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确实如此,在欧洲思想文化史上,它与古典主义双峰并峙,成为反思启蒙运动的最有力 的思想资源。但是,浪漫主义这个概念可能是文化史上最复杂,最含混最难定义的概念。不 知有多少思想家对此殚精竭虑,从各个方面给以论述,试图厘清和规范这个概念。但无论哪 位大家都无法穷尽浪漫主义的含义 ,也无法精确地定义它,只能以近似的描述和概括性的综合来阐发这个概念。上世纪80年代 初,我的硕士论文的题目就是谈法兰克福学派重要哲学家马尔库塞的浪漫主义倾向。记得我 曾就这个题目请教我的恩师,北大的周辅成先生,他听了我的选题后就说,你可是选了一个 极难的课题。40多年后旧话重提,也是对周先生的怀念。所谓“浪漫主义的”这个形容词,无 论是英语的romantic,法语的romantique还是德文的romantisch,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roman, 这个词根也是“罗曼语族的”这个表述的词根,用来指称自公元三世纪之后通行于南欧和罗马 高卢行省的地方语言,其实就是罗马人所使用的拉丁语的地方化。后来这个字在南高卢,也 就是现今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衍生出一个字“romanc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罗曼斯,这是流行 于法国南部的骑士诗歌和传奇的总称。法国著名的武士诗《罗兰之歌》就是代表作。当罗曼 语逐渐演化成古法语之后,又出现了roman这个词,最初用来表示传奇故事,后来成为诗歌 体小说的名称。比如《列那狐的故事》法文就是《Le Roman de Renard》,最终成为一切创作小说的总称。
问:显然所谓“浪漫”就是来自roman个词。
答:是的,但是当这个词成为观念史的研究对象时,它的含义更为丰富复杂,因为它所指称 的内容涉及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广阔丰饶的领域,搞清楚它的意涵实际上是为了探究人类 思想史的足迹。但这个工作很艰难,可谓墜绪茫茫,岐义百出,以致美国研究观念史的大家 洛夫乔伊在深入探讨了浪漫主义的种种含义之后,竟然提出“一个根本补救之法”,我们应该 完全停止谈论浪漫主义。 但他也知道这实在不可能,因为讨论浪漫主义实质上是在开掘人类精神宝藏。所以他又提出 ,使用浪漫主义一词一定要采用多重形式,也就是要表明浪漫主义一词所具有的多样性。因 为根据他的罗列,人们会认为卢梭是浪漫主义之父,或认为浪漫主义起源的荣耀应归于伊曼 努尔·康德。被列为浪漫主义创始人的还有培根、圣保罗、甚至柏拉图,而这些大哲的思想 特征本来和浪漫主义毫不相干。问题是,如果人们能确定浪漫主义的思想特征、感悟方式、 创作手法,基本信条,那么你真有可能从许多大思想家那里觅得蛛丝马迹。但我们不能凭某 一句话,某一个判断就将某位思想家归入浪漫主义阵营。可所有的研究主题非得有一个主导 观念,而这个观念又必须有基本定义,否则这个主题就不可能得到深入阐述,所以洛夫乔伊 提醒所有探讨浪漫主义主题的人,“他必须从简单而明显的事实出发,即我们时代或其他时 代的各位历史学家出于这种或那种理由,用浪漫主义之名来命名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或运动” ,从这个事实出发,我们才能把不同历史时期精神生活中的共同特征提取出来,经过概括、 比较、总结等一系列逻辑规范方法,给浪漫主义这个无比丰富的主题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说 法。
问:但浪漫主义主运动并不仅仅是一个给浪漫主义概念定义的问题。
答:对,但从这个概念出发,我们会面对一个欧洲思想文化史上的大事件,那就是浪漫主运 动在德国的兴起。可以说自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浪潮之后,德国在欧洲文化史上有一段 沉寂期。在德国思想界被法国启蒙运动唤醒之前,德国对欧洲文化的贡献乏善可陈。以赛亚 ·伯林描述了这种情况。他指出:“德国终归没能像英国,法国,甚至像荷兰那样建立起一个 权力集中的民族国家。在十八世纪,德国人是由300个王公和1200个领主统治着,30年战争 使德国分崩离析,血腥的死亡阻断了德国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它摧毁了德国精神。德国文化 萎缩成一种地方文化,在那些沉闷的小宫廷里苟延残喘。当时的德国根本没有巴黎,没有中 心,没有活力,没有骄傲,没有进步,变化和权威的意识 。”尽管如此,启蒙之光毕竟已经照临到德国阴郁的黑森林中。康德那篇《什么是启蒙运动 》振聋发聩,他指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 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 启蒙运动的口号”。至此,德国思想日益成熟,特别是在哲学领域,一时间群星灿烂,使德 意志成为一个“用头立地的民族”。
问:浪漫主义运动产生于启蒙运动之后,但这两者却有许多观念彼此冲突。
答:岂止是冲突,浪漫主运动在某些方面完全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拨。浪漫主义运动产生于德 国,这里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可以说,德国浪漫主义运动是德国对人类精神文 化的深入拓展所做的最大贡献。因为虽然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思潮在英 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有杰出的代表和作品,但浪漫主义运动却发韧于德国。正 如洛夫乔伊所说:“18世纪90年代初,德国发生了一场运动,它为自身发明了这个术语,成 了唯一能够无可争议地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运动。”伯林对浪漫主义运动格外重视,因为在他 看来,“浪漫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运动,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生活 和思想。对我而言,它是发生在西方意识领域里最伟大的一次转折。发生在19、20世纪历 史进程中的其他转折都不及浪漫主义重要,而且它们都受到浪漫主义深刻的影响。“伯林的 这个判断让人吃惊,难道19、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重大转折都和浪漫主义脱不开干系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我们是否已经了解了浪漫主义观念的深刻内涵?与洛夫乔伊一样,伯 林也确信浪漫主运动是德国特产,他说:”我所要论及的浪漫主义有时间限定,只想关注在 特定历史阶段发生,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某次变革。变革发生不在英国,不在法国,而在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