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三姐妹遇害与橙色运动的起源

2025-11-25 |作者:Brenda Haas |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

11月25日是“橙色日”,世界各地的女性都在呼吁结束基于性别的暴力。但几乎没有人知道,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三姐妹与橙色日有何关联。

多米尼加共和国200比索纸币上印有米拉巴尔姐妹的头像图像来源: Dreamstime/IMAGO

事情发生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当时该国总统是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Rafael Leónidas Trujillo Molina)。这名被称为“老大”(El Jefe)的独裁者,在这个国家实施了30多年的恐怖统治。新闻审查、严密监视和残酷镇压在当时的多米尼加司空见惯。异见人士被噤声,而始作俑者却不必担心受到惩罚。

米拉巴尔三姐妹也遭遇了厄运。她们出身于小康家庭,受人尊敬。独裁政权对她们进行迫害,却也唤醒了她们的政治意识。

米内尔瓦·米拉巴尔是多米尼加第一位获得法学学位的女性,她拒绝了特鲁希略总统的性骚扰。结果是,她遭到迫害,被禁止获取律师执照,并受到严密监视。

历史学家南希·P·罗宾逊(Nancy P. Robinson)2006年写道:“特鲁希略对三姐妹的仇恨不仅出于政治原因,也出于个人恩怨:他因米内尔瓦拒绝他的性骚扰而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对他作为独裁总统的大男子气概的不敬与冒犯。”

米拉巴尔姐妹和她们的丈夫支持“六月十四日革命运动”(Movimiento Revolucionario 14 de Junio),这是一个地下网络,组织抵抗小组,揭露政权罪行,散发传单。

三姐妹的代号是“蝴蝶”(Las Mariposas)。米内尔瓦和玛丽亚·特蕾莎参与抵抗活动,多次被捕后又获得释放。她们遇害的那天,姐妹们探望了被监禁的丈夫,正在返回途中。她们的汽车被秘密警察拦截:三姐妹被殴打致死。之后,她们的尸体被放入吉普车,吉普车被推下悬崖,伪造了一起意外事故。

特鲁希略喜欢将自己标榜成女权运动的先驱,他于1942年引入女性选举权,向联合国派遣了当时堪称罕见的女性代表,但事实上,他政府中的女性既没有实权,也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在当时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女性无能无才、贤良淑德、依附男性的形象持续强化。在“蝴蝶姐妹”被特鲁希略的政权残酷杀害后,任何对政府抱有社会进步的幻想都彻底破灭了。

6个月后,特鲁希略遇刺身亡。许多人认为,蝴蝶姐妹遇害是特鲁希略政权垮台的转折点。米内尔瓦曾预言道,“如果他们杀了我,我将从坟墓中举起双臂,变得更加强大。”

从姐妹遇害到全球动员

1981年,拉丁美洲女权运动的积极推动者聚集哥伦比亚首都,提议将11月25日定为纪念性别暴力受害者的日子。这标志着旨在消除性别暴力的国际日的诞生。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米拉巴尔姐妹,更在于强调,针对妇女的暴力与根深蒂固的政治和社会的压迫制度息息相关。

十年后,首届全球妇女领导力学院发起了“反对性别暴力16日行动”。此后,每年11月25日至12月10日人权日期间都会举办相关活动,提高公众对暴力侵害妇女问题的认识。

这为未来反对性别暴力运动奠定了基础,2014年,联合国发起“橙色世界”倡议。橙色象徵着一个没有暴力的未来。无论是在横幅上、社交媒体上,还是沐浴在橙色灯光下的著名建筑物上,橙色已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标志。

很多双橙色的鞋展示在地上,后面站着一圈妇女

2024年11月25日德国科隆妇女权益团体展示橙色鞋,每双代表了被丈夫或男友杀害或未遂杀害的女性图像来源: Martin Meissner/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女性的觉醒与抗争

米拉巴尔姐妹被暗杀,是全球持续存在的针对女性暴力历史的一部分。2006年,美国活动家伯克(Tarana Burke)创造了“#MeToo”一词,旨在提高人们对性暴力的认识。十多年后,随着针对电影制片人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侵指控不断曝光,#MeToo 标签早已传遍全球,数百万女性在网上分享了她们的经历,要求追究施暴者的责任。

2022年,22岁的伊朗库尔德族女性阿米尼( Jina Mahsa Amini)因涉嫌违反伊朗的头巾法而被捕,后在警方拘留期间死亡。她的死引发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人们提出的口号是“女性、生命、自由”。2023年,阿米尼和这场运动被欧洲议会授予萨哈罗夫自由奖。

疯狂的网络暴力

米拉巴尔姐妹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社交媒体,但她们深深感受到因表达而遭受监视、威胁和惩罚的滋味。对于一代又一代遭受暴力侵害的女性,无论在家中、工作单位、街头还是危机地区,情况也是如此。

如今,她们更面临着网络暴力——这也是“橙色日2025”的核心主题。网络性别暴力正日益成为骚扰、噤声和伤害女性的武器。人工智能生成的深度伪造视频、网络跟踪、人肉搜索和网络威胁,加深了恐惧感,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联合国妇女署性别平等专家迪·梅科 (Lucina Di Meco) 认为,互联网上基于性别的虚假信息,“传播女性政治家、记者和公众人物的误导性或不准确的信息和图像”,它们则基于仇视女性以及社会刻板印象,将女性描绘成“不可靠、不聪明、情绪化/愤怒/疯狂或性化的”。

对女性施暴从未间断

在菲律宾,新闻记者雷萨(Maria Ressa)因报道时任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Roa Duterte)执政期间的腐败问题,持续遭受机器人、虚假账户和仇恨言论的网络攻击。

巴西调查记者梅洛(Patricia Campos Mello)在报道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的总统竞选后,屡遭网络骚扰。她遭到性骚扰和强奸威胁。此外,网上还流传着诽谤她的视频,视频中她被指控为妓女。

对女性发动的无声战争

2025年9月,阿根廷两名年轻女子和一名女中学生在与贩毒团伙发生冲突后被杀害,整个过程被一个私人社交媒体群组向约45人进行了直播。据报道,这段视频意在“警告”人们不要偷窃毒品。

这起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愤慨,折射出持续存在的对于女性的暴力,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更超出平台的界限。在米拉巴尔姐妹遇害65年后,11月25日仍然在提醒全世界不可以对现实视而不见。

Fungo Ads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三姐妹遇害与橙色运动的起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