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丁果:英海军“中国舰队”背后 香港李仲瑜家族史钩沉

2024-08-30 |作者:丁果 | 来源:亚洲周刊

   

万元办馆老板李仲瑜,学贯中西的英国海军买办

希慎兴业前主席利铭泽(左)和李丽明(中),二人曾同为抗日知识分子

万元办馆承办供应补给的皇家海军舰艇HMS Curlew 号

李仲瑜笔迹:反映他对中国文化的钟爱及修养程度

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的背后埋藏着香港商人李仲瑜的家族商业史故事,他的万元办馆随英海军踏遍大陆与南洋,虽后人亦远走各国,但李仲瑜有写笔记习惯,让历史得以流传。

我在推动筹建加拿大卑诗省华裔博物馆过程中,认识了来自香港、从事慈善捐款工作的王安信博士。他背景丰富,曾供职于马云、柳传志、马化腾、牛根生等企业家活跃的大自然保护协会(TNC-China),随后投入非盈利组织的慈善捐款专业学习、工作,现任香港艺术节基金会发展总监,负责国际大额捐献。

在卑诗省华裔博物馆建立之初,我们在华人社区组织捐款,工作之余谈论最多的就是近代史,由此知道他是当年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一八六五至一九四一)粮务部最主要经营者李仲瑜的后人,当时李仲瑜的商号负责中国舰队补给,见证了殖民地时代英国海军在香港的种种经历。

写得一手漂亮楷书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仲瑜有写日记习惯,且对香港史上重要事件均有剪报纪录,清晰记下了李家生意在香港的足迹,为香港历史留下独特见证。当王安信将李仲瑜的笔记给我看的时候,我对李氏漂亮的小字楷书感到大为惊艳,亦由此看出西化的李氏对中华文化的钟爱及修养程度。王安信提供的资料和文字勾勒出李仲瑜的历史图像,而李氏的家族商业史也自然成为香港商业史不可或缺的一角。

李仲瑜的祖家是广东四邑新会的古城江门,一八九七年维多利亚女王钻禧庆典期间,他前往香港英皇书院入读高中,开启了其殖民地“成功精英”之路。李仲瑜虽出生农村,且又是私塾老师的孩子,但却对士农工商的商最感兴趣。高中毕业后,他凭借通晓中西文化和掌握中英语的“稀罕”技能,进入了太古集团(John Swire and Sons)工作,开启了他晋升成为香港殖民地华人“买办”的上升通道。

在李仲瑜的商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一八七零年成立的万元办馆,店铺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东二十八号,主业务就是给英国皇家海军所属中国舰队提供餐饮和补给。李仲瑜大约在一九零七年加入万元办馆担任经理,并在十年后接手该商号成为新东主,从而让公司业务上了一个层次。因为与太古集团的渊源,李仲瑜拿到一笔贷款,在香港的骆克道和轩尼诗道沿线购置了土地和建筑物业,其中一栋建筑在七十年代重建后以“李宜兴堂”(李氏中文另名)命名,更成为香港的古迹之一。

随皇家海军拓展业务

根据李仲瑜在一张皇家海军萨福克号巡洋舰(HMS Suffolk)明信片后的笔记,他最初在一九一八年十一月获得了为HMS Curlew舰提供补给的合同。根据皇家海军史料,该船在一九一七年年底退役,被改造为布雷舰。一九一九年初,李仲瑜登上该舰前往英国朴茨茅斯港(Portsmouth),并在一位英国海军军官女儿的朋友“Ms. Lily Malis”的协助下,成功获得该舰一九二零年补给供应商的合同。在英国滞留一年零四个月期间,李仲瑜会见了多名英国皇家海军的要员,也与英国涉港商界广泛交流,扩张了人脉和业务范围,让万元办馆商号蒸蒸日上,此后更从皇家海军获得更多补给合同,包括一九二三年为萨福克号和随后几年为坎伯兰号(HMS Cumberland)巡洋舰的补给任务。

为皇家海军补给的合约同时也为李仲瑜的商号带来两个新商机:一是基地在香港的中国舰队定期巡航大陆和东南亚的众多港口及军港,帮助商号业务扩展到南洋的市场;二是与这些港口和军港有关的高级官员及其家属也是商号的服务对象和重要客源。

圣保罗校友包括钟士元

虽然李仲瑜周旋在海军和商界,从事国际贸易,但他深知西式教育的重要。因此,他在长子李丽明(字熙超,又名李旭辉)学龄,就将其送进香港最早的政府小学之一湾仔书院,随后在英皇书院、圣保罗书院(St. Paul’s College)完成中学、高中,有趣的是,他是学习和体育的双优学生,擅于篮球和排球,曾代表学校出赛,更在香港及其他地区获得冠军。而他在圣保罗的排球队队友中包括了香港政坛教父钟士元爵士(Sir Sze-yuen Chung)。钟士元在一九七零、八零年代曾担任行政立法两局(Executive and Legislative Councils)首席非官守议员,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首任非官守行政会议召集人(Executive Council Convenor)。《香港华字日报》一九三六年五月的一份简报,还记载了李丽明和钟士元两人的成绩。

一九三六年从圣保罗书院毕业后,李丽明在李仲瑜的培养和兴趣驱使下,逐渐投入到家族生意,父子俩甚至与皇家海军一起出航。现存的一张明信片生动记录了一九三七年英国皇家海军坎伯兰号巡洋舰往南中国海巡航,当时李丽明在航海日志说明,他作为万元办馆在该船上的代表于当年一月十二日从香港出发,经过三个月的航程,访问了马尼拉、沙巴(当时被称为Jesselton)、纳闽、棉兰(当时被称为Belawandeli)、槟城和新加坡。由此可见,由于李家与皇家海军的关系,他们在香港扮演了与东南亚地区商贸关系的中心角色。因着航海,李氏家族对香港制图业也影响深远。

在主业以外,历史记录显示李仲瑜父子还涉足了越南的矿业、广东的房地产投资以及上海和新加坡零售企业等商业领域,使万元办馆商号的影响力遍及欧亚甚至非洲地区。因着航海拓展的视野和生活足迹,李氏家族在全球各地开枝散叶,家族成员的后代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英国、新加坡、印尼和日本等国定居,这是英殖时代带给华人的副产品。

结缘冯秉芬余仁生等

当然,李氏家族也通过“门当户对”的婚姻关系,编织起香港的另一张精英关系网。举例而言,李仲瑜的第六女儿、李丽明的同父异母妹妹嫁入了显赫的冯家。冯家的血脉与冯秉芬爵士(Sir Kenneth Fung)和冯平山(Ping Shan Fung)紧密相连,冯平山是香港东亚银行的创始人之一。另一个例子是李仲瑜的第八女儿李蕙芳(Virginia Li),她通过婚姻进入了余仁生家族。余家创立的著名传统中药公司品牌在全球华人社区中享有盛誉,特别是在东南亚。

李仲瑜虽然在香港创业,但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薰陶的精英,也捐赠家乡办学。二战前夕,李丽明积极参与香港防空队(Air Raid Precautionary)服务,这是一个当时的民间志愿者组织,专注于二战之前和整个香港的空袭准备工作。

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后,李氏父子坚决不出仕,而是跟其他家族成员避居老家新会,李家许多人在这段国破家亡的岁月中,在家乡自愿担任教师,向当地民众传授知识,直到一九四六年才重返香港。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李家尤其是李丽明和利铭泽家族也有交集,他们都是香港和广东四邑新会乡里的抗日知识分子。战后李丽明到香港电讯工作,一九七一年退休时还从当时的董事会主席利铭泽手里接过嘉许奖。

李仲瑜、李丽明父子对香港贡献良多。李仲瑜活到一百零七岁仙逝,李丽明在二零零九年去世后,家族将李家父子的一系列有趣的照片、记录、档案和个人文物八百多件捐赠给香港历史博物馆,让更多人得以透过这些文物,一窥香港百年殖民历史的一个生动侧面。 ▇

(本文写作获得李仲瑜曾外孙王安信博士帮助,特此鸣谢)

亚洲周刊2024年35期

Fungo Ads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丁果:英海军“中国舰队”背后 香港李仲瑜家族史钩沉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