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华裔热衷“炒楼”,律师提醒不要虚报材料

2020-08-31 |作者: | 来源:

买入物业并将其翻新后以高价出售,赚取利润的“炒楼”方式,在华人社区十分普遍,一般来说,这种“炒楼”方式并不违法,但若在“炒楼”过程中牵涉虚报资料,又或伪造文件,便属违法。
方法是这些人会用假身分、他人身分,又或有限公司的名义向银行借贷,同时又夸大物业价值,从而向银行取得超额借贷,事后便一走了之,又或宣布破产,便不必负责。
事务律师曾启荣指,一般来说,若一个物业经过几年后转手卖出时,售价翻一番,亦属正常,因几年下来,物业涨价无可厚非。但如一座物业价格在很短的日子内升得很急,便有可疑。可能是有人刻意提高物业价值,借此多向银行借贷。

一般情况下,因有人同时供养几个物业,向不止一间银行借按揭,因此他(或她)欲再向银行借钱时,已不获批,于是出钱请人,以对方身分出面借钱、买屋,甚至定期给予房屋供款,受聘者以为既有厚酬,房子又在自己名下,即使断供,问题不大,于是甘愿受聘。但原来物业价值根本被“作大”后,当房子断供后,银行买屋取回贷款时,发现资不抵债,差额便要由屋主负担。

对此,律师回应道,很多人不明白替人出面向银行借贷所承担的风险,结果惹来麻烦。陆便曾处理一个案,一名华人男子收了一万元的酬金,然后便以自己的身分向银行借贷,并以其名义买入物业及供楼,但其实物业的估价被刻意高估,令银行批出的按揭较预期高。及后,事件被揭发,物业断供,银行将物业拍卖后,较原来的贷款额少,于是便向屋主追讨差额,屋主因此而惹上官非。
“非法炒楼受累的不只是银行,就连普罗大众亦受影响,骗案令银行损失”,增律师补充说,他们便增加各种银行费用弥补,就以业权保险为例,近年这类保险费便较十年前上升了20%至30%。
本文发布于: 2015-11-27 12:32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华裔热衷“炒楼”,律师提醒不要虚报材料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