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昔日繁华的香港,藏着一代影帝周润发的少年穷苦时光

2021-01-11 |作者: | 来源:港台往事

1950年代初期的香港,拥有高楼大厦、港口码头、火车轮船,与中国内地大多数地区相比,自是先进不少,但是严格说来,也先进不了太多。街上的商店,山坡的棚户,日常的穿戴,大片的农田,几乎与内地一模一样。

1950年代香港街头

1950年代香港街头

1950年代香港街头人力车
1950年代香港的农田
至于香港岛对面的南丫岛,更加偏僻落后。整个岛不足14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只有南北两头有一些平地,适宜居住。现在,南丫岛居民不过六七千,当时的人口估计更少。岛上的人,除了种田、养猪,就是跑船、打鱼,日子过得很辛苦。
1950年代南丫岛渔民
1950年代香港海上渔民
南丫岛上生活着一户周姓人家,男的叫周容允,女的叫陈丽芳。周容允在石油公司当船员,长年在外奔跑,陈丽芳在家带孩子,同时种花、当厕所工,补贴家用。
有网友曾跑到周润发老家,拍过下面的照片。据说,现在屋子的主人还是周家。只是,不知道这是周润发出生时的老屋,还是后来翻盖的。
周家老屋,转自“我住在南丫岛”博客
周家老屋,转自“我住在南丫岛”博客
对面厨房,转自“我住在南丫岛”博客
周氏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其中第三个孩子出生后,整天想着一夜暴富的周容允,脱口而出,取名“发”,算命先生说,孩子闰三月出生,命里缺水,就叫周润发吧!
“发”字本来有点俗,可是与“润”字一搭配,立刻流光溢彩,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
左为儿时周润发
右为与余安安结婚照
周容允夫妇养着四个孩子,压力可想而知。不知是为了解决生计,还是天性好赌,周容允特别爱赌,领了工资就去赌场,以至于全家连生活费都成问题。有时候,他公司的同事,看到周容允输掉了工资,陈丽芳娘五个衣食无着,就可怜他们,给一瓶食用油。
儿时周润发
后来周润发出演赌博题材电影,成为人人仰慕的“一代赌神”。其实,殊不知,由于父亲好赌的缘故,周润发从小厌烦赌博。每年春节,他夫人在家里与朋友玩牌,自己从来不参加。
 
少年周润发
赌徒的孩子早当家。周润发看着母亲辛苦劳作,很小就懂得生活艰辛,知道为母亲分担重任。当时,南丫岛上还没有电,也没有收音机、电视等娱乐项目,周润发兄妹一般晚上8点睡觉,白天起来如果不上学,就帮着妈妈干活。
少年周润发
他后来回忆:“我从小在南丫岛就是当农民,每天不是种田,就是养猪和捕鱼”。有时候,也帮着妈妈卖茶果糕点,替人卖汽水。这个时候,他还不到10岁。
1965年左右,周家在南丫岛撑不下去了,不得不举家迁到香港岛,投奔外婆家,寻找谋生之路。
周润发小学照片
外婆也是贫寒之家,周润发妈妈小时候,家里据说连每月五文的租金付不起。后来在船上打工,认识了周容允,不得已才嫁到南丫岛。家里但凡好点,想必也不会嫁到乡下去。
陈丽芳带着四个孩子,寄居在父母家,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她必须立刻出去工作,争取找到新的落脚之地。
好在,那时的香港,制造业开始腾飞。中国内地政权更替后,大量资金和难民逃往香港;到了1959年至1961年,由于食物极度短缺,偷渡香港的难民更是不计其数。香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市场有市场,目光敏锐的商人们看准商机,纷纷开办工厂。
1965年香港街头,Marie Mathelin
1965年香港街头,Marie Mathelin
1965年香港街头,Marie Mathelin
本来靠中转贸易立足的香港,工厂遍地开花。1950年投资塑胶厂的李嘉诚,到1960年已经达到纯利润100多万港币,建造起两座工业大厦。香港制造业占GDP的比例,已经从1950年的9%,骤然增加到1965年的26.8%。
短短十五年间,香港从一个贸易中转站,变成了制造业基地;而搞了“大跃进”运动的中国内地,则仍然为食不果腹忧心忡忡。
香港制造业占GDP比例变迁
源自刘思詠公开资料
工厂遍地开花后,香港成了就业天堂,估计有点像九十年代的广东。周润发的妈妈、哥哥、姐姐,都很快找到工作,全家暂时安顿下来。
但是,打工者的生活,永远都是紧紧巴巴。一家人的精神压力,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
1965年香港的两个世界
摄影:Marie Mathelin
上到高中后,周润发明显感受到了母亲的沉重。他放弃了学校,辍学打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人脉,根本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他帮人卖过照相机,到邮政局当过搬运工,还到酒店里干过服务员,替客人拎行李。
 
少年周润发
那时的周润发,哪里有什么梦想。每天早上起来,估计最大的奢望,就是这个月挣的能比上个月多一点。他第一份工作,每月工资是200港币。
现在回过头看,“四无青年”周润发虽然前途灰暗,毫无翻身希望,但事实上有一样资本特别硬,那就是他的长相。

青年周润发

有人说,南人北相,男人女相,北人南相,女人男相,都是富贵之相。周润发就属其中之一。他父母的原籍都是广东,但是周润发天庭饱满、阔脸浓眉,生来一副南人北相。
对周润发来说,更幸运的是,他成长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当时还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而选拔人才的标准,又没有明确界定,基本上跟着感觉走。
青年周润发
现在,中国年轻人要想进入影视圈,不必说没有大学学历,就是非“五院”出身,都会难上加难。

可是那个年代的港台,星探都是到大街上去撒网,看到谁符合口味,就让谁去试镜,根本不问什么学历和专业。林青霞、胡茵梦等台湾女星,黎明等香港明星,都是这样被挖掘出来的。
1973年林青霞拍摄《窗外》那年,周润发也等来了机会。他看到了无线电视台招收学员的广告。
1973年林青霞《窗外》剧照
实际上,此前两年,无线电视台已开办电视艺员训练班,为自己储备影视人才。他们每年选拔一批,然后签下有潜力的人,作为后备。
18岁的周润发,每天拿着微薄的工资,希望能找一个报酬更高的工作。他觉得如果能够进入电视台当演员,或许工资会高一些。
艺员训练班的招生门槛很低,中学毕业就行,其他的完全看长相和气质。外形高大俊朗的周润发,幸运入选。与他同一期的学员,有林岭东、吴孟达。许绍雄比他早一届;杜琪峰、任达华比他晚一届;吕良伟比他晚三届;汤镇业、黄日华、苗侨伟、刘德华、梁朝伟等后来的“五虎将”,更是比他晚了六七届。
1974届无线电台艺员训练班毕业典礼
来个近景,右上角瘦瘦的青年为发哥
1974届无线电台艺员训练班合影
无线招收的学员,大都没有专业基础,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表演。周润发回忆说,刚进训练班的时候,“有点蒙,也有点傻,还想着读完这一年训练班后,如果做不成演员,就跑去干别的行业。”
幸运的是,周润发没有被淘汰。1974年毕业后,他与无线电视台签了十多年合约,成为专业演员。
1974年周润发顺利毕业
在此期间,他的家庭遭遇重挫,父亲去世了。不过,19岁的周润发,已经学会了坚强和忍耐,也对社会具有了一定的洞察。他回忆说:“我有一天接了一个通告,做一个喜剧。那天早上,我要送我爸爸上山,他出殡了,死了。晚上就出去表演,还是笑着。我没有告诉身边一个人,我爸爸走了。其实来讲,周边的人,你对他哭,对他讲那个故事,没用。反正这是你自己的事。”
同班同学任达华与周润发
失去父亲后,一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身上。好在,哥哥姐姐长大了,周润发也留在无线电视台,拥有了一份稳定收入。
最初几年,周润发只是在不咸不淡的电视剧中,扮演一些不痛不痒的角色。他的优势,还没有显现出来。直到1976年拍摄《狂潮》,才迎来出头机会,强势崛起。
周润发早期主演的《新13生肖》
1976年周润发首次出席台湾金马奖
颁奖典礼,来源:联合报
1980年,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播出,一时万人空巷,包括大陆都认识了许文强;1985年,周润发主演的《英雄本色》播出,又引得无数影迷竟折腰,奉小马哥为偶像。
周润发、吕良伟等
周润发《英雄本色》剧照
当初的那个南丫岛少年,终于蜕变成了东亚影视巨星。他所经受的那些穷苦时光,都慢慢内化成了低调内敛、勤奋上进和知足常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来源:港台往事
平台: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fungo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昔日繁华的香港,藏着一代影帝周润发的少年穷苦时光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