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那就是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的消息,老人家享年91岁。作为这样一位陪伴了多少代人,用研究成果救活了数不清人民的国宝级科学家,他的去世令全国乃至世界人民都悲痛不已。
据新华社报道,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有视频显示,老人去世当日还有许多长沙当地的民众还专门来到医院门口,集体走上街头,高喊“走好”,一路恋恋不舍送别这个令人敬爱的老人最后一程。
新华每日电讯还专门发表题为《建议为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志哀》的评论,希望举国上下可以为这个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老人降半旗,以示敬意与悼念。
而在网络上,也有许多大洋彼岸的国际友人们以及国际媒体,纷纷表达对于老人逝去的深切悼念。
一位网友评论称:“袁隆平为14亿人解决了粮食问题,失去他是多么重大的损失,他是一个传奇。”
另一位网友深情地说:“上帝需要有人去天堂散播更多的爱,也正是因为有了你,才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推特网友评论
联合国及下属多部门也表示缅怀袁隆平,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赞袁隆平是“真正的粮食英雄”。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表示,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认为,尽管袁隆平离开了人们,但他所留下的遗产及结束饥饿的使命将持续下去。
22日,联合国官方微博发文悼念袁隆平:“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德国之声认为,“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
其杂交水稻技术已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推广和应用。”
全世界科学家这么多,袁隆平究竟有着怎样强大的魅力,可以如此深刻地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呢?
这一切还要从水稻说起。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老人是中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根据他育种的杂交水稻品种及研究,水稻单位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800公斤以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使用近五十年时间研究出来的水稻技术成果,目前被各国农业普遍使用。据报道:2003年,中国国内一半以上的水稻生产都是使用袁隆平的杂交品种;在世界范围内,约20%的水稻生产也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内、及国际上的多个奖项和业内人士的高度称赞。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就表示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更有部分人士建议中国政府推荐袁隆平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他们认为:“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以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而媒体也评价他的身价上千亿元人民币,对此袁隆平回应说,“用财富衡量科学家的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记得在他晚年的自述中,袁隆平曾多次提到:“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还表示,科学无国界,杂交水稻成果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至今,袁隆平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因此他还获得不少来自国际方面的赞赏;由法国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农业骑士勋章,就是其中之一。
法兰西农业勋章是表彰为法国农业发展作出突出成就的人士,但是也包括在本国经济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人士。在授勋仪式结束后,法国大使还表示:此次授予袁隆平法国农业骑士勋章,主要是表彰他研发杂交水稻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
抱着一份热诚,老人家即使到了八九十岁的年纪,也依然坚持下田考察水稻的生长情况,他曾说过,“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只有下田才最快乐”。
过89岁生日那天,他也依然在田间地头去察看自己最心爱的水稻; 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那天,老人忙碌的身影依然出现在三亚的田间地头。
而无法停下去稻田的脚步,不肯休息的袁隆平,也反复说起自己的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一人多高,我就跟我的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第二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如果有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稻,至少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
因为数字的表达比较抽象,他还用类比来解释称:增产100个亿公斤的概念,就是可以多养活4000万人口,增产300亿个公斤,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
世界人口已突破70亿大关的眼下,依然有人在饥饿线上挣扎,袁隆平不仅用自己的科研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献上了解决饥饿问题的法宝。也正因他终生保持心系人民的高尚情怀和对水稻事业的无比坚持,才被国际同行赞为“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
而这一切努力也是因为,曾经历过战争年代家园动荡和大饥荒痛苦的他实在清楚,吃不饱饭的痛苦是什么!所以才希望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不必再遭受“饿肚子”的痛苦。
而大多成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有时完全不知战争与饥荒为何物,因此往往不懂粮食是多么珍贵的财富。
经历过饥荒的他奉献一生,只为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当年为了实现提高粮食产量的宏大目标,高中毕业后,袁隆平就报考了西南农学院,1953年8月,他又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服从统一分配,前往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又被分配到偏远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多年后,袁隆平曾在一次演讲中笑言,当时郊游看见的并非真实的农村,“如果当时看到的是农村的真实情况,我肯定就不学农了”。因为1952年,他作为农学院的学生去土改,住进农民家,才知道真正的农村“又苦又累又脏又穷”。
很快三年自然灾害与大饥荒的困难时期来临了。在袁隆平的记忆里,“那时大家都吃不饱饭,一天到晚都想吃顿饱饭,有个老婆婆讲,她说“我现在如果能吃餐饱饭,让我死都愿意。”
大饥荒时,袁隆平不再游泳,时常梦见自己边吃扣肉边流口水;饿得急了,他会把米饭蒸两次,吃草皮和树根,他还曾亲眼看到5个饿殍,倒在田埂和路边。
那时候的饥荒注定是一代人心头无法忘却的伤痛,饥饿的记忆也在老人心中挥之不散,此后多年当他反复提起这段经历时都会说到:“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食物珍贵,浪费粮食,你们没有挨过饿,你们都是在米汤里面长大的。”
也是从那时起,袁隆平坚定了信念,“中国人要解决吃饭问题,饭碗得掌握我们自己手上。” 也暗下心愿——“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希望自己能做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而他,也真的用其一生完成了这一项心愿。
。
作者:星星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