务及其他福利、永久移居带来的税率和变化、汇率风险(因为所有养老金收入都将以外币计算),以及将来打算搬回加拿大时的成本。
首先,如果他们在买房时用了所有非注册资金,一旦他们需要一大笔现金,比如医疗费用的时候,就没有缓冲空间了。
不仅如此,两人的年龄差高达 30 岁,这意味着如果 James 在未来 10-20 年去世,他的妻子还要再活 30-50 年,当她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仅靠 CPP、OAS 或公司退休金都会有些艰难。
如果她现在决定搬去越南,不继续缴纳 CPP,也不居住在加拿大,那么未来她的 OAS 资格也会受到影响。
解决问题最重要
在查看了他们的经济情况后,Einarson 认为他们在多伦多还有可能撑下去:
James 月收入 4,470,支出 4,291,每个月都略有盈余,如果 Nguyen 能在之后找到工作更是可以缓解经济压力。
他还建议应该保留 TFSA 和非注册资金里的钱,让投资继续增值,如果短期有支出缺口,可以用 Nguyen 的 4 万存款来填补。
至于 James 希望每年能有 12% 的复利增长,同时还要提取 6% 的收入,这个目标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Einarson 认为他可以转向一些股息股,增长收入稳定性,但这应该只是整个投资策略的一部分 – 不同账户可以有不同的目标,有的追求增长,有的则是稳定提取。
此外,James 需要考虑未来 RRIF 提款额会随年龄上升的问题,不要因为 RRIF 强制提款就被动花掉多余的钱,而是要把不用的钱合理转移到 TFSA 或非注册账户继续投资,达到税务和资产增长上的平衡。

图源:Getty Images
总的来说,James 想保持40万总资产不缩水,这个目标并不夸张,但 Nguyen 可能得在短期内找份工作,来弥补收支差距,直到她自己开始领取 CPP。
面对经济上的焦虑和紧张,相比搬去物价低的越南,他们更需要做的是理清楚所有税务、保险、养老金和投资的细节,再做决定。
如果他们还是更想留在多伦多,那就应该优先努力让这个选择变得可行。
看来,所有问题并不是都能通过简单地搬去一个生活成本较低的地方解决,许多分享虽然听上去很诱人,但是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显然更加重要。
信源:Financia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