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寒带的人们视阳光如宝。冬季里只要阳光稍稍露脸,即便气温仍只有个位数,路上背心短裤大量出笼。更不消说整整两个月阳光朗朗的夏季,人们不错过每一分钟的阳光,在他们每一吋的皮肤上。
温哥华西区有个‘天体海滩’远近驰名,是日光浴的热门去处。Wreck Beach(中译:沉船海滩),这个崇尚自然人士们的解放天堂,禁止摄影之故,网路上有关这个裸体海滩的介绍不多,或多以文字描述。绘声绘影的盲人摸象,不但让人看不清,幻想空间更是无限延伸的绮丽。
为一尝完全解放的感觉,更希望以实际行动破除众人瑰丽的幻想,我决定以身试法。选了个出大太阳的午后,拎着浴巾草席,鼓起勇气前往位于UBC校园旁的Wreck Beach。
看似容易的行动,实际上必须先过三难关:
第一关:停车难。事前已用Google Map找好位置,也顺利找到海滩,还是花了二十多分钟才踏进入口。虽然是非周末的午后,海滩入口方圆500公尺内没有半个停车位。
第二关:陡坡难。从马路边的入口到海滩,必须经过一段数百阶的阶梯。通常走下阶梯丝毫不觉得苦;真正难过是回程 — 喘着气,拖着晒得红通通的皮肤,拖鞋里满是海砂,海拔将近一百公尺高的阶梯还得分成两段才能完成。
第三关:裸身难。扒光了衣服,假使一直待在定点晒晒太阳也就算了,充其量你不过是一颗肉色的大石头;但是当你起身前行,数百对眼珠盯着你光溜溜的屁股上下打量,你仍无惧地挺起胸,泰若自然地承接所有注目走过长长的沙滩直到海水淹至腰间……那才是大勇的表现。
如果你渡过这三关,恭喜你,你已经是天人合一天体族的一员了!
事实上近八公里长的Wreck Beach并没有硬性规定民众一定要裸身 — 裸身只是一个选择,脱不脱由人。从好汉坡下来到达沙滩后,左半边辽阔的沙岸上戏水的、日光浴的民众都身着泳衣;右半边的海滩以及从树林间延伸出的岩岸才是裸身的区域。
根据我的观察,来到裸体海滩的民众约略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孤鸟客。有人带着一本书在阳光下专心阅读;有人只为晒太阳而来,反覆翻身就像煎鱼;也有人刻意来被欣赏也顺便瞧瞧别人…. 小麦肤色的肌肉猛男有意无意地来回散步,搜集四方投来的羡慕眼光。
双人行。有些是学生模样,想必是UBC的大学生课后相招来遛鸟。有的是情侣,不论是男男恋、女女恋或是男女恋,无视众人欣羡的眼光亲匿地在沙滩上互涂乳液,在浪间嬉戏拥吻,或是在沙滩上玩着板球,丢掷飞盘。玩累了,躺回海滩巾上取出烟斗,你一口我一口吸起大麻,然后闭着眼面带满足地并卧吹海风。
团体趴。阖家出游者,少了害羞和尴尬,不少一家老小裸裎相见在沙滩上踏浪、父亲牵着小女儿漫步,或是妈妈看着小男生在海水中跳浪嬉戏。也有一群群看似上班族金发碧眼的小伙子和辣妹,手拿冷饮或坐或站,青春的胴体在阳光下恣意伸展,是最好看也最泰若自然的族群。
摊贩。卖凉水、香烟的男子有黑有白,屌啷当地背着小冰桶或是背包,沿路叫卖。果真有不少民众,像日光浴中的乌龟忽然抬起头来呼叫经过的摊贩,买上一两瓶清凉饮料,顺便和摊贩们攀聊起来。
不速之客。偶尔可以看到衣饰整齐的游客带着尴尬的神情问路,该是不小心迷路误入赤肉海滩的小白兔。也有存心不良的偷窥客 — 当天我恰好瞧见两个黄皮肤的游客,身穿泳裤、背著相机包,鬼鬼祟祟地穿过人群进入海滩后方的树林,眯着眼睛远近左右游移眼光。
为了维持裸体海滩的秩序,一个民间的机构WBPS (Wreck Beach Preservation Society)负责制定海滩规则,定期举办裸跑、裸泳等等各式裸体推广活动。大方脱衣解放的民众绝大部分是白人;黑人和加拿大原住民也占了部分。东方人毕竟比较羞涩,当天海滩上的东方脸孔除了那一对亚裔情侣之外,就只剩我一个了。
Photo by WBPS
输人不输阵,除了呆坐晒太阳,我更想展现台湾人的自信和态度。于是从沙地上站起,拍拍大腿上的沙粒,举起脚步往海水走去… 那一段四、五十公尺的路途有如米兰时装展的伸展台,我挺起胸,阳光在肌肤上,海风在发梢,众人的眼光在背上……
我做到了!当海浪冲上我的膝盖,我心中不禁呐喊:我是裸体海滩上的台湾之‘光’!此时一只海鸥正从头顶飞过,一撮鸟粪从天而降,滴落在身旁三十公分外的海水。
离开海滩时我暗暗告诉自己,改天我一定再来。….原来脱光光的解放感真的会上瘾啊!
碍于海滩有照相的限制,海马老爸只好用手机远远地拍些不触犯隐私权的照片供大家解惑。想近身看个仔细,还是亲自来一趟解放之旅吧!
Wreck Beach Preservation Society
Website: http://www.wreckbeach.org
原标题:裸体海滩上的台湾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