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上市首日,滴滴股价在开盘后不久涨超28%,市值超过5000亿元,随后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滴滴股价报14.2美元/股,市值680.81亿美元,约合4400.96亿元人民币。
而且,这次滴滴创造了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募资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中国公司在美国规模最大的一次IPO。
企业挂牌上市,就是一场造富神话、分享财富的盛宴。
滴滴这次上市也不例外。
滴滴的运营方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由程维于2012年创立。当年就获得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投资。
随后的几年里,经过几轮融资,腾讯、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中国平安、阿里巴巴、中投公司、APPLE (苹果公司)、中国人寿、Uber(优步)、丰田等,纷纷进入巨额投资滴滴的阵营。
这些股东个个来头不小,财大气粗,要分享滴滴的盛宴。
最大的赢家是谁?日本软银集团(Soft Bank Group)!
很多中国人知道日本软银及其创始人孙正义,是因为马云和阿里巴巴。
在马云创业初期,日本软银独具慧眼,投下巨资,最后成为阿里巴巴最大股东。
后来阿里巴巴上市,日本软银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财富神话,如今又在中国另一个互联网巨头–滴滴出行身上重演。
2017年,即滴滴成立五年时,滴滴获得了日本软银集团的青睐。据说这一年获得日本软银集团共80亿美元的投资。
当年9月,阿里巴巴向日本软银出售了滴滴出行5%的股权,套现6.39亿美元。
2018年6月,滴滴出行宣布与日本软银成立合资公司,将在日本为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出租车打车服务和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2019年3月,日本软银集团对滴滴出行进行第三次投资,金额为16亿美元。
滴滴成立9年来,风波、争议不断。
例如威胁乘客删除差评、乘客在打车途中遭遇司机殴打、郑州空姐打车遇害、浙江乐清女孩乘车遇害、商标侵权、司机集体围堵”抗议”等。
滴滴也被多个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约谈、进行行政处罚、立案调查。
但是,这些都难以阻挡资本纷纷大举进入滴滴的步伐。滴滴也得以迅猛发展。
滴滴早已准备在2019年冲击上市,但因为顺风车安全事件,打乱了上市节奏。
经过两年的自查整改、蛰伏,滴滴如今终于如愿以偿。
招股书显示,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近一年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
事实上,滴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今年第一季度刚实现盈利,营收为421.63亿元,利润为54.83亿元。
早在2015年,滴滴就完成14.3亿订单,日完成订单突破1000万,成为仅次于淘宝的全球第二大在线交易平台。
尤其是,滴滴出行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化出行方式,在中国占据了逾80%的市场份额,是著名的生活服务品牌。
而且,滴滴的业务已经发展到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
从一个打车软件到出行巨头,再到成为全球科技公司的愿景,滴滴的想象空间不可限量。
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是滴滴备受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
这次,滴滴融资超过300亿美金,背后站着一百多个投资机构的巨头,阵容强大。
承销商名单中,除了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之外,还有一批中资机构十分显眼。
例如中金、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工银国际、国泰君安国际等。也即有中国几大国有银行及券商撑腰。
从滴滴的众多投资机构数量以及上市首日的表现,足以看出滴滴的魅力。
从投资人名单来看,腾讯、阿里巴巴、软银多次参与滴滴的融资。
招股书中显示,日本软银集团持股21.5%、是最大股东。Uber优步持股12.8%、腾讯持股6.8%。
当然,滴滴创始人程维也在股东列,但是持股比例仅为7%。
显然,日本软银集团是最大的赢家,孙正义应该笑得最开心。
其实,孙正义的眼光和野心远不止滴滴。
2017年11月,以日本软银集团牵头的财团表示,将投入巨资入股滴滴的同行Uber(优步),收购其股份。
2018年1月中旬,Uber(优步)表示,已完成与日本软银集团为首的财团交易,财团总计持有Uber17.5%的股份,其中日本软银占15%、成为Uber的最大股东。
滴滴和Uber都是全球行业龙头。
目前滴滴市值680.81亿美元、约合4400.96亿元人民币,Uber的市值941亿美元、约合6089亿元人民币。
日本软银则均是这两大巨头的控股股东。
细思极恐。
可怕的日本人孙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