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加拿大蜱虫危机! 莱姆病激增20倍 携带5大疾病 这些是感染信号

2025-05-20 |作者:VanPeople | 来源:VanPeople

 
蜱虫季回来了!随着天气回暖,加拿大人开始外出远足、打理花园、享受春日阳光,一种“不速之客”也悄悄回归了——蜱虫。

由于冬季不再严寒、气温变得温和,蜱虫如今在加拿大的分布范围比以往更广,带来的疾病风险也越来越大,最典型的就是莱姆病

在加拿大导致大多数莱姆病病例的,是一种叫“黑腿蜱”的蜱虫,也叫鹿蜱。这种蜱的数量正快速增加,分布范围几乎遍布所有南部省份。这种扩散跟气候变暖密切相关,较暖的冬季让蜱虫得以存活下来,逐步进入以前太冷无法生存的区域,增加了人类和宠物被咬的风险。

虽然加拿大境内有40多种蜱虫,但最常见的就是黑腿蜱。

一旦气温达到4摄氏度,它们就会开始活动,寻找宿主吸血,包括动物和人类。

加拿大莱姆病基金会的Sarah Keating博士表示:“黑腿蜱和西部的西部黑腿蜱会传播莱姆病和其他疾病,所以我们一旦被咬,就有感染风险。

Keating解释说,蜱虫之所以传播疾病那么厉害,是因为它们也有自己的微生物群,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体内带有各种微生物。

当蜱虫开始吸血时,这些微生物可能会进入它们的唾液腺。而当它们分泌唾液防止血液凝结、让吸血过程不被察觉时,这些病原体也可能随之进入人体血液,进而引发疾病。

冬天不冷,蜱虫越活越好

Keating指出,较温和的冬季使得蜱虫能在落叶堆下顺利越冬。“以前冬天很冷,蜱虫通常是搭乘候鸟迁徙而来,但现在它们可以在地面上存活,尤其是加拿大一些特定地区,比如新斯科舍省、魁北克南部、安省南部、曼尼托巴南部,还有卑诗南部等地,蜱虫变得越来越多。”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的数据,2009年全国报告的莱姆病病例仅为144例,而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2800多例。这一激增与黑腿蜱分布范围的扩大正好吻合。

研究显示,它们正以每年35到55公里的速度向北扩张。虽然莱姆病是目前加拿大最知名的蜱媒疾病,但其实远不止这一种。随着黑腿蜱扩散,它们携带的其他疾病也在增加,科学家也在不断发现新的威胁。

“巴贝虫病(babesiosis)现在也越来越常见,”Keating说,“还有艾利希体病(ehrlichiosis)、无形体病(anaplasmosis)和落基山斑点热(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我们持续在发现新的病原体。”

这些不太为人熟知的疾病,有些对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可能尤其危险。

莱姆病可治疗,但得尽早发现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细菌引起的,蜱虫叮咬后会将其传给人类。虽然病可治,但前提是早期发现。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被蜱虫咬了,之后出现红疹或类似感冒的症状,通常使用抗生素就可以治疗,”Keating说,“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咬了,因为蜱虫非常小,而且可能咬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头皮或背部。”

莱姆病的症状一般分阶段出现。早期可能会在叮咬处出现“靶心状”红疹,伴有疲劳、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发展得更严重。

“几周后,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出现像面瘫这样的症状,还会有关节疼痛和长期疲劳的表现,”她说,“如果变成慢性病,甚至可能影响大脑,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出现精神错乱。”

回家第一件事:全身查蜱虫

随着蜱虫在加拿大各地越来越常见,专家建议大家在外出回家后一定要做一次“全身蜱虫检查”,尤其是在草丛、树林或灌木丛中活动过后。

“人们在户外活动后,特别是走过森林、长草地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身体有没有蜱虫……要从头到脚,包括头皮都要查一遍,小朋友也要帮忙检查,因为他们自己看不到。”Keating说。

蜱虫不仅出没在树林里,它们也可能出现在城市里,比如公园和自家后院。加拿大蜱虫检测公司Geneticks的CEO Justin Wood说:“我一直告诉大家,只要是鸟能去的地方,蜱虫就能去。因为它们常常依附在鸟身上,这样就能在本地或全国范围甚至整个北美迁移。”

Wood也强调做全身蜱虫检查的重要性。成年蜱虫比较容易看到,吸饱血后大概有蓝莓那么大;但幼虫(幼蜱)就很难发现了,有时只有小雀斑大小。

如果发现有蜱虫怎么办?他建议第一步是“安全移除”。“用细尖镊子尽量贴近皮肤夹住蜱虫,然后垂直往上拉出来。”

“一旦把蜱虫取下来,就可以决定接下来要不要检测。我们建议大家送去检测。”

“因为目前早期莱姆病的检测技术还不理想,被蜱咬之后,短时间内很难知道是否感染了病毒。检测蜱虫可以帮助大家在医生建议下,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治疗选择。”

除了勤查蜱虫,还有一些预防措施也非常有效。比如穿长袖、长裤;使用含DEET或icaridin的驱虫剂;走在步道中间,尽量不要靠近灌木丛。

家里有狗的注意了!

宠物,特别是狗,也可能成为蜱虫进入家中的“通行证”,即使狗狗没有被咬,也可能把蜱虫带回来。

“市面上有一些预防药物,一种是每月吃一次,还有一种是每三个月吃一次,能有效防止蜱虫叮咬。”Keating说,“这些药会让蜱虫咬了之后立刻掉下来。”

但她也提醒,蜱虫即使没咬宠物,也可能藏在毛里被带回家。“如果狗狗跟你一起坐沙发、上床睡觉,蜱虫就可能爬到人身上,对主人也有风险。”

新闻信息来源:https://globalnews.ca/news/11172526/tick-season-canada-how-to-stay-safe/

Fungo Ads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加拿大蜱虫危机! 莱姆病激增20倍 携带5大疾病 这些是感染信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