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星报报道:加拿大统计局上周五(5月16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大多数入籍移民在移民十年后仍居住在加拿大,生活活跃。这一发现有力反驳了部分舆论中关于移民只是为了享受加拿大护照的便利性,而申请入籍的质疑。
“在入籍移民中,移民后第十年仍在加拿大积极生活的比例通常超过90%,”报告指出,“且在教育背景、语言能力、移民年龄与类别方面,这一比例变化不大。”
这项研究基于2008年至2012年间获得移民身份、当时年龄在25至54岁之间的人。数据显示,这些人十年后仍在加拿大“积极生活”的入籍者比例高达93%,相比之下,未入籍者仅为67%。
据悉,统计局是通过结合纳税申报信息与移民记录,来评估移民是否“积极生活”在加拿大。虽然没有纳税记录未必意味着已经离境,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停止纳税往往意味着人已不在加拿大居住。
报告还发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比来自发达国家的移民更有可能长期留在加拿大。例如,十年后仍在加拿大生活的菲律宾入籍移民占比达97%,比来自美国和法国的高出约10个百分点,比来自英国的高出6个百分点。
不过,非入籍移民的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数据显示,那些拥有高等学历、掌握官方语言或以经济类移民身份来加的人,离开加拿大的可能性更高。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全球流动性更强,”加拿大公民研究所(Institute for Canadian Citizenship)首席执行官伯恩哈德(Daniel Bernhard)指出,“但我们选择的正是这些高素质人才。问题是,加拿大是否仍然能吸引并留住他们?”
伯恩哈德强调,在住房、经济机会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挑战,正让部分移民重新考虑是否继续留在加拿大。“如果他们看不到前景,自然会带着家人(还有他们的技能)转往别国。”
报告还追踪了缺乏纳税记录的移民群体,在这些人中,大约28%已获得加拿大国籍。不过,不同国家背景的人,在此方面的差异亦颇为显著:例如,在未积极生活的伊朗移民中,近一半是公民;巴基斯坦为39%,哥伦比亚为36%,而美国移民中仅有14%为公民。
据悉,目前加拿大国籍的申请条件包括:在过去五年中至少居住满三年、具备官方语言能力、通过公民考试并完成宣誓。
曾任加拿大公民身份政策主管的格里菲斯(Andrew Griffith)表示,这些规定总体上取得了成效。“虽然仍有人选择离开,但大多数人来了之后就留下来了。入籍是对国家的一种承诺,不是单纯的工具。”
他最后表示,这份报告显示,加拿大在移民融入与公民制度之间已找到了某种“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