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多伦多星报》)
在抗疫前线以护士的身份奋战一年后,我从未想过,累完一天的自己会被一个反亚裔仇恨分子劈头盖脸地骂一顿。
我记得那天自己刚刚结束了12个小时的工作,连身上的护士服都没来得及脱下。我带着口罩,来到一家去过好几次的小餐馆买吃的。这家餐馆的主人和我一样,也是移民。
当时我注意到,给我准备食物的工作人员还有其他的收银员都没有戴口罩。出于职业习惯,我就多问了一句。店里的员工没有接我的话,但她的老板却一下子被激怒了,颇具攻击性地对我大吼起来。
“后厨有150度!我有健康问题,不用戴口罩!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死在中国(病毒)的手上”。他的回答一下子让我警觉起来。我告诉他,他的话是种族歧视。
这位老板更生气了——“不,这不是什么种族歧视!就只有你们这种人在制造麻烦!”
我感觉自己被冒犯了,指着自己的身上的护士服质问他:“你们这种人?你什么意思?我是一线工作者,我在医院抗疫!”
我的反击明显让他愣了一下。随后,他对我解释说自己指的是“加拿大人”。当时我也很害怕,考虑到我的人身安全,我拿着钱直接走了。但这次被人当面歧视的遭遇还是让我恶心了很久。
(图自《多伦多星报》)
为什么我要把这次遭遇讲出来?因为我相信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真真切切地在加拿大存在着,而作为亚裔的我们,需要反击。作为医护工作者,我听过太多太多 “英雄”、“白衣天使”和“救星”这类用来形容我们的褒义词。然而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很清楚,护士这个职业并没有什么光鲜靓丽的地方。恰恰相反,一旦当了护士,意味着你每天在精神、身体和情感三个方面都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对华人医护人员如此公开、恶毒的种族歧视,我还是第一次经历。我的父母上世纪80年代移民来到加拿大,我生于多伦多,也长于这里,我一直把自己当加拿大人 。
而在大流行期间,身为华人,我们的处境就更难了。我们被主流社会称为“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ies),被教导遭遇种族歧视时要保持低调、不要声张,我们还被主流社会许诺,如果我们“乖乖听话”,就不会有事。
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不。那些微小的种族歧视言论我们华人每天都在经历,但在主流社会看来,这些颇具侵犯性的话语不过只是一个个“小小的玩笑”。
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会拿我身为华人的身份“开玩笑”,而我作为护士也经常被逼着说些违心的笑话。这还是轻的,有时在医院,还有人故意用“中国佬(chink)”和“愚蠢的亚洲人”来指代我的名字,就连他们口中蹩脚的“你好”,也充满着嘲讽的味道。
我试过投诉,但所有上层部门都说这不算什么,叫我自己忍着。但和许多华人一样,我受够了保持沉默,也受够了自己想发声时被人强行“静音”。随着加拿大反亚裔情绪持续高涨,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站出来——不仅为了我一个人,而且是为了所有人而战。
疫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戴口罩也很简单。所有的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就算每天汗流浃背,也都坚持带着口罩,还会穿上其他厚厚的个人防护设备,这些对我们都不是什么难事。
但最令我们心碎的,是每天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被新冠折磨着。
每一天,我都不得不为病人擦掉脸上的眼泪。他们一个个孤独地躺在床上,身体动弹不得,心里也特别惶恐,甚至有的人在弥留之际都来不及和自己的爱人道一声永别。每一天,科室的医护人员和我一样,都忍受着无尽的血与泪。
而我却还要面对因自己皮肤颜色招来的非议。种族歧视就是这样,它才不会管你是干什么的,学历有多高,或者一年能挣多少。没人能从种族歧视手上全身而退,就算是那些在加拿大前线奋战了数千个小时的“英雄”们,也跑不了。
相比我自己,我更担心华人、亚裔中更加脆弱的群体——我们的老人,以及我们的孩子。我别无他求,只想让所有的华人和亚裔,像普通人一样,获得该有的尊严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