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中文节目[法语世界]专栏(francophonie)的第65集简介300年前发生在中欧之间的“中华礼仪之争”(Querelle des rites en Chine)。在上一集节目中,我们曾介绍1534年创立于法国巴黎的天主教耶稣会在华遵循中华传统礼制。本次节目简单回顾一下耶稣会何以卷入了在中欧交往早期发生的首次重大外交纠纷,及其严重的后果。
— “中华礼仪之争”(Querelle des rites en Chine)始于翻译问题 –
法文资料显示,“中华礼仪之争”(Querelle des rites en Chine)的最初分歧有关中西文的翻译和理解。比如“上帝”的中文,还有“天主”、“天帝”等,中国传统对“天”的定义是否与基督文化里的意思相同。还有就是清朝康熙皇帝赠予天主堂的墨宝,御匾上“敬天”两字可以有多种方式分析。但到了1633年后,“中华礼仪之争”显露出天主教不同派别之间的差异。创立于法国图卢兹的道明会(Ordre dominicain),尽管在欧洲有着比耶稣会(Ordre des Jésuites)更悠久的历史,但在远东地区,其影响力较小。道明会抱怨耶稣会对其中国信徒祭祖和尊孔的行为听之任之。
1639年,罗马教廷开始着手调查,以了解耶稣会在中国的所为。之后几任教宗对中华传统礼仪问题的训谕(bulle)存在矛盾。1645年意诺增爵10世(Innocent X)的训谕,把华夏传统仪式定性为迷信和崇拜。到1656年,教宗亚历山大7世(Alexandre VII )则在训谕中认为,包括祭祖在内的部分仪式为民俗。教宗的训谕也波及日本和印度。教廷的“中华礼仪之争”(Querelle des rites en Chine)前后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也是导致耶稣会在1773年被时任教宗克莱孟14世(Clément XIV,1705-1774)解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中华礼仪之争”(Querelle des rites en Chine)曾重创耶稣会 –
本台法广(RFI)文字资料室(Service Documentation)推荐采用的史料文档提到,解散耶稣会(Ordre des Jésuites)是依照教宗克莱孟14世(Clément XIV,1705-1774)在1773年07月21日的通谕(Bref)。此后,共有22 589名耶稣会士遭驱逐,或被投入监狱。部分幸运的修士得以躲藏了起来。比如,当时的法兰西文豪伏尔泰(Voltaire)就曾收容避难的耶稣会士。还有一些修士逃到了收留耶稣会的其它欧洲国家,比如当时的普鲁士(Prusse)。
在华夏大地,“中华礼仪之争”(Querelle des rites en Chine)因[巴黎外方传教会](MEP-Missions Etrangères de Paris)的颜珰主教(Charles Maigrot,1652-1730)于1693年在福建颁布不准中国信徒祭祖和尊孔的禁令,导致清廷与罗马教廷之间关系开始紧张,引带出康熙皇帝对天主教在中国民间的发展采取限制措施。不过,清廷内一直存在着为其所用的欧洲耶稣会士。
— 在耶稣会被教廷彻底解散后法兰西国王因政治考量保留在华使团 –
我们在此前的节目中曾提到,由耶稣会士组成的法兰西国王首批赴华使团成员有两项任务。其中之一为面向各方的传教牧灵。另一项则是在北京为清廷服务的科学活动,以尽力保护在华的欧洲传教士和中国的天主教徒。这一直延续到1773年耶稣会被时任教宗克莱孟14世(Clément XIV,1705-1774)解散。此时,法兰西已经处于路易15国王(Louis XV, 1710-1774)的统治下。法兰西国王路易15(Louis XV)是路易14国王(Louis XIV)的曾孙。
以上是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中文[法语世界]专栏(francophonie)的第65集。感谢本台法广(RFI)文字资料室(Service Documentation)和技术人员 Lucien 的协助。谢谢您的忠实收听。我们在下一集节目的时间段里再见。
( 翻译和编辑:法广 RFI 电台 尼古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