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三三综述】很多刚来加拿大的新移民,最怕的一类人不是白人政客、不是移民局官员,而是——“自己人”。
今年夏天,住在萨省的华人圈突然炸开了锅。一个名叫 Biao 的中国妈妈站出来说,她为了移民加拿大,把全部积蓄——整整二十万——交给了一个华人移民中介。结果没换来枫叶卡,换来一纸拒签、一场噩梦,最后只能灰头土脸带着孩子回国。
她在回国前最后的那段时间,连给女儿吃一顿正经饭都很困难,只能靠别人捐的面包维持。“我女儿一天只吃一顿饭。”她在采访里手都在发抖。
明明是冲着“更好生活”来的,怎么最后连温饱都保不住?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一月,她跟老公带着六岁的女儿拿旅游签证入境加拿大,本来只是想考察一下怎么留下来。一个朋友(同样是中国人)介绍她认识了萨斯卡通的一家移民公司,说那里面有个华人S姐,经验老道、讲中文、特别靠谱。
结果这个所谓的“靠谱”,开口就要十一万加币,说可以一步一步操作,先做 LMIA,再办工签,最后转永居。Biao 夫妇当时觉得贵归贵,但只要能留下来,总比回国从头再来强。于是先付了两万签合同,又付了两万等 LMIA 出来。

(图片来源:CBC News)
LMIA 的确是批了,但问题是批的是“厨房帮工”。外人可能不了解这个职位有什么问题,但业内人都知道,那阵子萨省的省提名根本不接受这种岗位申请永居。换句话说,这条路一开始就是死路。
连资深移民律师都说:“This plan was a plan for failure.” 根本没打算给她成功的机会。
接下来最让人火大的一幕来了——工签申请被拒了。移民局写得明明白白:我们不相信你会在签证结束后离开加拿大,家庭关系不清晰,访问目的不明确。翻译一下就是:我们觉得你看起来就不打算走。
这时候,大家基本上已经能感觉出不对劲了。
但在这时,S姐又提了个“新方案”——如果再投8万加元去黄刀镇搞个小生意,就能申请投资移民。
问题是,这个项目的最低投资门槛是20万加元,还要英语流利、有商业背景和高净值。B女士这三条没一条符合的。
专家后来告诉CBC,正常情况下,做同样的移民申请,聘请一个持牌移民顾问的费用在5000到1万加元之间。她这一路付的钱,比正常价高了好几倍。
更糟糕的是——这个S姐根本不是持牌移民顾问。
加拿大移民与公民顾问监管学院(CICC)负责发牌、设规则、查投诉。根据他们的规定,未经许可的人收钱提供移民建议,属于“非法执业”。
S姐在回应中说,她只是帮丈夫,也就是公司唯一的持牌顾问 Liu 办业务,她自己只是“协助客户”。但她同时承认,是她一直在和客户沟通,给意见、提建议、安排下一步。
更离谱的是,在Biao女士的对话记录里,S姐还把自己的丈夫叫“刘律师”。可萨省律师协会明确表示,Liu 并不是加拿大律师。
“那一刻我彻底绝望了。”Biao说,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掉进了一个深坑。
她和丈夫一分钱不剩,孩子在陌生的国家吃不饱饭。他们最后只能放弃所有,灰头土脸地回了中国。
她说自己到现在都还做噩梦。梦里,她一直在哭。丈夫摇醒她,她还是在哭。
现在在中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她说,噩梦还没有完全散去,但她不想永远停留在那一天。
“我能做的,就是让更多人知道真相。”她轻声说。
其实,Biao女士的遭遇并不是孤例。
在加拿大移民行业,所谓的“幽灵顾问”并不稀奇。有人冒用他人牌照,有人打着“助手”“顾问团队”的旗号,暗地里做主。很多新移民因为不熟悉政策,也不会查持牌信息,掉进陷阱的比比皆是。
移民律师 Kurland 说得直白:“这是一个监管严重不足的行业。谁都能乱收钱。”
CICC 虽然有投诉机制,但人手有限,权力也不够大,更无法限制顾问收费。移民顾问可以随便开价,受害者往往在发现被骗时,早就钱也没了,身份也没了。
Kurland 的建议其实也不复杂:
第一,政府早在2019年就通过了加强监管的法案,只是一直没真正落实。如果执行下去,不仅能更严格管控顾问,也能设立受害者赔偿基金。
第二,公布移民服务的合理收费区间,让新移民有价格参照,不至于轻易被“天价方案”忽悠。
第三,给 CICC 更多资源和权力,比如能罚款、能主动抽查顾问,而不仅仅是坐等投诉。
除此之外,移民体系的另一个巨大黑洞正在悄悄扩大——安全审查。
过去两年,被移交安全审查的永久居留申请数量飙升。2020年,只有9125人;去年,已经高达21835人。今年光1月至7月就有9140份申请被标记审查。
中国申请人是第一大来源国,去年有4250人被移交审查,且远高于其后几位的、伊朗(3855人)、印度(1620人)、巴基斯坦(1175人)和叙利亚(1136人)。
临时居留也一样。过去五年,移交安全审查的申请数量从9555份暴涨到41470份,其中中国人占了17115份。
官方的理由是“国家安全”“打击外国干涉”。但移民律师们指出,很多人并不涉及军警或敏感背景,却依然被拉进了审查队伍里。
多伦多律师 Vakkas Bilsin 正代表一群来自中国的 STEM 留学生起诉政府,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许可被卡在安全审查环节,毫无进展。
“人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也不知道移民部为什么不处理申请。”Bilsin 说,“他们会感到无助又绝望。”
移民部的流程是这样的:申请先经过初步筛查,如果有疑点,就会移交加拿大边境局(CBSA)、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甚至外国情报部门进一步调查。
去年被移交审查的永久居民申请中,8505份最终获批,只有75份被拒。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其实没问题,却被卡在一个没人知道进度的黑箱里,动辄等一年甚至更久。
移民律师 Lev Abramovich 说:“如果真的是安全问题,那更应该加快审查,而不是用这个当拖延工具。”
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越来越多的移民观察者认为,审查人数暴涨的背后,除了安全考量,也与加拿大政府悄悄“踩刹车”有关。换句话说,这是在通过放慢进度,来控制移民总量。
而这些“被卡”在系统里的人,生活就此停摆。工作不能开始,学业延误,家庭团聚也一拖再拖。
加拿大的移民梦,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签证号码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