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生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从海子到张国荣,从科特•柯本到罗宾•威廉姆斯,抑郁症已经夺走了这世间的太多太多,然而我们依旧没能找到治疗抑郁症的完美处方。诚然百忧解(Prozac)让很多抑郁症患者重回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这类药物对很多患者却毫无药效。在医学界在瓶颈期挣扎了许久之后,终于,全球医学界似乎看到了一束光,请看《高度》周刊的最新报道



抑郁症是生理病症、心理问题还是恶魔缠身?
一直以来医学界都明确地认为抑郁症与普通的伤感并不相同,但究竟其病因是什么却一直没有定论。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身体由四种体液组成,其中由胆分泌的黑胆过多就会造成抑郁。希腊人口中所说的“抑郁”与现今认为的抑郁症很相似,都是持续无理由的低落心情。对于黑胆过多,希腊人所给出的疗法基本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节食、运动、睡觉、沐浴、按摩等等,也有一些过激的疗法,如呕吐和放血。到了后期,性生活也被认为是治疗抑郁的方式之一。
到了中世纪,医学界普遍认为抑郁症是恶灵缠身的表现。很多患抑郁症的女性都被误判为女巫,而“治疗”她们的唯一方法就是活活烧死。
17世纪时,抑郁症终于被认定为脑部症结,病因不是体液也不是恶灵。精神学家Thomas Willis把抑郁症定义为“脑和心的复杂伤感情绪”,但当时依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推荐病人使用希腊时期的生活方式疗法。
被认定为生理疾病之后,治疗抑郁症的方式从草药到鸦片、从音乐疗法到晕眩疗法逐一显现。1938年,电休克疗法被视为最有效的抗抑郁疗法,但这种疗法也有不少如记忆力衰退等棘手的副作用。直到上世纪50年代,医学界终于发现了用化学方法治疗抑郁症的对策。

抗抑郁药物研发进程
首先进入公众视野的是异烟酰异丙肼(iproniazid)。异烟酰异丙肼最初被用来治疗肺结核,于1957年尝试用于治疗抑郁症。当时医生无意中发现服用了这种药物的肺结核病人心情大好、精力充沛,还有新闻描写了“医院走廊里肺结核病人又唱又跳”的情景。根据当时的数据,服用异烟酰异丙肼的抑郁症患者有七成变得更加开朗。截至50年代末期,服用这种药物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了40万人。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医生就发现这种药物虽然有效,但副作用极大,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最终于1961年停止使用。
异烟酰异丙肼下架之后,医学界又发现了另一种药物——丙咪嗪(imipramine)。丙咪嗪最初是一款安定剂,后来被用来缓解抑郁症状,成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剂中的第一个成员。
医学界通过研究这些药物,也逐步确定了抑郁症的科学病因: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骤减,尤其是血清胺(serotonin)、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多巴胺(dopamine)的大幅减少。科学家因此得以研发出目前最普及的抗抑郁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简称SSRI)。
SSRI药物中最出名的就是百忧解(Prozac),于1987年面世。短短3年间,全球两百万抑郁症患者都在服用这款药物,市场上也没有其他药物与其竞争。可以说SSRI药物是医学界在抗抑郁领域最大的成就,但就算是这样它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百忧解的药效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抑郁症患者依然需要挺过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缓解。另外,并不是每个人服用百忧解都有效果,抑郁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人数只占35%。科学家无法得知为什么药物只对部分病人有效,而另一部分病人却好似“百毒不侵”,因此一直都在期待有更完善的新药物出现。

百“毒”不侵的抑郁症患者
今年只有21岁的Ian Hanley已经患抑郁症六年了。从10年级开始,Ian就基本上丧失了生活的兴趣。他频繁约见心理医生和抑郁治疗师,但尝试了五六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后却依然没有好转。Ian开始苦苦搜寻市面上现有的抗抑郁药物和疗法,连他的抑郁治疗师都说从未遇到过如此困难的病例。
抑郁症并不只是单纯的伤感和悲哀,更加确切地说,患抑郁症所体会到的是麻木。用Ian的话说,抑郁症就是让你无法生活,但却依然需要遭受生活中的苦痛。
对于Ian这样的病患来说,并不是所有药物都毫无作用。他之前尝试过左洛复(Zoloft),确实有用,但药效转瞬即逝。由于抑郁症的困扰,Ian现在已经退学,并被迫将自己成为剧作家的梦想无限期搁置。
目前美国约有12%的人服用抗抑郁药物,2014年全球抗抑郁药物收入也高达$145亿美元,这个数字在三年内可能会增长至$170亿美元。但从60年前第一次研发出抗抑郁药物至今,现有的疗法一直都对30%左右的病患没有效果。美国约有160万成年人饱受抑郁症折磨,占总人口6.7%,而青少年和儿童抑郁患者也在逐步增加。
抑郁症是导致残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在因抑郁症旷工、无法工作或照顾抑郁症患者的总开销共计$2100亿美元。目前美国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数也达到了30年以来的最高点。

抑郁疗法临床研究
规模最大的抑郁疗法研究是2006年结束的抑郁症序贯治疗(Sequenced Treatment Alternatives to Relieve Depression,简称STAR*D)。研究发现,在五年内尝试四种抗抑郁药物以后,70%的病人都可以完全康复,但仍有30%的病人症状完全没有缓解。
治疗抑郁症一时间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市面上没有相应的药物,而新型疗法也没有研发出来。因为费时费财,又不知道能够代替百忧解的药物在什么方向,制药公司似乎都放弃对新药的开发。直到最近,制药公司和医学专家终于把目光对准了目前美国唯一合法的迷幻剂——盐酸氯胺酮(ketamine hydrochloride)。
瓶颈期的一束光
在过去近30年中,医学界在抗抑郁疗法和药物方面一直没有突破。但瓶颈期中也算是有小小的成就——起码现在科学家已经对抑郁症更加了解,明确了这并不是一种单一病症,而很有可能是很多种不同病症的综合体。对于新开发的药物,科学家希望将药物起效时间从通常的4-8周大大缩短;商家也希望推出新的药品,开拓新的获利途径。
目前意义最重大但也同时令人担忧的抗抑郁研发突破是一种叫做氯胺酮(ketamine)的药物。氯胺酮俗称“K粉”,属于迷幻毒品。服用氯胺酮后会出现幻觉,但也会迅速减轻抑郁症状。强生(Johnson & Johnson)和艾尔建(Allergan)正在研制此类抗抑郁药物,预计最早明年就可以提交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审批。
氯胺酮的发现可以说振奋了整个心理学界,在长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任何成功研发出来的药物都算是非常大的成功。氯胺酮必然带来了希望,但研发人员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新型药物安全地造福患者。
麻醉师一般用大剂量氯胺酮在术前麻醉病人,小剂量的氯胺酮则被喜欢去夜店释放自我的人用作迷幻药。“K粉”在亚洲属于滥用率最高的毒品,而这次却成了治疗抑郁症的新希望。

从夜店迷幻药到抗抑郁药物
目前艾尔建和强生正在分别进行两种类似氯胺酮的药物临床试验,而氯胺酮依然不是美国FDA批准售卖的抗抑郁药品。对于氯胺酮的临床试验规模不大,一般只有400人左右参加,反观之前的STAR*D临床研究,当时有将近3000人参加。
虽然样本很小,但临床研究的结论依然喜人:对其他疗法均没有效果的病人中有60%-70%都对氯胺酮有反应。很多参加临床试验的病人还表示,虽然抑郁症状没有好转,但氯胺酮让人不再有自杀倾向。
氯胺酮可以帮助人们暂时把身体和思想分离,让人感到舒心和轻松。氯胺酮见效很快,基本一小时以内就可以发挥药效。可以说,这种药物为医学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业内专家依然没有完全掌握氯胺酮发挥药效的原因,也承认这种并不是针对血清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药物是个“非典型”的出路。专家认为氯胺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刺激大脑内一系列受体从而启动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也就是让大脑的一部分再生和改变。普通的抗抑郁药物也是通过启动可塑性来达到效果的,但氯胺酮见效更快、强度也更大。
来自圣地亚哥的Barbara Reiger就是服用氯胺酮药物的病人之一。今年59岁的她之前几乎试遍了市面上的所有疗法,然而从小到大一直困扰她的抑郁症却始终没有好转。2015年她第一次听闻氯胺酮,便决定要进行一次尝试。因为氯胺酮是FDA批准的麻醉剂,医生可以合法开药,Barbara也因此得以重新找回健康的生活体验。
每隔六周,Barbara都会到当地的小诊所注射氯胺酮。注射之后,她会戴上眼罩,安静地享受心情愉悦的感觉。氯胺酮并不会令她感到幻觉或晕眩,而是会让她感觉生活很有希望,也终于能让她发自内心地微笑。
谜题依旧很多
除了没有确认氯胺酮的工作方式以外,医学界目前也对持续服用小剂量氯胺酮会带来的副作用一无所知。可以确认的是,以娱乐目的服用氯胺酮会使人上瘾,长期服用也会导致膀胱毒性以及认知障碍。虽然氯胺酮早就被用作麻醉剂,但毕竟没有人隔三差五就注射麻醉药物。
另外,氯胺酮虽然见效快,但药效并不是永久性的。当抑郁症状出现反复,病人就需要再次注射氯胺酮,而注射一次价格不菲。由于保险公司很少会负担氯胺酮疗法,病人每次注射平均需要花费$400至$800美元。如果每两周注射一次,每年就相当于花费$1.5万美元。
以Barbara为例,尽管氯胺酮很有效果,但很快就花光了她的治疗经费。Barbara的注射周期是每六周一次,每次都需花费$500美元,再加上时不时的复查,很快就给她的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另外一位愿意替她负担治疗费用的抑郁症病人。目前Barbara已经可以继续进行氯胺酮注射,但这样的状况并不知道能够持续多久。
不得不承认,对美国500万名对任何疗法都没有反应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氯胺酮就是目前唯一的稻草,而这也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市场。越来越多的私人氯胺酮诊所在全美各地涌现,不仅对病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很多医生也把它当做快速赚钱的途径。然而目前政府还没有制定出相关诊所的管理措施,对于氯胺酮的监察、医生是否需要记录病人血压心率等数据也没有明确规定。虽然氯胺酮被业内专家认为是近50年来最重大的医学突破之一,但今年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宣布氯胺酮还不能作为普遍抗抑郁的药物,因此,氯胺酮诊所还存在不小的隐患和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科学家对氯胺酮疗法的长期性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氯胺酮虽然启动了脑部的神经可塑性,但也同时有可能刺激到脑部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包括镇痛药(Percocet)、欧克西克锭(oxycodone)、吗啡(morphine)和海洛因(heroin)在内的药物都会对阿片受体造成刺激。当这种状况出现,服用这些药物的人就会感觉到超乎寻常的喜悦,但也同时会造成上瘾或药物滥用。目前斯坦福大学正在进行有关氯胺酮成瘾性的研究,预计2018年年底公布结果。
氯胺酮的替代品
一直以来制药公司都没有成功研制出可以替代氯胺酮的药物,不过近期终于有了一些起色。去年,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对氯胺酮中负责抗抑郁的化学结构做了深入研究,目前正在通过这部分结构研发不会上瘾的新药物。
杨森药厂(Janssen)开发了一款已经申请专利的氯胺酮药物,叫做艾氯胺酮(esketamine)。艾氯胺酮可以通过鼻腔注射,比静脉注射更加方便。FDA已经认定艾氯胺酮为突破性抗抑郁疗法,预计很快就可以在市场上普遍发售。如果临床试验的结果令人满意,2018年杨森就会申请FDA许可。
艾尔建也正在研发一款名叫Rapastinel的静脉注射抗抑郁药物。这款药物与氯胺酮所刺激的受体相同,每次注射只需要30秒,而且不会使病人产生幻觉。FDA也赋予了这款药物突破疗法的位置,临床研究预计于2019年结束。艾尔建同时还在研发口服版的Rapastinel。临床研究结束并得到FDA许可后就可以问世。
与此同时,研发人员也在探索新的抑郁症生理病因,例如慢性炎症。麻省综合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还在探索目前已经通过FDA审核的药品中是否有可以抗抑郁的药物。任何可以让服用者心情愉悦的药物,无论是治疗高胆固醇的,还是止痛的,都在研究之列。如果这些已经得到许可的药物可以直接用作抗抑郁药品,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研发开支,还能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立即就可以在市面上购得。
除了开发药品之外,科学家还在进行治疗抑郁症的遗传研究。Perlis在2016年曾与遗传学公司23andMe以及辉瑞制药(Pfizer Pharmaceuticals)合作,研究分析了近46万人的遗传图谱,并且首次发现了人体基因组中与抑郁症有关的15处区域。
对于像Ian和Barbara这样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无论是氯胺酮还是遗传研究,只要是能够减轻抑郁症状的疗法就会受到欢迎。目前来看,氯胺酮起码能够让他们感到精力充沛,也让他们的家人重新拥有健康快乐的他们。
高度贴士:
非药物疗法抗击抑郁症
运动
运动是目前最常见的免费非药物疗法。规律运动可以增加神经递质,从而使人心情愉悦。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运动,而已经患抑郁症的病人就更是如此。虽然抑郁症患者不喜欢运动,但只要动起来,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是一种语言疗法。这种疗法旨在改变负面心态,进而让病人学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来说CBT每疗程需要10至20次,研究表明CBT的效果与药物无异。
行为激活治疗(behavioral-activation therapy)
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感到与世界疏离,而这种疗法就旨在帮他们重新与社会连接。行为激活治疗的主要内容是让患者找到对生活有意义的活动,如阅读、志愿者或朋友聚会。这种疗法鼓励他们在心情还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先进行活动,已有研究显示疗法效果与CBT无异,而且花费更少。
心智觉知训练(mindfulness training)
生活中的画面和思想通常是伤感和恐惧的导火索,这种疗法即是训练病人通过瑜伽或冥想远离这些因素。心智觉知训练周期为8周,以小组进行。2016年的一份研究表明这种疗法可以防止抑郁症状出现反复,效果甚至比药物更好。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经颅磁刺激技术简称TMS。治疗方法是在靠近脑部控制情绪部分的头皮上放置一个大型磁线圈,使磁脉冲无痛通过颅骨,刺激神经细胞。尽管目前还未得知其工作原理,但医学界认为这种疗法可以帮助与抑郁症相关的脑循环回归正常。病患在进行TMS治疗时无需注射麻药,疗程一般为连续4-6周,每周若干次,但副作用较大。2008年FDA通过了这种疗法,抑郁症患者对至少一种药物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即可使用。
本文发布于: 2017-9-8 23:11
阅读 150146 评论(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 抗击无药可救的抑郁症,曙光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