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文化缘分:程树人与温哥华唐人街的三十年

原创2025-05-27 |作者:王立 |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

温哥华是一座艺术之城,街道上随处可见壁画和雕塑作品。而开创于1885年的唐人街区,更是以多件关联华社历史的艺术作品而著名。这些作品的背后也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些便于程树人,这位三十年来用笔触与雕工探索文化和守护历史的艺术家密不可分。

从1990年初抵温哥华至今,程树人不断地通过壁画和雕塑将记忆、历史与认同凝固于城市肌理之中;以画笔为尺,以砖瓦为纸,在温哥华唐人街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记,见证并参与了一个族群在多元社会中艰难而坚定的发声。

   

“移民不是为了谋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1990年,程树人以参加在多伦多举办的“国际第十八届世界名人艺术传播大会”为契机来到加拿大。当时中国大陆来的申请者可以以“难民”的身份申请移民,但是程树人不愿意“走捷径”,他对移民官说:“我是艺术家,我希望在加拿大实现更多的艺术创作梦想,我不是来避难的。我想申请艺术家移民。”移民官惊诧于他的“舍近求远”,也对他的诚实和对艺术的执着表示尊敬。

彼时,年近五十的程树人在中国已属于专家级,是业界翘楚,并入选英国的《名人录》。他说,“如果留在国内,我会过得非常舒适,业务量至少可以运营两间工作室。但是,我不能保证做出像在唐人街创作的这些有历史深度的、意义厚重的作品。如果说我有一些艺术上的成就,那温哥华唐人街是我最好的舞台。”

理想是丰满的,可是为了实现,程树人也经历过骨感的现实。像许多新移民一样,初到温哥华时,他去打“累脖工”,不过他知道这只是他暂时的落脚地。在一家面厂做了几个月体力工作后,他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师。那时电脑尚未普及,艺术设计全靠手工。这些工作对程树人来说驾轻就熟,却对公司业务帮助却极大,令老板如获至宝。老板想请他一周七天上班,宁愿多付加班费,不曾想被程树人拒绝了。他坦言:“我来加拿大不是为了谋生,我要发展。”他提出“三条腿走路”的理念,一边谋生,一边学英语,一边接触社会并观察本地艺术发展,为未来的艺术之路铺垫方向。

壁画镇的起点

1995年,作为会员,程树人跟随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参观了维多利亚岛上的“壁画镇”。当时的副会长郑胜天教授与城市负责壁画的委员会联系,表达华裔艺术家愿意参与小镇壁画创作的愿望,受到委员会欢迎。程树人报名参加壁画绘制。为了设计初稿,他特意又独自去小镇采风。再回小镇时,他改变了“绘制一幅华裔移民史长卷”的想法,他想去了解当地的华人故事。

委员会向他推荐了已经过世的壁画镇著名华人“郑宁”的英文自传。尽管英文还是入门级,可程树人仍然硬着头皮啃完骨头——他花了数月读了传记,并找到了创作灵感。参考传记中郑宁少年的一段回忆,从一位12、13岁华裔少年的视角出发,程树人设计了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故事,生动再现郑宁家作为镇上少有的华裔如何在白人中做生意、开店铺的场景。最终,他的草稿被选中,成为当地由华人创作的展示华人移民史的第一幅壁画,自此开启他壁画创作的旅程。并且,几年后,壁画镇政府还邀请程树人为曾担任过BC省林业厅厅长的H.R.MacMillan塑像。

温哥华唐人街的艺术创作开始

还是在广告公司上班时,有一个下午,程树人在唐人街一家佛具店中闲逛,因为仔细地观看每一尊佛像而被店主留意。店主得知他是雕塑家后,便邀请他为真佛宗雕刻莲花童子佛像。程树人表示,雕刻前要先了解相关信息。看了资料后,尽管对一些仪轨、说法等不能完全接受,但是他被释迦摩尼修行等佛本生故事所感动,于是接手了真佛宗修建菩提雷藏寺的项目。

真佛宗中藏传佛教元素浓厚。大学和工作期间,程树人接触过的佛教寺院大多属于汉地佛教。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程树人阅读经书、学习密宗图腾与建筑风格,研究宗教符号,最终设计并完成了真佛宗在北美的第一座寺庙。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他对宗教艺术的理解,也建立了他对文化符号与建筑美学的严谨态度、拓展了他的艺术事业维度。

纪念碑:面向东方,铭记先贤

1999年,温哥华市政府为唐人街公开招标制作公共艺术作品,以纪念华裔在加拿大历史上的贡献。程树人去投标。初稿他就设计了26份方案,最终确定以“华表”意味的“中”字形象和华裔军人和修铁路的华工两铜像为核心意向的方案。华表正面刻着“加华丰功光昭日月”,背面刻着“先贤伟业志壮山河”,用文字与雕塑艺术形象浓缩了一百多年的华裔移民史。

同时,程树人将雕像设计为背靠中山公园和中华文化中心、面向东方。他说:“我移民到温哥华后,常喜欢去海边走走。我感觉太平洋的海水连通着上海。所以我让这件作品面向东方、面向故土。作为移民和移民的后代,无论华裔军人还是当年的劳工,或者是我们现在的新移民,绝大多数都已经扎根在加拿大,然而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文化之根。”

人物造型方面,程树人也有意表现出刚劲、勇猛。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整个纪念碑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华裔社区在加拿大社会中所起作用的肯定。

壁画中的华埠:从历史长卷到多元春节

程树人参与温哥华华埠的多个壁画项目。早期他在唐人街“姗姗美容中心”外墙创作历史壁画“百年风云”,从四邑华工被卖猪仔、淘金、修铁路、为孙中山反清筹款、两次世界大战参军、秀兰邓波到访唐人街和唐人街女性选美皇后合影、永生大楼修建、唐人街第一辆汽车、华裔第一次投票、郑天华当选、林思奇作总督等等,将百年华人经历浓缩为一幅共时并列的文化叙事画。画中人物立体、背景单色,富有空间感,融合时代记忆与视觉美感。

2010年,即便那时他已移居蒙特利尔,温哥华唐人街仍旧牵动着程树人的心。他为中华会馆、华埠商会设计等身壁画,将洗衣店、丝绸行、理发店等老字号故事一一还原,根据真实文献绘制出沉静的灰调背景与立体人物,如同时光穿越。站在壁画前,就像站在历史的隧道中,仿佛可以与先侨对话,令观者切实地感受到历史距离现实就在一臂之间。

2019年,他完成唐人街春节主题壁画《欢腾的华埠春节》,捕捉舞龙舞狮的动态瞬间,以烟花描绘出唐人街主要地标,细节中可见新时代新华侨的风貌与唐人街主要华人机构的名称。他将自己与助手画入画中,也表达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创作经费有限,他租用升降机后所剩寥寥,但丝毫不影响他的热情,每天坚持不懈。顶着温哥华七八月的骄阳工作一个半月,对于时年78岁的程树人而言绝非易事。助手杨柳为此写下文章《老人与墙》,记录这位老艺术家的坚持与情怀。

 

最后的总结:树人之路

唐人街之外,程树人也在加拿大多地留有作品,如他曾为UBC医学院院长雕塑、应列治文市政府邀请制作的双狮雕塑。2020年,越南裔的店主在唐人街看到程树人创作的几幅壁画后,特别请他去为自己的餐厅画壁画。于是有了温哥华康慕索街越南餐厅外墙上一组构图巧妙、顺势而为的“四海一家”壁画。温暖、祥和的画面在昏暗的疫情中分外夺目。助手杨柳参与绘制后还写了文章并获奖。

比这些作品更打动人的,是程树人的信念:“艺术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让人猜谜。它该是文化的延续,是一代代人的共同记忆。”

如今,平静接受老之已至的程树人说,“我已经83岁了,时日无多。我现在的任务第一是照顾生病的太太,第二是做自己的人生总结。”2025年初,他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树人艺术与散文合集》的编辑,并向社会各界分享电子版,希望自己的经验能成为后人的参考,无论是新秀的艺术发展还是新移民的扎根之旅。

六月份,程树人将在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做讲座,总结自己与唐人街的艺术渊源,同时,他也在筹备作品展览和义卖,希望自己能为唐人街的发展贡献更多。

纵观程树人三十多年的加拿大生活,深切地感觉到他不仅是壁画与雕塑的创作者,更是一位文化讲述者。他用笔、用刀、用身体与精神,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的城市记忆。他以艺术为桥,连接着历史、社区与未来。

 

Fungo Ads

声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复制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文化缘分:程树人与温哥华唐人街的三十年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