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关税暂继续升级,由于中国不肯撤回报复措施,美国总统川普周三将对中国关税创纪录地提高到125%,押注此举能迫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返谈判桌,然而北京早就誓言要「奉陪到底」。现在的问题是谁会先让步。
彭博资讯分析,川普说自己「正在等」中国来电,而且还在与一些国家展开谈判。他说,中国想要达成协议,「只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他们是一个骄傲的民族。中国现在将为此给我们的财政部支付一大笔钱。」
一名白宫官员透露,因为中国现在产能过剩,试图通过出口推动经济复苏,而川普认为中国难以在美国以外找到新市场,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可施压中国,促使其重返谈判桌。
但习近平没有表现出任何让步迹象。周三晚间,中国宣布对美进口品关税税率提高至84%,又拖累市场惊慌。此前,一个与中国官媒有关联的微博帐号发文表示,「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谈判的大门我们当然没有关上,但绝不是以这种方式」。
龙洲经讯中国研究副总监Christopher Beddor表示,「依目前情势来看,这基本就是中美贸易的『核战级』情景,再没有比这更糟的了」。
美中甚至连如何走到谈判桌前都未达成一致。根据中共惯例,在习近平参与会谈前,必须由下级官员先行接触;而美国总统则更倾向于通过领导人直接对话达成协议。
美中经济脱钩,对两国都不利。中国商品出口成本升高,将加剧美国通膨压力,削弱联准会对抗物价上涨的努力。另一方面,彭博经济研究指出,川普的关税政策使中国高达3%的国内生产毛额(GDP)面临风险。野村
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将两国元首之间的对峙比拟为一场代价高昂的胆量博弈,称中国经济可能遭受的损害已无法合理估量。
但与川普不同的是,习近平无需面对选举,他可自行决定是否让人民币贬值;只要他点头,财政部便可迅速启动财政刺激。聚焦经济议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会议可能成为批准更多政策支持的下一个窗口。
在美国方面,随着美国关税突破经济学家所称将重创经贸关系的临界点,川普在关税方面的施压手段已几乎用尽。
Andrew Tilton等高盛经济学家在报告中表示:「2,000%的关税对贸易的影响很可能跟1,000%差不多。」根据他们的测算,美国因为这些关税承受的痛苦可能将超过官员们此前的预期。
高盛评估指出,即便加征高额关税,美国约36%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寻找替代供应商方面能力有限;相较下,中国自美进口商品中,仅约10%的对美依赖度超过70%,这或许是习近平判断无需急于让步的原因之一。
根据彭博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的分析,在一些产业,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甚至更高。美国超过90%的折叠伞、保温瓶、仿真花、LED灯和木质衣架从中国进口。
标普全球评级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中国目前必须把重点放在刺激消费上,出口在中国GDP的占比已不足20%。
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Lynn Song表示,中美之间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谈判策略上的文化脱节」。就像第一次贸易战期间习近平拒绝川普修改中国法律的要求一样,在中国,任何表现出对外部压力妥协的领导人都有可能被拿来与近代割地求和的统治者相提并论,这会令习近平背负政治风险。
Song表示,在中国,「面子」和平等谈判很重要,川普这种突然的强力施压往往只能引来中方的反击,而不是妥协,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另外,中国手上还有一大武器「美债」。截至1月底,中国持有7,61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仅次于日本拥有1.08兆美元的第2大外国持有者。一旦卯起来抛售美债,恐怕在金融市场带来「核子级震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