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温哥华留学故事:致迈向名校的青春

2020-09-04 |作者: | 来源:

Madelaine:休学做义工 人生的机会值得争取

哈佛、耶鲁、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宾夕法尼亚大学、莱斯大学……这些美国高等学府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心生向往之处,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勇气尝试争取那一份录取书,也不是每个递交申请的孩子都有幸迈入世界级高等学府的门槛。

考上名校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们是否从小成绩优异、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他们是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能言善辩?或者,他们是否悬梁刺股、寒窗苦读数年?本期《加西周末》将带大家走近两位今年考入美国名校的孩子,听一听他们在温哥华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看一看他们之所以能考入名校,究竟有什么不同于普通孩子的地方。
休学做义工 人生的机会值得争取
雨后UBC大学城的一角,清凉而干净。记者在这里见到了今年被美国莱斯大学录取的Madelaine。戴着牙套的她,笑起来颇显腼腆。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Madelaine有着休学一年去非洲做义工的打算,但是第一眼却怎么都不能将面前这个柔弱的女孩子和“去非洲做义工”联系在一起。
越艰难 越坚持
在中国读了几个月的初中之后,Madelaine就随家人移民来到加拿大。第一站是当时申请的移民省份,加拿大最东端的爱德华王子岛。由于当地华人很少,她的口语进步很快,一年后搬至温哥华时,在学校里听课说话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英文、社会等科目却在转学来到温哥华之初,令她有些吃力。她告诉记者,因为东部学校的给分和要求相对较松,但温哥华的学校明显严格许多,所以刚来时有些不适应。“但是努力认真学,很快也就跟上进度了。”
10年级和11年级的时候,她开始学AP。由于一心扑在AP课程上,尤其是在备考AP前夕,几乎天天熬夜学习到3、4点,当时她完全顾不上SAT,直到12年级才开始准备。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要考美国的大学,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哈佛、耶鲁离我很遥远。”Madelaine说,“但后来渐渐觉得也可以拼拼看,毕竟人生就这么一次机会。如果不能进,也无所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开始准备进入美国大学必需的SAT考试。
在刚开始准备考试的时候,Madelaine尚未感到很大的压力,因为“觉得考大学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只要做好现在的功课和考试就可以了”。而真正压力开始于填写大学申请表格和写申请论文的时候。对于报考名校的孩子来说,申请论文是成败的关键一步,如果在这一关头出了差错,之前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报考大学需要写很多作文,类似自我介绍。”Madelaine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大多数大学会问‘你为什么要报考我们的大学’、‘以后会为我们做什么贡献’等问题。虽然大意类似,但是细节不同,学校类型也不同,所以我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能一样,基本上每个大学都要写不同的内容。”Madelaine告诉记者,她大约申请了20多所大学,几乎每所大学都要写一篇具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
“一定要精益求精,所以写完了改、改完了再写。当时也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们给我指导不同的写作方向。”Madelaine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她一心扑在写作文上,“印象最深的一次,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一直在写。”
温哥华的雨季,潮湿阴暗而漫长。与灰蒙蒙的天气一样,每天围绕相近话题的海量反复写作和修改,也无比漫长乏味,令Madelaine倍感压力,甚至开始觉得这条路走下去,最后也不会有结果。但这样的情绪并没有存在很久。“我知道,如果我没有出国,留在国内参加高考,也是非常辛苦的。”Madelaine说,“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最后报考的时间真的很关键,那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坚持。”
天道酬勤,Madelaine最后被莱斯大学录取。莱斯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私立研究型综合大学,以精英的本科学部著称,被称为“南方哈佛”。Madelaine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比较想去康奈尔大学或莱斯大学,所以对于这个结果,她感到很满意。

(图为Madelaine在Old Barn社区中心做义工,开设儿童免费国语活动班的地方。)
休学做义工 年轻无畏的梦想
想要进入好大学,除了需要好成绩,还需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义工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对于Madelaine来说,做义工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进入名校。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她体验到了无助者对安慰和陪伴的需要。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她也体验到了在给别人带去帮助时,自己内心所能感受到的喜悦。
Madelaine告诉记者,自己做的时间较长的一份义工,是在养老院。除了日常照顾,逢年过节时,要与同学一起组织演出节目。7岁开始学钢琴的Madelaine,弹得一手好琴。“我们给他们表演节目的时候,他们都很开心,还买来水果、零食给我们吃,气氛很融洽。”Madelaine说。
与被动寻找义工机会的学生不同,Madelaine还通过观察和体会,自己发起义工活动。她告诉记者,两年前,家中多了一个小妹妹。随着妹妹的成长,她发现华人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语言混乱的问题。因此,她与另一个同学共同组织了一个义工活动——在社区中心开办免费国语课程,面向1-5岁的小朋友,通过图片、游戏、儿歌、故事等方式,让小朋友们学习中文字词。从去年5月开始,每周六下午都开课。除了华人孩子之外,还有一些印度人或白人孩子被家长送来学中文口语。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与小朋友的交流也给Madelaine带来了很多乐趣。

这些义工经历令Madelaine意犹未尽。由于总觉得自己做义工的时间还不够多,她决定在进入大学之前,先休学一年,进入社会实践一段时间。为此,她做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决定:去非洲做义工。
当然,这一想法立刻受到了家人和老师的强烈反对。提起这些,Madelaine笑得有些害羞。“因为非洲的传染病比较严重,比较不安全,所以家人很担心。”她说,“我的父母希望我去中国国内做义工,因为国内有些地方的贫困程度可能还不亚于非洲。”
家人的担心是情理之中,无论是谁,都很难将眼前这个柔弱的女孩子与“去非洲做义工”联系在一起。甚至连Madelaine的同学朋友们,听闻后都非常吃惊。“因为他们都要直接上大学,没有人和我一样休学一年,所以没有人要和我一起去做义工。”Madelaine说。
“有人羡慕你可以休学去做义工吗?”记者问道。
她笑着说:“没有,大家都很惊讶,也很担心。”
但即使孤军奋战,Madelaine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对于非洲的卫生条件,她并非毫无顾虑,但是她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的梦想,哪怕只是做短期服务,也要去体验一次。也许这就是年轻的勇气和力量,也许,这与她努力考取美国名校是出于同样的信念:有梦想,就去努力争取,因为年轻只有一次,机会失去不再来。
Madelaine告诉记者,自己目前仍在网上搜索合适的组织。她曾考虑过参加联合国的相关活动,但是不符合对方对年龄的要求。“许多中国国内的义工组织也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所以我还在找适合我的,接下来会多看一些青少年的义工组织。”
照顾妈妈妹妹 从小早当家
虽然一心希望体验社会实践,离家去遥远的地方做义工,但是记者能感觉到,Madelaine其实是一个很关心家人、有责任感的孩子。
在对记者说起自己短期之内的梦想时,她除了提到义工和短途旅行,还告诉记者,想要给全家人做一顿饭,“一顿大餐”,她强调说,眼里充满喜悦和期盼。由于父亲长期在中国国内工作,家中常年只有她和妈妈、小妹妹三人。
对于Madelaine来说,没有父亲在家里,最大的不方便之一是缺少能做“体力活”的人,无论买什么,都要自己和妈妈扛上楼。搬家的时候尤其辛苦。“刚搬到UBC来的时候,家里什么都没有。从IKEA买的书柜、桌子、床架,都要自己搬进来,还要自己组装。”Madelaine说,“虽然辛苦,但是也很有成就感。靠自己和妈妈把家里布置起来,很不容易。”
在母亲或父亲缺席的家庭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性格失衡,或不能与家长做很好的沟通。但是这些青春期的叛逆情况都没有发生在Madelaine身上。在妈妈怀上小妹妹的那段时间里,她更是担负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甚至在危急关头,救了妈妈和尚未出世的妹妹。
在Madelaine9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放学回到家中,发现妈妈虚弱地瘫倒在床上,出现了流产的征兆。她在第一时间里抓起电话,呼叫救护车,将妈妈送到医院。万幸的是,由于她应变及时,妈妈的情况获得了稳定。“医生要求她出院后卧床休息,那段时间我就在附近买菜做饭,一直照顾她。”Madelaine说,“后来妹妹平安出生,我们都很高兴。”她的付出,也令远在中国的父亲十分欣慰。
小妹妹的到来,会不会给Madelaine增添负担?对此,她笑着告诉记者“不会”。“妹妹反而还给我带来了安慰。”她说,“有一次我得了急性肠胃炎,躺在床上非常难受,妹妹就爬过来,用手摸我的额头,轻轻唤我‘姐姐、姐姐’,让我觉得非常贴心、温暖。”
那么,会不会感到等父母年迈之时,有妹妹共同承担赡养的责任,自己肩上的担子也轻松了一些呢?Madeliane更是大笑着说:“不会!我觉得妹妹还要靠我养呢!”
专家点评
据常春藤100教育的Frank老师介绍,莱斯大学素有“南方哈佛”之称,考入这所学校的孩子,其学术素质与常春藤名校学生并无太大差别。而Madelaine的求学和个人经历之所以打动人心,值得与大家分享,更重要的是在于她计划休学一年去做义工的决心。这种从内心深处为他人着想、奉献的精神,并非每个考上名校的孩子都拥有,也正是美国顶级名校所寻找学生。“好的分数固然重要,好的素质更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发布于: 2013-5-26 11:50
Fungo Ads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温哥华留学故事:致迈向名校的青春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