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讨论在我看来挺逗,背后的逻辑怎么看都像是吃不死人就是学校食堂的建设标准。参照这逻辑,没混进老鼠头的食堂就是好食堂,不猥亵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明明应该是最低标准却搞得像重大突破一样。说到预制菜与中小学食堂,我不得不说,如果能上油管去看一下几个日本中小学食堂的视频,那绝对可以开阔眼界与思路。
最近我一直建议看我文章的人有条件就去油管follow我。因为说不定哪天我这号就写不下去或者不让我写了。不过去油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真的开阔你的眼界,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很大,而不是很小。
油管比我值得跟的内容多太多了,比如各种科普介绍Vox做的绝对比我这种半吊子强多了。所以你能去油管,那是第一好的,如果到了油管还记得跟一下Y博的科普园,那么算是对我行行好,不过那不重要。
在油管查日本学校午餐(shool lunch in japan)能找到多个播放量百万以上的视频。比如这个Kyushoku: TheMaking of a Japanese SchoolLunch,2018年上传,播放上千万(Kyushoku,“给食”就是在校午餐的意思):
20分钟的视频,不是几秒钟咋咋呼呼的短视频,但关键是人家有料。开篇就说日本真正cool,值得他国借鉴的是学校午餐:
先介绍历史:
日本的学校午餐逐步建立是在二战后,盟军驻日指挥部推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学校午餐项目,日本政府因此开始提供学校午餐。一开始的钱来自外国的重建捐助款,到1951年日本签署旧金山条约,重获自主权时,重建款就没了。日本财政部想省钱,想把学校午餐停了,但在家长教师协会的反对下,1954年学校午餐正式通过立法确立。
视频找了东京都的一所小学(足立区梅岛小学)拍摄。里面的小学生每天会参与到午餐工作里,比如分配食物:
校长介绍学校午餐的目的,首先是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拥有健康的身体,吃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其次是在学校午餐中体验饮食文化。
最后要感谢参与午餐制作的许多人的辛勤工作:
“不管是农民,还是食堂员工,所有帮忙的人,感谢他们的付出。”
所有班主任都和孩子一起在教室里用餐,而校长要先试吃:
就是这么一所小学,还有全职营养师:
食材基本都是日本本土产,学生也会学到不同地方出产什么农产品。营养师提前一个月设计菜单,一个月内不会重复同样的菜。
学生还有机会在附近供应蔬菜的农场以及学校的小园子参与劳动,对食物有更深刻的了解。而这样一所学校是在东京都23个区里最穷一个区。校长还强调自己的学校以及午餐没什么特别的。
最后拍摄者表示在学校吃的两顿外观上没有外面餐厅好看,但更好吃,也更健康,如果可以,真想每天吃:
这个拍摄者是加拿大人,结尾干脆说全球别的地方咱不好代言,加拿大各省区能不能学学。
这个视频里的校餐是学校自己的食堂做,油管上也有日本另一个地方的学校午餐,类似中心食堂负责:
这个中心食堂每天准备三千份午餐,供应当地6所中学,两所小学。但原则不变,除了满足学生营养需求,也要成为营养、食品教育的一部分。
准备的午餐不是以吃了不拉肚子为标准,而是让学生有一个参考,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开始要负责自己喂自己或家人时,知道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个人认为讨论中小学食堂该不该用预制菜,甚至更广义的食堂该是什么样子,这些日本在校午餐的视频很值得去看。不是说要去抄人家的菜单——那里面是日本餐饮习惯,中国人未必喜欢,至于学校周围有个当地农场甚至自己有个菜园子,更不符合大部分中国学校的客观条件。
但是值得参考那些午餐的设计理念。食品的安全性当然要保证,可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的根本就不值得讨论。做到了也只是有资格进入讨论范围。
在安全之外,要符合营养标准,而在学校,还要考虑到教育意义。学校食堂提供什么样的午餐,需要考虑能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更高层次还要考虑饮食文化,比如中餐的饮食文化,甚至是地方的饮食特色。
国内拍了那么多部类似《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如今讨论起预制菜,一群专家纷纷表示现做的成本太高,预制菜安全、负担的起。闹了半天,饮食文化原来是给纪录片预定的,这也挺黑色幽默。
单纯说安全,我给你推荐个最安全的预制菜吧,麦当劳,金拱门里卖的可都是中心厨房准备的预制菜。历史悠久,安全记录突出,有谁在麦当劳吃出食物中毒的?
学校食堂承包给麦当劳,搞不好成本还更低。但短期的成本低,不代表长期的代价就小。长期在学校食堂提供垃圾食品——很多还是预制菜的例子不是没有,美国就是啊,那美国的肥胖率、各种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疾病的发病率也是世界领先水平,最后付出的医疗投入代价全球独一无二。
如果按食品安全标准看,美国的学校餐饮达标度未必比日本差。可如果你要是问美国学校餐饮是否合格,那必然是不合格的,因为它没有保障均衡的营养,更没有帮助学生建立长期的健康饮食习惯。就算安全,未必合格,这也是我们讨论预制菜时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