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搬了新家:说说我在加拿大屋村的生活

2024-06-28 |作者:黄启樟 | 来源:加国无忧

 
最近搬了家,生活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心情也就受到一些影响。首先发觉邻居大多数都是主流的加拿大人,白皮肤,说的是英文,使我感到自己再次沦为如假包换的“少数族裔”,形影孤单;幸好,他们都很友善,没有露出任何歧视的眼神,当四目相交时,都不忘露出笑容,减少了我“异乡人”的感觉,以后只管入乡随俗便是 。

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但不同族裔都喜欢与自己背景相近的人聚居在一起,因此出现了唐人街,小印度,希腊区,义大利区⋯⋯与主流的住宅区分开。曾经听过一些华裔新移民这样说,不懂英文也可以在加拿大生活,反映了这个现象。不错,这里有华人超市,中式餐馆,连出租车都有专为华人服务的公司,何等便利。

在过去的十年,我们曾经在一个共管公寓大楼居住过,三成以上的户主都是华人,自成一体,守望相助。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似乎没有离开过香港的感觉。移民前拼命学英文,殊不知抵步之后,发觉能掌握英文作为交流的语言,固然方便,但不谙英语也无大碍。很多人在华人区生活久了,发觉英文不常用,中文反而大派用场。

迁居之后,发觉邻居之中大半数以上都是已经一把年纪的长者,鸡皮鹤发,容颜憔悴,走起路来要拿著拐杖,或手推助步车,动作缓慢;有些身边还有家佣或亲人照顾,因为他们已经失去自理的能力,我见犹怜。其实我的年龄可能和他们的相差不会很远 ,只不过健康保持得比较好,仍然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再往深一层想,他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的明天,顾影自怜。其实过分担心难以预测的未来,会影响心情,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不如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

每个人都有逐渐变老的过程,必须好好去适应,才容易过日子。有个朋友永不言老,拒绝接受任何“长者优惠”,只要他自我感觉良好便是,不会计究生活成本。我和他结伴同行,此情此景经常出现在很多场合,多见不怪。有些人在衣著方面,没有因为年纪大了而改变穿著的习惯,保持青春高峰时期的形象,一成不变。其实这样刻意去装扮,往往会出现反效果。除此之外,拒绝变老的行为多的是:例如不良于行的人仍不愿意手持拐杖走路,恐怕自专心受损;更常见有些老人宁愿足不出户,画地为牢,也不愿意坐著轮椅,由人推动自己到处走走,因为他们排除不了身为残疾者及必须求助于人的心理障碍,实在可悲!

每天接触的邻居都多是一些已经上了一把年纪的人,尤其在天气逐渐转暖之后,藉著风和日丽的日子,他们喜欢走出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改变一下生活的环境。他们看起来似乎都是一些独居者,身边常见有一头陪伴著他们的狗,人狗结伴同行,就显得少了一点孤独感。身边没有狗的人,看起来比较身边有狗相伴的人更可怜,多数已经不良于行,需要有人从旁照顾,寸步不离。此情此景,容易引发情绪不安,会联想到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我们。

屋村占地甚广,环境优美。很多人搬来之后就一直以此为家,在此终老。我曾遇上过一个老头,好奇地问他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他说屋村在五十多年前建成,他是首批租户之一,一直生活得很开心,因此从未想过要离开。他说有很多人也和他一样,在此落地生根。他看得出我们是新来的住户,以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们,说我们的选择是绝对不会令我们后悔的。 虽然听了很多令我们感到安心的评语,但对新居的陌生感仍然存在,需要时间来冲淡这种感觉。

某天我们搭乘电梯,上了一层之后机门突然打开,一个老头站在门外轮候,神色呆滞。我示意请他进入,并问他前往哪一层楼以便我为他按纽?但他听了却呆若木鸡,模糊地似乎说不出要往哪里去。原来他是在升降机旁等人陪他一起进出,我才知道帮了他一个“大倒忙”。情急智生,我不再理会电梯移动到哪一层去,只顾送他返回原来的位置,并嘱咐他不要乱动。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容易迷路。又一次令我理解到老龄化之严重性,而且无法避免,是人生过程之一。

某个下午,正在聚精会神看书,突然火警钟大鸣大放,打破了寂静的环境。我知道又是一次误报,静观其变,但不会慌忙逃生。很多老人家都习以为常,炊煮完毕,忘记关火,引发烟雾弥漫,触动了火警钟。消防局在接报之后反应迅速,如临大敌,派出灭火队,结果只是虚惊一场。我们早已经为此作出心里准备,处变不惊。老人家也很容易忘记关掉水龙头,这样也会启动警钟。唯有以此来警惕自己,万事小心。

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救护车的出现,因为误报的机会很少。老人健康出现问题是无法预知的,突发居多,令人措手不及。当看到救护人员在这里进进出出时,心中就有一种不测的预感,只希望当事人能够逢凶化吉。

由于大部分租户都是年纪较大的人,为长者服务的种类有多种,常在告示板上出现:有家佣为你打扫房间,洗衣煮饭;有人专门为你遛狗,你也可雇人陪你散步,开车送你到你想去的地方。我相信还有代你阅读的服务,或专注和你聊天的专人。年纪大了,身边有点储蓄很重要,因为能够为你解决很多问题。

虽然说了很多负面的话,这样的居住环境仍然要比一些养老院优胜很多,因为住户保留了很多自主权,没有过多受制于人的感觉,而且可以丰俭由人。

值得一提的是:屋村的设施也可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配合老人家的慢动作为前提。如进入屋村的大闸是由感应器控制的,开放汽车进入的横梁每次都是缓慢地升起,而且每次只准许一辆汽车进入。停车场的大闸也是由感应器控制的,速度慢到如电影的慢镜头,有助于减少撞车的机会。三座大楼都有地下通道连接起来,方便邻居的交往;一切康乐设施都是户内的,不受任何天气影响。还有一个便利店也是在户内经营的,方便租户填补生活所需。

fungo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搬了新家:说说我在加拿大屋村的生活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