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男版“李子柒”?北大学霸加拿大种菜火爆油管,把老外看懵了

2021-04-11 |作者: | 来源:华商郡

 

这一年过得很不太平,也是负能量爆棚的一年。

早在疫情刚开始的那几个月,美国劳工部就公布了新的失业数据。

美国的失业率高达14.7%,创1929年大萧条之后的新高。

邻国加拿大日子也不好过。

据官方数据,今年1月加拿大华裔移民群体失业率有10.8%之高。

 

 

可是,却有一个北大毕业生,在这种日子里突破了万种艰难险阻,

干起了自己从来没接触过的行业,

 

 

今年年初,一名博主竟然凭着种菜,在Youtube上面爆火了!

他的视频讲的是在冰天雪地的加拿大,制造蔬菜大棚种蔬菜的故事。

 

 

这名博主的本名叫董健毅,网名董菜菜,

他是2000年入学北大的地质系本硕毕业生,妥妥的学霸。

 

 

董菜菜的第一个视频名字叫《一位北大毕业生在加拿大的种菜之路!》。

单这个视频的播放量就有28万次!

 

 

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董菜菜一直从事的是石油方面的工作。

2014年,他来到了加拿大卡尔加里。正是这一年,全球石油市场崩盘。

董菜菜还记得,在他来加拿大之前,油价是115美元一桶。

但在他来了以后,石油价格突然大跳水。一桶油,只要26美元了。

那时,几乎所有的大型石油公司都在纷纷裁员。

 

 

 

而2014年的董菜菜,还只是一个新移民。

想找这方面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董菜菜没有被面前的困境打败,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农业和蔬菜种植业。

 

 

他准备开始种菜,并且有所收获才能养家糊口。

但是加拿大的冬季十分寒冷,经常被厚厚的大雪冰封,连出门都困难。

 

 

人工种植的植物、蔬菜在这样的大雪天,几乎都活不下去。

为了实现种菜的梦想,董菜菜经历了很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

曾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男,变成后来当地种植业的“领域大牛”。

 

 

董菜菜的农场里,一切都是纯天然的。

城市无处可见的鸡、鸭,在他的农场生机勃勃。

 

 

在中国,越冬蔬菜需要种植在蔬菜大棚里。

大棚可谓是在全中国遍地开花,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可董菜菜发现,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居然少有蔬菜大棚这个东西。

当地的农民根本就不种绿色蔬菜,因为太难了。

 

 

董菜菜希望把国内大棚的先进技术带到加拿大来,让当地人在冬天也可以吃到本地出产的有机蔬菜。

2018年6月,董菜菜夫妇正式开始了开垦农场的工作。

农垦的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中国的大棚是由专业的施工团队,驾驶最先进的机器,直接安装大棚。耗时又短、工序也相对比较简单。

 

 

但董菜菜身在加拿大,所有的环节都需要他一个人去解决。

就连搭建大棚必须用到的活动脚手架,都要自己去从头制作。

 

首先,董菜菜卷起袖子,自己焊了个铁架子。

他还自己做了一个吊机,把自己做的铁架子吊起来放在卡车背后。

连董菜菜自己都说,觉得这样做真的很危险。

后来,他买了辆红色拖拉机,在拖拉机前面焊上了两个大钢管。

 

 

这样才能爬到梯子上,用拖拉机操控,在上面电焊大棚。

 

 

‍之后,董菜菜遇到了往大棚墙中填土的大问题。

在国内,农民伯伯可以用挖掘机快速填土。

可在加拿大,雇一台挖掘机的费用动辄好几万加元,贵得令人无法呼吸。

 

所以董菜菜又想出了新办法:

他做了一台新吊机和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漏斗,这样就可以灌注大棚的保温墙了。

 

 

‍那时临近冬季,加拿大北部日照时间越来越短,下午5点左右天就黑了。

为了尽快完成填土,董菜菜和妻子有一个月的时间都没吃过午饭。

 

 

他们俩连续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

短短几句话,听起来好像还是个动手动脑的好消遣。

然而,有时遇到钢丝突然断了,或者运土的漏斗出问题了…

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真的很令人崩溃。

 

 

董菜菜夫妇无人可求,必须一切靠自己,

他们却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历时整整一年,董菜菜夫妇建起了第一座100米长、10米宽、6米高的蔬菜大棚。

这个历经千难万险手工制造的大棚,还有1米厚、4米高的土墙。

 

这么厚的土墙,保温效果肯定是杠杠的!

董菜菜还给大棚盖上了“棉被”——用电机操作的棉被,到了晚间会把大棚盖上,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至于哪里来的长达100多米的棉被?

董菜菜自豪地说,所有的材料都是从中国运来的。

 

他骄傲地解释道,能生产和出口这么多专业材料,

全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大国。

董菜菜的大棚里种着很多种水果型西红柿、顶花带刺的大黄瓜、芸豆等等。

 

每周三,董菜菜都会去卡尔加里市内“送菜”。

订菜的顾客都是事先在微信上接龙“抢菜”,有幸抢到的会提前在提菜点等他,

大家都对他种出的有机蔬菜赞不绝口!

董菜菜给自己的农场取名叫“悠鲜美地”。

他和妻子的希望是,最终能把这里建成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从开荒到搭建大棚再到后续播种,董菜菜凭借他惊人的钻研精神排除万难,好不容易在大棚里一点点建立起自己的“蔬菜王国”。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自然才是种植业永恒的天敌。

尽管蔬菜都种植在大棚里,持续5天遭遇降雪还是给董菜菜的事业带来了几近“毁灭性”的打击。

没有阳光、大棚里也没有加热来源,室外温度零下30度,棚内也只有零下2-3度左右。

这是大棚在一年中面临的最糟情况。

 

 

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棚里的蔬菜逐渐有了冻伤,情况堪忧。

好在有保温棉的加持,再结合可吸热放热的土墙,棚内可以保证理想温度。

 

 

结了霜冻的蔬菜也可以慢慢恢复过来。

其实还有其它方式可以让蔬菜保温,但考虑到成本和盈利问题,董菜菜一边佛系收割,一边观察测试这些蔬菜在不用环境中的生长态势。

好在棚里的白菜、茴香、西红柿都如愿生长的不错。

 

 

这个大棚的面积有1万平方尺,任何加热大棚主轴或是地热的方式,对董菜菜而言都成本极高。

他的种植理念核心是:低成本生产食物。太阳的自然光照才是他的理想工具。

外国人用大量能源来化掉棚顶的雪,而董菜菜就用了中国人的巧思,安装了抖雪设备,只需开动机关就能把雪抖落。

 

 

外面严寒有阳光的日子,大棚里能有29度。

日照弱,但蔬菜们仍能以慢速茁壮生长。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董菜菜也会换上不同的蔬菜种子。

 

 

棚之大,可以容纳1800棵西红柿。

冬天生长缓慢,但夏季非常高产。

于是董菜菜12月育苗,3月定植,5、6月就可以采摘,一直能摘到10月份。

 

 

暴风雪后,从冰封的池塘里给大棚抽水蓄水,这个过程更是一场修行。

这个天然蓄水池在距离大棚三百米外的地方。

依靠充满雨水和雪水、深达5-6米的天然蓄水池,为董菜菜节省了水资源的投入,更是大棚农作物的“生命保障”。

前往池塘的路满是积雪,必须得先开出一条路来。

然后在冰天雪地里,把抽水泵抬到池塘上。

 

 

取水是很艰难的过程,除了要钻冰取水,

还得一路排查有没有管道结冰阻塞的地方,把水管从雪地里拔出来。

 

 

接水的线路问题解决后,蓄满一整池水,就可以灌溉大棚一个月。

但用完的水管还得清水以防结冰。

整个流程下来,一天就过去了。一个冬天得这么折腾两三次,但董菜菜无疑成功了。

加拿大的冬天非常漫长,这些菜不仅解决了董菜菜自家人的吃饭问题,也让当地华人们能吃到家乡菜。

随着规模扩大,更成为了一门生意。

第一个大棚董菜菜和他的家人花费一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现在董菜菜已经在建第二个大棚。

 

 

 

随着董菜菜的大棚经营有声有色,他在当地出了名。

位于艾尔德里镇外的当地农业学校的老外带着学生们前来参观这个大棚基地。

都忍不住惊呼:“这个太牛了!”

这里不适用任何燃料,却能全年种植。

 

 

 

这在当地相对落后的农业技术知识结构里,董菜菜几乎完成了一件他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并且种植出的蔬菜味道也比当地商店里买到的好很多。

在老外的认知里,中国人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技术,用原始的拉草山的方法,

靠人工费力去铺张。

 

 

看到董菜菜的大棚后,他们才恍然大悟,中国已经有了如此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

之后董菜菜被邀请到很多地方去讲解技术。

董菜菜的大棚就这样在加拿大火了起来。在油管上,他更是收获了一票忠实粉丝,好评如潮。

 

华人们为他的贡献拍手称赞,也为他带去中国技术感到骄傲

更有人表示:高材生就是不一样!感谢董菜菜为全体华人争了光

还有离得近的网友表示,有空一定要约上朋友带孩子去参观。

如今董菜菜在油管已经有了将近2万的订阅者。

一位中国北大毕业生转业在加拿大种菜,还种出了中国特色——

摸索搭建出了加拿大第一座中式被动式太阳能大棚。

虽然董菜菜此前擅长的石油事业遭遇崩盘,却意外开拓出了另一番领域的传奇事迹。

这也验证了,只要是金子,在哪个领域都能发展特长。

这样的百折不挠和钻研精神,才是中国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fungo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男版“李子柒”?北大学霸加拿大种菜火爆油管,把老外看懵了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