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那个顶着鸡窝头,穿拖鞋出镜,不怕暴露自己喜好偏向的文艺青年如实说。
他的《十三邀》,已经横跨7年,做出六季+两个番外,和近70人对谈。
3月1日,《十三邀》第七季上线,许知远就坦白了自己的困境。
所以,第一期,他带着想要继续的“指望”,前往湖南长沙,拜访了另一种生活,甚至矫情点,走入了一个桃花源。
嗯,帮内娱兜住谈话底线的许知远,在迷茫无力的时候,终于也有人捞他一把。
也是巧合,稿子发出来时,刚好是有人庆祝、有人警惕,大谈女性力量的妇女节尾声。
所谓独立、平等、自强,再多的形容词,都不如沉下心,好好体味她——
如果用职业来概括,那她当了17年的小学语文老师,30多岁成了儿童图书编辑,退休时成为儿童绘本大师。
47岁的她,成了中国第一个拿到插画界奥斯卡的作者。(《宝儿》获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
如同一直被忽视的绘本,而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仅仅是给儿童看的插画。
蔡皋的女儿也对母亲事业抱着怀疑的态度,她认为母亲做了一辈子绘本,却没怎么办过展览,稿酬也没多少。
在蔡皋出版的书籍里,大部分豆瓣评分都在8.0以上,当中较知名的绘本《桃花源的故事》评分人数也没超过400人,其他大部分作品评价人数也仅有两位数。
蔡皋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的1-6年级美术课本绘制封面
插图来自“与蔡皋对话·笔记本系列”之《百子纳福》Notebook
蔡皋的画,有结实的烟火气,也使得她绘本里的孩子气自成风格。
画桃花源,她试了很多办法,撕掉很多画稿,注入了下乡当老师做农活时的所历,才在3年后,画出满意的终稿。
原本,一开始干活只是为了融入,但更多的,是被放逐的委屈和不甘。
等到她慢慢适应后,自然和土地疗愈了她,那些茶亭、小路、挑担的人、寺庙的钟声……都细细碎碎地铺进了她笔下的桃花源里。
画里的人挑担、喂鸡、煮茶、唠嗑……既有劳作忙,也有闲趣。
仔细一看这张图,男孩身上有什么跟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在《百子纳福》《小先生》里,她画出了儿童百般天性,百态身姿。
谈童心的时候,不意味着幼稚,它就是一种纯粹,纯粹的快乐、纯粹的生命体验,任何长大以后的抽象词汇都没法涵盖,也没法描述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我们要一起来保护好自己内心最纯粹的那部分。只有这样,不管世界怎么变化,有多浑浊,你心里总会有一股泉水汩汩地往外冒。
许知远抱树,出现在节目开头,那是蔡皋让他感受树的力量时,他照做的画面。
听许知远说,看到石凳,想起了小时候,可不够真切,想念童年。
细致到针脚的排布、鞋垫的做法、童谣的唱法,甚至怎么用手比划出一只兔子或者狼狗。
门前有一口青石井,外婆经常会用井水给孩子们做刮凉粉、凉绿豆汁、甜酒。
外婆手巧,每逢节气日,还会做腊八豆、雄黄酒、麻达滚汤圆各种美食。
她识的字,只够给亲人写信,但外婆有一肚子的故事,只要一坐下来扯线,故事就跟线一样,怎么也扯不完。
在她热气腾腾的小花园里,既长出了美,也容得下生活。
许知远避之不及,要拉蔡老进去,这是我们正常人的反应。
当你是孩子时,“童真”是最容易的,年纪越大,“童真”反而艰难又珍贵。
蔡皋爷爷做过县令,后来出国留学,再加上父亲在西南联大做学生时,帮飞虎队做过翻译。
19岁从湖南第一师范(那时是中专)毕业后,她下乡,被分配到株洲县一个偏远的地方,太湖下的“寺村”,当小学老师。
带着怨气和不甘,她只能和当地的乡民一起下地种田、务农。
但大抵看得出,犯过错,也吃过亏,总之就是待得并不开心。
不然,不会在18年后,被调入湖南少年儿童美术出版社当图书编辑那天高兴成那样。
我记得那一天,一切手续都办好了,我进了出版社那个院子,走到一棵树的绿荫底下,觉得好甜,脚要起飞,人就很轻,几步路走下来,我害怕,我说不要着急,你慢一点,要享受一下,这真是幸福的时刻。
——一条:《76岁“国宝级”绘本奶奶:孩子的读物,不能有0.01%的差错》
和其他明媚的作品不同,《宝儿》整体用色是以宝儿身上大红和大绿与周围环境里的整片黑色抗衡,这黑色其实也是蔡皋真实体验过的沉重。
回到《十三邀》节目一开始,蔡皋指着院子里一棵笔直的大树。
大枝被削时留下大疤痕,大树要花若干年时间自行修理。
粗糙的树皮会慢慢愈合,将断面包起来,最后形成一个起伏的山丘一样
希望大家在看我艺术的时候,可以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它跳出来,拥抱你。
许知远怎么也没想到,原本来找“指望”的他,也成了蔡皋的“指望”。
本日打工人:夏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9637 评论(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 9.5,她才对得起今天的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