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何时,曾听到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点亮人。

- 时间:2021年10月28日
- 地点:非凡教育机构办公室
- (图片来源:Rosa提供)
人物:Rosa Lenihan
加拿大非凡教育机构创始人、校长,SAT、托福授课老师。
Rosa老师拥有大众传播硕士学位,并专注于英文教学十几年,经验非常丰富。Rosa在大温地区和上海拥有两家教育学校及其分支机构, 她和她执掌的“非凡教育”十几年来已成功地帮助近千名学生达成他们的升学目标,其中不乏北美名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 而经过Rosa的悉心指导,学生们在英语方面的提升均有目共睹,其中的优异者托福成绩高达117/120,SAT最高分也直抵1570/1600。
听她把关于英语、教育和成长的那些事儿,娓娓道来……
01、学英语,总是从“误区”开始
大温家长会:正式采访前,有个私人问题想先求教,我朋友刚从国内来大温,他儿子九年级,正在选学校,您能否给个建议,哪个学区的英语比较好考好过?
Rosa: 把“好过”当成学英语的目标,这个想法本身就是误区。
大温家长会(Yixuan, Zhang):误区?!
Rosa: 对,绝对的误区!告诉你的朋友,英文好过不一定是好事!或者说,英文成绩好过,一定不是好事!因为这大概率意味着你的英文根基没办法很扎实、或者顶多只有考试的能力,这种情况下你即使进了大学,读得下来吗?要知道英文根基不行,大学里听教授讲课、做笔记、写论文是非常非常辛苦的,这样子的话,大学第一年就极有可能被刷下来、甚至被劝退。我认识一个妈妈,她的孩子在国内中学很优秀,拿过全校第一、还是学生会会长。但进到UBC第一年期中考试完就崩溃了,她妈妈来问我怎么办,说他一直哭,读不完啊!你看,分数和真正的实力如果不匹配,这个对比和落差就会非常大。
大温家长会:那是不是应该去远一些学区上学英语会更好?相对华人比较少,西人多,毕竟英语应用场景多一些嘛。

Rosa接受城市电视台访问(图片来源:Rosa提供)
Rosa:这恐怕是第二个误区!不好意思,我个性蛮直接的。
大温家长会:没关系,请继续。
Rosa:其实准确地说,华人多和西人多的学区,在英文学习方面并不是一边倒那么简单,而是各有利弊。比如,列治文是大温地区华人最多的地方,但据我的观察,列治文学校教出来的孩子,英文甚至比温哥华或者其他西人学区教出来的华人孩子英文要扎实很多。
大温家长会:这真是有些出乎意料,为什么呢?
Rosa:因为相对而言,列治文的老师们更懂得如何去教母语非英语、即所谓ELL(English Language Learner)的学生,他们在这方面更有经验、更有方法。比方说他们会把语法抓得很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他们更清楚要怎么样去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不只是在听说上面有进步,同时读、写也能学得比较扎实。而在远一点的学区、外围一点的城市,虽然应用场景多,可能英语的听说会比较好,但读、写就不见得了,至少不那么有深度,因为他很难得到老师有针对英语非母语学生的教学辅导,所以,孩子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就在所难免。
大温家长会:那是不是可以以此证明,所谓英语环境其实并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Rosa:不,恰恰相反,这更说明了学英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只不过一般家长只注重了“宏观”环境的选择,而忽略了“微观”环境的塑造,这正是英语学习中又一个常见的误区。
大温家长会:愿闻其详!

Rosa:我举个例子,每天出门的时候,一般我们都要提前看看天气预报,那么全球平均气温,和你所在当地的局部气温,哪个更有实际意义?当然是后者。英语也一样,即使你在西人多的学区,并不意味着对个体的英语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和驱动,也许只是在语言应用氛围上有帮助而已。但对学习者而言,我们需要的是更具体和更有效的反馈系统,也就是所谓的“微观环境”,包括车里的英语电台广播、家里的英语电视节目等等,这都是微观环境的有效组成,更不必说还有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和更有经验的老师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列治文的学校里英语反而教得更扎实的原因所在——针对他个体的“微观环境”,被优化了。
大温家长会:豁然开朗,有道理!
Rosa: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宏观环境就不重要,因为宏观环境往往是微观环境的“环境”。事实上,从学生英语提升能力的变化就和明显,十年前,新来的华人孩子,差不多一年、顶多两年就能出ESL(后改称ELL)课程了,但现在,这个过程普遍需要两到三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华人越来越多,宏观英语环境资源被浓缩了,也就是说,支撑“微观环境”的环境恶化了、那么营造微观环境的难度自然也就更大了。
大温家长会:那怎么办?
Rosa:所以我们要更努力啊,让“微观环境”的优化可复制、可持续!
大温家长会:从 “误区”谈到“努力”,我感觉越来越清晰了,很有见地,很有意思。
Rosa:谢谢。其实学英语,大家总是从“误区”开始的,这都是十几年来在一线从事英语教育工作体会到的。
02、“学”出来不如“养”出来
大温家长会:那接下来先从宏观环境的选择谈起怎么样?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解读宏观的概念,您不反对吧?
Rosa:没问题。
大温家长会:“时间”往往是很多国内的家长挣扎的首要问题——孩子到底什么年纪出来读书比较好?
Rosa:如果单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最好是在青春期之前,因为这是大脑的音感最敏锐的阶段,所以这个时期学习任何语言,比较不会有口音,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学习外语,自己母语的口音掺杂和干扰会最少,可以学得比较纯正一点。而且十一、二岁青春期开始的时候,中文一般也已经有一定的底子了,再转到这边来,我认为整体节奏会比较理想。
大温家长会:但家长们同时也会担心中文是不是会逐渐丢掉。

Rosa:如果来温哥华,根本不用担心中文会忘,因为这里同时也具备相当的中文环境,中文接触量还是非常大的,而且现在这里专门针对中文的教育机构也越来越多,包括中文、英文的双语学校也出来了,继续学好中文的条件是基本具备的。
大温家长会:好,时间明确之后,空间的问题就更容易理解了,具体来说,就基础教育阶段来说,加拿大和美国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呢?
Rosa:当然,我们首先必须得承认,美国在教育领域,整体上比加拿大更多元、更先进,教育资源也更丰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基础教育领域,我认为加拿大起码并不输给美国。因为加拿大整个政治、文化体系跟英国有很密切的链接,所以在教育方面,其实加拿大保留了很多传统的文化元素在里面。所以,这就带来一个突出的好处,就是单从K到12年级这个阶段的英文教学来看,加拿大的学生英语素质总体比较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不论是我以前在美国带学生的时候,还是我后来来加拿大带学生的时候,都明显能感觉到加拿大的孩子英语根基是扎得比较实的。
大温家长会:那么天时、地利之后,接着就是人和的问题了,作为微观环境的关键要素,家长该如何努力呢?
Rosa:身教大于言教,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始终认为,家长的角色不应该是我站在你面前叫你干嘛干嘛,而应该是我站在你旁边跟你一起干嘛干嘛。
大温家长会:一起学英语?

Rosa:为什么不呢?家长难道不应该融入这个社会吗?如果家长把自己的角色仅仅定义为是来陪读的、甚至是来牺牲自我的,那等于传递一个明确的message给孩子——你就是我的累赘!我都是为了你才放弃了其他的所有等等等等……试想一下,这样的负面心态所造成的对立关系,怎么能滋养出健康的成长呢?
大温家长会:对,这又是一个误区。
Rosa:不仅是误区,更是对成长的误解、是对生命的误会!想想看,我们的人生能活八、九十岁,可是真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不到二十年,其实非常的短。我觉得能够移民出来、自己的第二次成长可以和孩子的成长一起相伴、共振,这其实是生命中的一个礼物,不是吗?应该把这个礼物经营好,而不是给糟蹋了。所以我觉得家长不应该只是让孩子努力做什么去融入,自己也应该去主动拥抱这个不同的世界和天地,把自己的人生拓宽,比如多参加一些community service,尽量多看一一些英文的新闻、节目,多参与社会活动、聚会等等。我的学校里真的有家长就跟着很努力地学英文,孩子看到了,当他在学习上面碰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他就更有力量去面对,因为他觉得他不是孤单的,他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回到英语教育的角度,我们想想,这难道不是最理想的微观环境吗?
大温家长会:说得太好了!这样,宏观、微观都有了。
Rosa:别急,还有一个“主观”,才是核心所在。
大温家长会:明白,“主观”就是学习的主体——孩子本身对吧,那么他们该注意些什么?
Rosa: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坚持“拓展舒适圈”。我们都知道,在实际情况中,华人跟华人的孩子会比较多聚集在一起,尤其是刚来的,因为这是他的舒适圈嘛。当然,这无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但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英语环境资源被浓缩、被压缩的主要成因。所以我们必须去鼓励他们,去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族群,要多用英文,要打破封闭的语言环境,只有不断拓展舒适圈的边界,你的舒适圈才会真正变大。换个角度讲,如果不把北美这个多元、互动的学习的环境和土壤利用起来,作为自己的资源优势,其实是很吃亏的。因为英文不仅要靠“学”,更要靠“养成“,甚至可以说,“学”出来的,不如“养”出来的。

大温家长会:嗯,这个“养”的概念很有意思,可否再具体解释一下?
Rosa:比如我常说,单词当然要背,但不要盲目、抽象地背,——比方说我今天看一个短片,有故事情节,会有一些单词跳出来,那就把它们抓住、列出来,作为你要学习的单词,可能每天就这么十个、二十个,但因为是从剧情里面抓出来的,抓住单词的同时,你还抓住了相应的情景和文化,所以你不仅背了单词,你还把这部分文化也间接掌握了,而这些情景和文化就会滋养着这个单词在你脑子里生根发芽,是养在你身体里的、活的单词,那它也就一定会在你的表达、写作中开花结果。
03、成长,就要不一样
大温家长会:谈了很多关于“学”的,再聊聊“教”的这方面吧,十几年下来,您一定有很多心得吧?
Rosa:嗯,最主要的心得,反而是我明确了有些东西我不教。比如我在教英文写作的时候,很多新移民的家长、学生都会问我要模板。刚开始我不明白:模板是什么东西啊?他们就解释给我,就是你告诉我框框架架,然后我填进去就好了,考试就能过,就能拿高分。
大温家长会:也叫套路。

美国私校申请讲座(图片来源:Rosa提供)
Rosa:对!原来他们习惯的是要有一个一个模板套进去用。我心想,哇,那你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一点亮点都没有,而且看不到你自己啊,这怎么行?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特殊的思考逻辑和着重的角度,如果写作能够把他自己那个特殊的观点写出来,其实会有非常大的加分,因为无论是大学申请,还是将来的工作申请,把自己凸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白纸黑字大家都长得一样,像工厂里的产品一样批量复制,没有任何特点和不同,那成长和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后来才明白,类似的套路还有刷题、猜题等等,但是你没有足够的英语实力,光靠刷题、猜题的技巧,你进大学之后怎么办?这些观念真的是很不健康。我就跟他们说,这个千万不行,这个我不教!
大温家长会:但这会影响收入吧,生意是现实的。
Rosa:但教育是神圣的!而且,偏离本质的事情,即使去做了,也不会长久,我坚信这一点。所以我和我的伙伴都有共识,做非凡教育,we align our principles and our values to help families who would appreciate our devotion。
大温家长会:希望这正是非凡教育的非凡之处,谢谢!
Rosa:谢谢,我们一定会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