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防务新闻》曾报道:波音747飞机主要由6个国家共同制造,它们分别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加拿大作为美国的邻居,鉴于地缘便利之条件,它分担了部分机体组装的任务。
美国这般布局,最大化的提高了生产力,也将美利坚的工业辐射力投放到各大洲。但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如果波音缺乏全局的统筹能力,或者说波音的某个零部件出现问题,很难第一时间查找问题。
这不,波音737MAX在艰难复飞的首阶段(停飞接近20个月),又出现了幺蛾子,而“拦路虎”竟来自于自己的好朋友——加拿大。
加媒消息称:当地时间12月22日,隶属于加拿大一航空公司的737 MAX又出现了事故。飞机前往蒙特利尔市时,其尾翼一个引擎出现了问题,随即,飞行员采取避险动作,飞机降落至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图森市。
鉴于这是波音737执行复飞的关键阶段,加拿大关于事故的解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加方给出了如下的说法:1、波音737 MAX自2019年因安全问题被多国禁飞后,其部分客机就一直停放在亚利桑那州;2、波音飞机可单引擎飞行,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这点;3、加方的飞行员接受过类似的非常规操作。
加方航空公司的这份说明可谓漏洞百出,只字不提飞机出现事故的症结所在,只以寥寥数语搪塞众人,恐经不起悠悠之口。
比利时的航空网站Aviation24.be给出了进一步的说法,故障飞机有“液压低压指示”。面对全世界质疑的眼光,加方终究是沉默了,沉默的背后或是一颗“想要撞墙的心”。
不难理解,自己作为波音客机的受益者和美利坚的忠实盟友,在关键时刻不帮美国“背黑锅”,那么这个朋友就做的不够格。同时,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加拿大也必须帮美国扫清前进的障碍。
波音是美国大财团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也是美国保守派的重要幕后金主。历届美国总统上位,无不把发展军工事业当成第一要务。
波音表面上看为一家生产客机的企业,实际上它是妥妥的军工复合体。既能生产大家耳熟能详的737客机,更在电子、武器、航天等领域多有涉猎。
也就是说,保住波音,等于保住美国的声誉,等于保护数以万计的工人岗位,等于维护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影响力。
如同前文所讲,加拿大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其无法被外界认同。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只能给自己和他国带来更多的麻烦。
众人熟知的埃航、狮航等航空事故,曾让当事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波音事后做出了澄清,并做出了妥协的姿态,但这未能从根本上解除外方对波音的不信任感。
然而,欧盟、非洲等国摄于美国的压力,竟向波音分发了适航证,这不得不令人遐想。要知道将一款有缺陷的飞行作为日常的通行工具,其造成的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基于“政治正确”做出的决定,应该予以彻底摒除。
加拿大的做法实不能让人苟同,各国在这点上有必要向亚洲中心国家看齐。目前亚洲大国仍严格的对波音客机执行“三不准”原则,直到美国企业能够自我力证为止。
换言之,政治不能被经济绑架,反之政治也不能深度干预经济。波音737MAX能否成功的再次复飞,选择权应交于市场、交于广大的消费者,美加的互相遮掩,只会让这一问题更加的严重,直到暴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