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笔名楚鹏,真名何创,80后,新浪首位原创摄影之星,旅行摄影名博,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2012年91集纪录片茶叶之路中国体验者兼主持人,印度2010年度最佳摄影师提名,新浪2011年度最心动影像获得者,同时有着旅行专栏作家的身份(50多家平媒合作)。老家湖北,长在江西,北京读书,天津工作,目前处于行摄工作并行的生命状态。
在尼泊尔赏峰飞行近距离接触珠峰;在柬埔寨的吴哥迎接日出;去大堡礁探寻海底世界;在埃及感叹苏菲舞的精彩;在土耳其斗骆驼节上与当地人载歌载舞;去漠河北极村找北;在乌苏镇寻觅中国最小镇的人家……我正在实践着环游世界的梦想。
23岁开始独自远行,八年来足迹遍布中国34个省市(含港澳台)的32个,12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86座,100座中华名山的70座,以及亚洲的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尼、印度、韩国、斯里兰卡、缅甸、日本、阿联酋、不丹、蒙古、菲律宾、老挝、文莱、马尔代夫;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埃及;欧洲的瑞士、荷兰、土耳其、丹麦、英国;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34个国家和地区。
在路上的时光,让我开拓眼界,心态日趋平和。也许,行走的意义,就在于繁华看尽后,心灵的自由。一切是如此美好,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恩。
在法国文豪雨果笔下,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他在《悲惨世界》里写道:“巴黎的挥霍无度,她的盛大节日,她波戎似的华而不实,她的风流放荡,她的挥金如土,她的盛宴,她的奢侈,她的华丽,全在她的排水沟上展示出来。”
巴黎是个多雨的都市,然而多年来,无论巴黎下多大的雨,从未发生过因暴雨排泄不畅阻塞交通的情况,只因这里有四通八达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
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的下水道博物馆里浓缩了巴黎下水道的全貌。3米来宽的水道,污水在里面哗哗流淌,身边摆放着巴黎下水道6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模型,地下水管、清沙船、老抽水泵等清淤作业工具触手可及。
近代下水道的雏形脱胎于法国巴黎。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400多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地下排水系统。系统拥有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约2.6万个下水口,平均每50米就有一个,每天有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通过这一系统排出市区。
与我想象的不同,巴黎的下水道并非污秽不堪,反而四壁整洁,这里有良好的照明设备,道路干净不湿滑。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检修管道、监控下水道状况,以维护管道的正常运行。
有趣的是下水道里还住着大约400万只老鼠,它们能吃下自己体重两倍的垃圾,扮演着下水道“清道夫”的角色。1984年,工作人员还曾在下水道找到一条83厘米长的鳄鱼,这条鳄鱼当时靠吃老鼠,在下水道中撑了3个月。
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钥匙或者其他重要的小物件掉到下水道里,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很容易地把东西找回来。
下水道里会标注街道和门牌号,你所需要的,只是拨个电话,这项服务是免费的。每年工作人员都会接到大约3000个求助电话,成功找到失物的几率高达80%。完备的设施和人性化的设计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但即便是号称拥有“最完善地下城”的巴黎,也同样走过漫长而痛苦的历程。14世纪之前巴黎还是街道泥泞污水遍地的肮脏城市。1370年,巴黎修建了第一条石砌的拱形下水道,由于缺乏系统化的城市排污设施,早期的排污手段也只是杯水车薪。
那时候巴黎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废水未经处理就又流回了塞纳河,造成河水污染,最终导致了1832年严重霍乱的爆发。于是,净化巴黎的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19世纪中期,拿破仑三世任命行政长官奥斯曼男爵对巴黎进行大规模改造。1851年,厄热-贝尔格朗利用巴黎东南高西北底的地势特点,设计了将流入水道网的污水集中到一个总干道,继而排到20公里以外的郊区方案。1853年,一个系统的地下排水工程正式开工。到1878年,巴黎已经拥有了长达600多公里的下水道。
随后,巴黎的历届政府对下水道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到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百分之百完全处理,无论遭遇多大暴雨的情况下,都能将积水及时排出路面。
外行看热闹,我本来只是带着猎奇的心理来到下水道博物馆,而当我离开时,不禁对这个民族在地下工程方面的成就赞叹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