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拿大面临的外部压力无需多言,再加上国内处于看守政府、大选将至的特殊情况,加“省长团”的华盛顿之行实质上是挺无奈的。但是集体用“中国牌”作为对美妥协的主要策略,想通过迎合美国国内一部分人的反华偏好来换取怜悯,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加拿大政客的政治品格和眼界。短期的选举利益与长期的战略自主,一时的游说空间与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原则和外交尊严,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将加拿大带入了更深的国家发展与外交迷途中。

通过政治献媚换取特殊待遇,加拿大的政客们这些年一直在错误地重复这套逻辑,现在还想继续错下去。为取悦美国而在华为5G问题上反复摇摆,导致加拿大科技转型滞后;在“印太战略”中盲目跟随遏华路线,成为亚洲国家眼中的“搅局者”;孟晚舟事件、单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都是为给美国递“投名状”而严重伤害了中加关系。如今又以“中国牌”乞怜于美国,更加坐实了其缺乏战略自主的弱者姿态。这些年加拿大的国际形象和信誉大有折损,与其外交政策的短视与投机密不可分。
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稳定的经济环境,原本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奉行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从参与调停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皮尔逊,到推动《渥太华禁雷公约》的克雷蒂安,历代加拿大政治家不乏致力于在多边框架内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例子。而今,加拿大政客表现出的甘愿沦为美国地缘政治博弈马前卒的姿态,是在亲手拆解自己的国际形象。
加拿大此次“组团求饶”最恶劣的影响在于,自身饱受单边主义之苦的同时,又希望成为单边主义的打手来投机获益。加方总爱声称“反对经济胁迫”,却对华肆无忌惮地污名化、标签化,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将产业竞争安全化,加方这种双重标准实质上正在让它成为破坏全球贸易秩序的帮凶,不断瓦解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幻想通过牺牲与中国的关系来获取利益,实则是一步步把自己的路走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加之间也有着深厚的贸易基础,与中国合作符合加拿大的国家利益。而将中国视为“经济敌人”,则不仅无法解决加拿大眼下的问题,反而会让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加拿大该往何处去,没人能给它答案。但历史反复证明:将外交政策建立在对强权的幻想之上,终将付出惨痛代价。加拿大的出路不在于华盛顿的会议室,而在渥太华的战略觉醒。首先必须停止将中国议题工具化,以客观理性态度看待两国之间在广泛议题上的共同利益,回归理性务实的外交道路,在促进多边合作、维护公平贸易中寻找真正的国家利益,而非沉迷于从大国地缘政治对抗中获益的幻想。
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