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阎纯德与《中国文学家辞典》

2020-08-31 |作者: | 来源:

高度周刊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不久前,在香港的《文学评论》杂志上读到老朋友阎纯德教授的鸿文〈中国新文学第一部作家辞典诞生记一一《中国文学家辞典》40年〉,深有感受,这就是一个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活生生的例子。拜读了纯德兄的文章,多年来与他的交往情景一一在脑际浮现,历历在目,令人回味。
与纯德兄认识,正是他主编《中国文学家辞典》的时候,先是通信,到后来在北京见面畅谈,不觉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每次我到北京,总会争取时间与他一聚,有时是他来酒店找我,有时是我去北京语言学院(现在的北京语言大学)找他。还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在一家馆子吃晚饭后,一起去拜访诗人蔡其矫,当时气温零度上下,虽然穿着厚厚的冬衣,走在昏暗的胡同弄里,依然冷得双脚发抖。

阎纯德摄于母校北京大学
前年,我到北京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大会时,纯德兄也到北京饭店聚晤。他告诉我,现在虽已退休,但仍担任《汉学研究》杂志主编,同时,一直以来也仍然收集中国作家的资料,希望将来有机会修订《中国文学家辞典》,出一个更完整的全新的版本。
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1977年,当时三十多岁的阎纯德正值青壮之年,就是他这样的一个个人梦想,成就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作家大辞典。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做了一件平常又“反常”的事。当时“文革”刚结束,仍是“哀鸿遍野,鸦雀无声”的年代,《中国文学家辞典》编写的启动,就仿如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对当时的中国文坛发出了“死而复生的信号”,让人们看到了废墟中即将长出的新绿。
要编辑一套大部头的文学家辞典,是一项大工程,本应由有关机构部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完成,但在当时的环境,没人会,也没人敢去做这种事。结果是由“初生之犊不畏虎”的阎纯德一个人牵头,挑起了这艰难的担子。他的这个梦想令人欣赏,他的眼光、抱负、勇气与毅力也令人敬佩!当时,一定有人认为他是傻瓜,然而,正是他这种乐观、勇往直前的傻瓜精神,使他的理想由梦成真,成功地实现了愿望,也为中国文坛作出了一项巨大的贡献!

阎纯德夫妇和女儿山飒与小孙子在北大合影
阎纯德是河南滑县濮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后任教于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学研究》主编。他曾数度前往巴黎第三大学、国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大学、马赛第一大学、波尔多第三大学等法国和意大利的高校讲学,出任客座教授。阎纯德著作甚丰,作品有《作家的足迹》(正、续编)、《鲁迅思想及其作品一一我的巴黎讲稿》(法文),散文集《在法国的日子里》、《在巴黎的天空下》和诗集《伊甸园之梦》等十多种。当然,影响最大的是他主编、主撰的《中国文学家辞典》了。此外,他也曾获澳门第一、二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一等奖及香港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亚军。
阎纯德的家庭是一个文学家庭,他与太太李杨都是大学的文学教授,女儿阎妮(笔名山飒)是著名法国华裔作家与画家。阎妮七岁开始写诗,接着也写散文、小说,十一岁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阎妮的诗》,十五岁她与妈妈李杨(著有长篇小说《太阳梦见我》)同时加入北京作家协会,是当时文坛备受注目的神童。十七岁到法国留学后,她创作了《和平天门》、《围棋少女》、《柳的四生》、《女帝》、《亚洲王》等法文小说,其中有的被翻译成三十馀种文字,极受好评,也获奖无数,更荣获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此生甘愿犯这次“错误”

1974年,阎纯德到巴黎第三大学任教,期间认识巴黎第八大学的汉学家密歇尔 ·鲁阿(Michelle Loi),她闲聊间的一个问题使阎纯德萌生了编撰《中国文学大辞典》的念头,这就是后来《中国文学家辞典》诞生的源起了。1977年回国后,阎纯德就与教研室的同事李润新、彭庆生、白舒荣、李延祜和孙瑞珍商讨辞典的编撰,自发地组成了北京语言学院《中国文学家辞典》编委会,阎任组长,李润新任副组长,并分现代分册和古代分册两组编委、编辑和撰稿人。其中后来我认识的有白舒荣和李观鼎教授。
辞典编委会很快开始工作,主事者阎纯德拟出了“作家调查提纲”和一份千人名单,得到了文学界热烈的回应,支持的作家包括严文井、郭沫若、周扬、夏衍、阳瀚生、茅盾、锺敬文、萧军、沉从文、巴金、冰心、艾青、刘宾雁、萧干、张抗抗、张洁、铁凝等,海外的聂华苓、于梨华、刘以鬯、林曼叔等人也给予支持。这给了阎纯德他们很大的鼓励,增加了大家的信心。

阎纯德与陈浩泉在北京饭店留影
但当年“文革”才刚落幕,文艺圈中不少人仍在“被打倒”之列,大多数仍是惊弓之鸟,这时候,辞典编写的工作遇到困难就在所难免了。有好心的前辈劝告,不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危险的事,认为这是不知什么时候会爆炸的炸弹。秦牧也对阎纯德说,做这事会犯错误的。但阎纯德却回答说:“要犯错误,我此生就甘愿犯这一次!”也有一个同事对他说:“你要是能编成文学家辞典,我头朝下走!”未知此君后来是否当了“杂技演员”?
在多年的编撰过程中,阎纯德他们遇到不少困难和阻碍。首先,收入作家的准则就有不少争议。他们打破了“活人不上辞典”的陈规;阎纯德要求作家起码有两本著作,被戏称为“两本书主义”。阎纯德也因为把钱钟书的称谓定为“著名学者”而没有加上“著名作家”而开罪了对方;因为写信给“胡风分子”方然而被投诉;也因为收入黑龙江大学教授陈堤和军中作家前涉而引起争议。海外作家是否能收入辞典,也得等到中共中央出版局默许方才成事。……整个编撰过程中,学院领导层也遇到不少外来的压力。最后,《文学家辞典》的编委会终于把学院的头衔拿掉,一切责任由编委会和主编阎纯德承担。
15年心血结晶贡献重大
1978年,《中国文学家辞典》试刊本面世,赢得了文艺界和教育界的一片欢呼,反应热烈。试刊本虽只印一万余册,却甚为抢手,供不应求。翌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正式版本付梓,总印数达十八万五千册。这套辞典的面世,被称为是中国文艺之春的到来!
六卷本的《中国文学家辞典》,前后经历了十五年的艰苦经营,辞典共收入3,796位作家的辞条,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首部作家大辞典,资料丰富,极具参考价值,是多年来中国文学的学术研究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这套辞典开了先河,后来中国和海外陆续出版了二十多种文学与作家类的辞典,不少都把前者作为蓝本或参考借鉴的对象,甚至照搬,用该辞典的内容。

《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第三、第四分册
阎纯德和文学家辞典的编撰者十五年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没有他们的抱负与付出,中国文坛就没有这样的一部文学家辞典,相信他们的此一重大贡献将永远记载于中国文学的历史上!
现在,阎纯德还惦记着在有生之年再组织编撰一部十卷大开本的海纳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文作家的《百年中华作家大辞典》。但愿他这一新的梦想也终有一天能成为现实!
一一2018年5月18日写于温哥华

本文发布于: 2018-5-30 15:20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阎纯德与《中国文学家辞典》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