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的李大爷,今年70岁了。
因为年轻时忙于事业,李大爷没顾上成家,那会儿只觉得单身很潇洒,也没想那么远。
可是,眼看身体每况愈下,李大爷开始忧心了:自己未来可怎么办?
手术后,医生嘱咐他要在家静养,一日三餐要清淡有营养。李大爷默默应声,却十分犯难,因为他身前身后,无人可依。
但李欣平时要上班,下班还要带两个孩子,也很难抽出时间照顾李大爷。最后,考虑到李大爷身边没有可以托付的人,李欣便决定将他送去养老院。
一开始,李大爷还十分抵触。到后来,家里人“软磨硬泡”,纷纷劝说,李大爷才勉强同意去养老院。
可没想,去养老院不到3个月,李大爷就嚷着不愿待下去,执意要回家。
“隔壁老张睡觉打呼噜,打得震天动地,吵得我睡不着觉。”
每次接到养老院打来的电话,李欣都很无语:“伯伯,你看我家里还有一大一小,实在不行,咱们回家请个保姆。”
无奈之下,李大爷只好继续待在养老院,可他的精神状态却越来越差,干啥事都没了往日的兴致。
李大爷一生好强,万事不求人,但住进养老院半年后整个人憔悴了很多。
走过青春,幸运的人能够遇到恩爱一生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有很多人和差不多的人结婚,过着差不多的日子。
但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愿将就,宁缺毋滥,不知不觉人到晚年。
片子讲述了一群“自梳女”的真实故事,她们这个群体还因为几位90岁高龄的老人金句频出,火上热搜。
“我们就是所谓的‘剩女’,没嫁人,所以被‘剩’了……但是我完全不在乎。”
无一例外,这些老人一生不婚,但她们的“后来”,却和我们以为的完全不同。
作为家中长女,年少丧父的黄爱联,早早离开家乡去香港打工。尽管年幼,却主动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21岁时,因为爆发战争,黄爱联回到老家,回乡后,黄爱联被告知弟弟妹妹要结婚。
这本来是件喜事,但黄爱联却有点为难,因为在她的老家,如果老大未婚嫁,弟弟妹妹就不能结婚。
从小单枪匹马惯了的黄爱联,决定“自梳”,选择不嫁。
多年以后,也有人给黄爱联介绍对象,对方条件十分优越,可黄爱联却有自己的想法。
“成家的话,就要思前想后,对方肯定要我守一堆家规,但是我习惯自己的生活,自己说了算。”
平日里,黄爱联自己能做的事情,绝不假手于人,洗头、晾晒衣服、简单整理床铺……
午后,看电视剧、打牌、唠嗑,脑子不停地想事,她的反应有时候比一些年轻人还快。
生活上的自给自足,让黄爱联有了勇敢、坚韧、淡然的品质。耄耋之年,她和一群小姐妹“抱团养老”,平静而惬意。
在有些人看来,一辈子只跟自己过,潇洒、自在,有事就忙,没事休闲,过得逍遥又舒心。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现状是:渐渐变得越来越煎熬。
姨妈今年60岁了,年轻时的确活得很自由,很潇洒,而且那时她坚信自己不会后悔。
作为那个年代别人眼里的另类,她从没觉得尴尬,而且还感觉很光荣,很是自信。
有段时间,姨妈因为胃病住院,她一个人躺在医院里,才发现需要帮助时,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平常,姨妈的朋友很多,但关键时刻,没有谁能把她的事当自己的事来看待。
她有侄子,也有外甥,但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小家后便很少联系了,突然有事找他们根本开不了口。
好在她还有钱,托人找了个护工,可她和护工根本没话说。护工一开口就是家长里短,比如跟老公吵架了,孩子不争气等。
这些琐碎的日常,姨妈从来没经历过,在别人那里这些是生活的烦恼,可在姨妈看来,竟有些羡慕。
如今,姨妈经常说:“要是年轻的时候找个人结婚,生个孩子,也许现在就不会这样了。”
一个人晚年过得幸不幸福,究竟与婚姻和孩子有没有关系呢?
“在当下这个时代,生了孩子,父母就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倘若教育得不好,晚年可能还多了一个不孝子,所以养儿未必防老,不如一直单身一直爽。”
“不婚不育未必晚年过得惨,把养孩子的钱花在养老院里,也能过得很惬意。”
这个话题有近万人参与讨论,其中很多人对“不婚不育”的生活持乐观态度。
有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结婚率持续下降,且平均初婚年龄向后推迟。
大多数年轻人“不婚”的原因,总结起来也很简单:没“票子”,没自信。
一方面,只要牵扯到房子、车子、孩子,肩上的经济压力便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对婚姻较低的期待,让年轻人坚信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结婚与否在于个人,但无论步入哪种生活,都要提前做好应对风险的规划。
不管是儿女双全,还是无儿无女,它都是当代老年人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
2017年12月,南京一位90多岁的老人,因为手不灵活开不了门,被困在家里,一直孤零零地站在窗口。
其实家里的冰箱塞得满满当当,儿女们给她准备了一周的饭菜,但她不会用微波炉,不知道怎么加热。
不久前,还看到一个新闻,重庆一位独居且单身的71岁赵大爷,经常喝完闷酒拨打110电话。
有时说没带钥匙,有时说摔倒了,1年竟然打了1483次。
其实他没出什么事,就是一个人生活实在太孤独,想找人跟他说说话。
有人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却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一辈子无论结不结婚,我们都要变老。老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从2015到203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
一边,是老年群体数量的逐年递增;一边,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参差不齐。
结不结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但是,面对终究要到来的“老年时代”,我们还是要提前思考:
用哪种方式养老?是抱团养老,还是找人上门单独照看?
提前规划人生的“最后一公里”,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
不管选择哪条人生道路,都要未雨绸缪,估量优劣,权衡利弊,只有如此,才能在晚年不被轻易击垮。
“想要养儿防老几乎不可能,不是儿子不孝顺,而是一对小年轻上面有四个老人,这四个老人顶上可能还有老人,请问他养得起吗?所以,老人的第一要事是攒健康,储蓄健康比储蓄钱管用。”
上半场,我们牺牲健康换取金钱;下半场,一定要把健康主动“置顶”。
定期去医院体检,及时注意身体释放的各种信号,为健康投资,科学养生,给健康“做加法”。
步入老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阶段,优雅地老去,只会发生在部分人身上。
“到了一定年龄,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烦儿女,自己有钱的话,就自己照顾自己,只有这样做才活得有底气。”
“结婚不是人生的必答题,它更像是试卷最后的一道附加题,答对了加分,不答不扣分。”
结不结婚,有无孩子,只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无所谓对错。
每个人都会老去,如何幸福地安度晚年,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