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2021年华联杯母亲节征文04《母亲,让我们的贫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充满诗意》

2021-03-22 |作者:梦影 | 来源:她乡LaChic

我的母亲是一个隐忍、坚强、有远见的人,又是一个勤劳、善良、能吃苦的人。 在那战乱、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生养了二男三女五个孩子,真是受尽了人间苦难。

母亲生长在高村黄河岸边,靠我的姥爷、舅舅看护黄河大堤和捕鱼为生,生活还算殷实。家庭妇女只是做些针线活和家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母亲也算见过世面。当时也曾裹过小脚,但她非常抗拒,趁大人看不到时,会拆掉裹脚布,偷偷带着她的姪女出去玩。

嫁给父亲后,母亲靠种地土里刨食为生,起早贪黑,和父亲一起干地里的各种农活。在家纺线织布,缝衣做鞋,一家七口人的吃饭、穿衣等家务都要操劳,这对于在娘家从未干过农活的母亲谈何容易。

母亲对我更是关爰有加,在我小的时候,走娘家、串姐家总是带着我。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到她表姐家,让我大开眼界:街头的花墙,姨家的地面油光发亮,墙面糊满了报纸,床上有花床单、花被子。不像我们家:一间破旧的堂屋里,养着牛羊。在牛铺旁边,用一块木板挡着,里边放些豆秸、麦秸,也叫地铺。晚上,人、牛共在一个房间,这是什么味道,我知道。

从姨家回来以后,在我幼小、不懂事、傻糊糊的心里,常思考一个非常幼稚可笑的问题:姨家满屋里都是字,他们家一定有识字的人生活才能过得那么好,屋里那么漂亮。我家过这样的生活,就是因为不认字。从这时起,在我幼小的心里有了强烈渴望上学的愿望。于是,我就迷上了字。村里到处都是沙土,我以沙土为纸,以手指为笔,傻糊糊地学别人写字,但怎么写都写不像。

在我四岁多的时候,家里又添了新丁,盼来了小弟弟,都非常高兴,他是全家人的宝贝。家里人是兴旺了,但父母生活压力更大了。母亲起早贪黑,干完地里的农活,又赶快回家做饭、哺乳幼儿,还要织布做衣、养家畜。好强的母亲无论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尽量让孩子们吃饱穿暖。

我记得:母亲实在忙不过来时,在大铁锅里,下面熬粥,锅边上贴些面饼,美其名曰:这叫老鳖靠河沿。年三十晚上,趁着孩子们睡觉,她赶紧用自织的粗布缝在刚脱下的棉裤上。春节早上,孩子们都穿上干净的新衣服。她为了让家人多吃点白馒头,就做些豆馅,蒸成白面豆馅馒头和玉米面带馅馒头。用两斤肉还能做成肉饺子、红烧肉、和酥肉。春节,让一家七口人,穿着新衣服,吃着团圆饭,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高兴得手舞足蹈。孩子们笑在脸上,母亲喜在心里。

解放后,我们村和全国一样兴办扫盲班。适龄青年上夜校学文化积极性非常高,我的两个姐姐也不甘落后。但是,不让小孩去,怕捣乱,我就找些碎砖头等废物放在教室窗户下边,每晚坚持偷听。

转眼到了一九五六年,国家派来老师,在村里建立了小学,号召适龄儿童都要上学。但是,由于在那个贫穷的时代和世俗的偏见,父母在我报名上学的问题上有了分歧。母亲在娘家见过世面,有远见,接受进步思想快,当时任妇联主任的她,大力支持我上学。我悄悄地带领刚满五周岁的弟弟一起到学校报名。

报名回来,安慰母亲说:我上学了,可以吃最差的,捡两个姐姐的旧衣服穿就行。放学后我尽量多干活,减轻您的负担。于是,每天上学时,我总是挎着篮子,一年四季里边都要放件衣服,衣服下面藏着我的小秘密—书。把篮子放在室外窗户下边,高高兴兴地去教室上课。放学了,又渴又饿的我,急忙去地里割草。由于心虚,我刚走进家们,就大声喊:爹!我割草回来了,草放在柴垛边了!就这样瞒着父亲上完了一年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九五九年,我的父亲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时两个姐姐尚未成家,哥哥十五岁,我才十二岁,弟弟刚满八周岁。家里失去父亲,塌了半边天,苦难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身上。母亲非常坚强地面对困难,勇敢担起养育五个孩子的重任。她踩着小脚积极参加队里的各种农活,让两个姐姐到大队缝纫组干活,哥哥也辍学干农活挣工分。她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城关供销社领取沙线、棉花加工成棉布,赚点加工费。在家里养猪、羊、鸡、桑蚕等。千方百计增加点收入,尽量让我们吃饱穿暖。

我深知母亲供我读书不易,尽量为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母亲告诉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于是,我就在寒暑假期间,早上去割草、拾柴。一九六零年,我和弟弟都直升高小,考上了朱口完小,母亲非常高兴。朱囗离我们村有近十里地的路程,母亲每天早起为我和弟弟做好早饭和中午要带的干粮。为了让我们吃饱饭,从大食堂要来应得的生面团,我上学回来的路上捡些野菜,母亲给我们做些菜包子。这样每天往返走近二十里的路,在朱囗完小上了一个学期。

母亲是位敢于做梦的人。有一天,她突然笑着告诉我:春节过后,你们能到县城实验小学读书了。我喜出望外,这是真的吗?因为行政隶属关系本村不属于城关公社,但离县城只有三里地。这是很多人不敢想的事。事后才知:母亲,一位小脚农村妇女,踏进县实验小学的大门,走进校办公室,找到当年家住县北五里铺的陈主任。也不知跑了多少趟,说了多少好话,陈主任终于被母亲的爱子之心感动了,开出了同意接收转学介绍信,母亲拿到介绍信如获之宝。立刻踏着小脚,操小路,跨田埂,踩庄稼地,直奔朱口完小。拿到朱口完小的同意转出介绍信后,立即返回,把介绍信交给县实验小学的陈主任,才松口气,心里踏实了。

我和弟弟到县实验小学上学,当时是本村的唯一一家孩子,别人都非常羡慕。 一九六一年下半年进入六年级,学习非常紧张,要备战中考。到了冬天,母亲为了让我们养好身体,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顺利考上理想的中学,中午她经常给我们送饭。有一天中午,使我终生难忘:放学了,县城的学生回家吃饭,乡下有钱的学生进饭店喝糊辣汤、吃烧饼。我和弟弟到校门口东边的墙根处,等待母亲送饭。

啊!母亲来了:她高高的个,身穿黑色粗布棉衣,小脚,扎着裤腿,头带黑色棉帽、佩有篮色帽花。右手提着瓦罐,上面盖着白布。我和弟弟赶快冲过去接到母亲,一起来到墙根下。母亲递给弟弟和我每人一只碗和筷子,把热气腾腾的面条倒入碗中,让我们趁热快吃。榆树皮面条,吃到嘴里,黏黏的、滑滑的,非常香。

母亲从采取树皮,磨成面,做成面条,送到我们手里,吃到我们肚里,要付出多少艰苦的劳动啊!吃饱了饭,母亲让我们快回到学校,好好学习。她转身回家走去,看着她的背影,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急忙跑进教室,我只有学习好,有了本事,来孝敬母亲。

我和弟弟也顺利考上县一中。中学要上早自习和晚自习,要求乡下的学生住校。这样供我们上学家里负担更重了,要带粮食交学校换饭票。当时吃饭是最大的问题,于是我们带一部分粮食,每周返校时,再用柳条编织的馍篮子装些地瓜干和窝窝头。

每逢寒暑假,我尽量多干些活,减轻母亲的负担。割草捡柴、刨茅根、拔豆茬、捡些半仁的高粮穗和玉米棒。捡回家,母亲都将这些当作宝。她用剪刀把小玉米粒整掉,用铁掀把秕高粱籽刮下来。再去推磨加工,面粉人吃,剩渣喂猪、羊和鸡。

中考前要报升学志愿,因当时学生家里都不富裕,报考中专的很多,都想早上班,减轻家里负担。我将上大学的强烈愿望藏在心底,违心地、很无奈地报考了中专。中考后被城里一所商业学校录取,秋天开学时母亲用块旧粗布印花包袱,包着我的全部家当。她帮我扛着行李,一起去找考上商校的同班同学,让我们一起乘坐汽车到学校报到。

第一年上商校放寒假回家,我用省下的零花钱,去百货大楼为母亲买了一斤糕点,还有黑色人造棉裤料。为了省八毛钱的车票,我决定带二个馒头路上吃,步行七十里路回家。母亲在家为备年货忙前跑后,宰了一头猪,还杀了一只鸡。要蒸大馒头,大花枣糕,煮肉,盘饺子馅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哥哥和弟弟就忙着放鞭炮,母亲已在堂屋摆好大馍头、大花糕等年货,祭奠祖先。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大馍头、大花糕、红烧肉碗头、酥鸡碗头。喝着饺子,品尝着酸甜的石榴和酥脆的红枣。全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满满。由于母亲勤劳持家,精心料理,贫穷的日子也能过得红红火火,有诗意。

但是,母亲为生养五个孩子,多年艰辛操劳,积劳成疾,晚年得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受尽了世间苦难。国富民强了,母亲走了,她将幸福留给了我和子孙后代。

母亲生于1912年,故于1982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九,享年70岁。

 

2021年华联杯母亲节征文04

文章标题:《母亲,让我们的贫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充满诗意》

作者:梦影

Fungo Ads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2021年华联杯母亲节征文04《母亲,让我们的贫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充满诗意》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