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显示,手机成瘾正影响我们的睡眠、注意力、情绪甚至人际关系。戒掉“手机瘾”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该怎么戒呢?越来越多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正在提供科学有效的戒瘾方法,从行为干预到认知疗法,帮助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找回专注和宁静。
手机成瘾具备行为成瘾的所有特征:渴望、依赖以及戒断反应。这与赌博或电子游戏上瘾类似图像来源: Dmitrii Marchenko/Zoonar/picture alliance
你可以在这里测试自己是否“手机成瘾”:智能手机成瘾量测试
手机成瘾有多普遍?
大量研究不断证实:几乎在所有国家、所有年龄层中,手机成瘾问题都在加剧。
例如,在美国,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57%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对手机上瘾。
“有证据表明,手机使用已经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且与心理健康症状有关联,比如抑郁、焦虑等。”——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社会学家扎希尔·侯赛因(Zaheer Hussain)指出。
就像其他成瘾行为一样,人们也在慢慢对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感到厌倦。
但问题是,戒掉手机和戒烟一样难,这是一场艰难的心理拉锯战。社交软件、需要打法的无聊的时光、日常习惯……都会让你在不自觉中反复拿起手机。
不过,如果能改变,减少使用手机带来的长期健康益处是巨大的。
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与睡眠障碍、眼疲劳、久坐不动、颈椎和背部疼痛等一些列健康问题有关联;在心理层面,它会导致抑郁、焦虑、孤独感,并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渐退,这一点在青少年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反过来说,这些心理问题本身也可能是手机成瘾的原因之一。因此,戒掉手机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心理健康。
手机成瘾:既是结果也是诱因
手机成瘾具备行为成瘾的所有特征:渴望、依赖以及戒断反应。这与赌博或电子游戏上瘾类似,虽然没有类似可卡因这样的“物质成分”,却同样让人难以自控。
事实上,很多手机应用和网站本身就是有意设计来让你上瘾的:游戏化机制是锁住注意力的利器。
不少人表示,自己在家中遇到压力时,会通过手机来逃避现实。手机成为一种逃避现实的工具,暂时把人们从焦虑或抑郁中“解救”出来。
但问题在于:我们很难分清,手机成瘾到底是心理问题的“结果”,还是“诱因”。
因此,要成功戒掉手机,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上瘾。
多管齐下——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戒手机没有捷径可走。不同人适合的方法不尽相同,而且通常需要不止一种手段。这需要迫切的意愿和持续的投入。
科学研究根据对成瘾治疗的实践经验已经验证了几种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是:行为再训练。
以下是科学家推荐的一些方法:
-
- 睡觉前将手机放在卧室外,至少放在房间角落手够不到的地方;
- 工作或学习时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想查看就必须起身走过去;
- 减少通知,使用“请勿打扰”功能,或关闭所有消息声音和震动;
- 使用黑白屏幕模式、移除社交媒体快捷方式(从主屏幕中移除)、设置更复杂的密码,都能有效增加使用手机的“障碍”;
- 借助“自控”类应用程序,如 Space、Forest、Flipd、Screentime 等,它们可以限制使用时间、锁定特定应用程序,从而帮助管理习惯。
科学戒手机:越“混搭”越有效
科学界的共识是:你同时使用的方法越多,戒除手机成瘾的成功率就越高。
一项临床实验测试了一个“十步行为干预法”(nudge-based intervention),通过同时应用多种方式来改变行为。
“这些步骤的目标是让使用手机变得没那么‘有趣’,增加一点‘阻力’,减少使用手机的提示,而不是单靠意志力去对抗。”——该研究作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成瘾心理学家杰伊·奥尔森(Jay Olson)解释。
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在短期内显著有效,至少6周内可以使“手机问题使用”得分回归正常。
但奥尔森也指出:“我们对于长期(数年)干预效果的了解还不多。”
其他临床研究则显示,用运动或体育活动替代手机使用,对大学生尤其有效,不仅减少手机依赖,还能缓解孤独、焦虑和压力。
侯赛因博士补充说: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如果我们不走进自然,就会被手机、社交媒体、通知、新闻推送绑架,生活中只剩下无休止的刷屏。这很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疾病。”
找到“你为什么离不开手机”的原因
对于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手机成瘾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而成瘾行为本身也在不断加剧这些问题。
研究发现,手机成瘾者更容易感到无聊、孤立,并且容易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感到“迷失”。
如果你意识到,手机正在影响你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也许是时候寻求专业帮助了。
“一些疗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比如正念疗法(mindfulness therapy)和认知行为疗法(CBT)。”——奥尔森表示。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一步步帮助戒除“明知无益却还是非做不可”的强迫性使用行为,改变对手机的认知,找到上瘾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从根源上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