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郭绍纲: 桃李天下,艺苑留芳

2020-08-31 |作者: | 来源:

高度地产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旅居加国多年的郭绍纲先生,是中国著名油画家和书法家之一,作品蜚声中华,名扬四海。更难能可贵的是,郭绍纲先生作为新中国栽培的第一代美术教育家,为美术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了一生,培育了大批英才,令广州美术学院桃李芬芳,成为美术工作者的一大摇篮。李商隐曾有诗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莫过于此。 


郭绍纲:艺术教育家、油画家,兼擅长书法。1932年出生于北京昌平,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宾美术学院。1953年任教于武汉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前身),1960年开始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至退休。1986年起历任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第二及第三届委员、专家讲学团成员。1992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成员。1995年应聘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艺术顾问。1996年被聘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名誉副主席。1999年获得俄罗斯文化部授予的“普希金奖章”,被聘为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2007年被聘为中央文史书画院研究员。2015年郭绍纲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教育家。在全国首次提出“重视和加强美术教育学科建设的倡议”,身体力行推广美术教育,提倡美育普及,提出“大美育”的教育观。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在多地举办个人油画、书法展览五十余次,油画、粉画、书法等代表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展览,部分作品曾参加国际展览、刊行于国内外出版物,书法作品刻石于多处碑林及名胜古迹风景区。绘画作品之外,出版多部专集、专著。在艺术及艺术教育方面得到评论文章七十余篇,传略及作品入编国内、国家多部典籍。 
作为名望隆盛的油画家、书法家,郭绍纲却常常介绍自己为“主业是美术教育,专长是油画,业余爱好是书法”。将教职放在首位,不是出于谦虚,而是其热爱教育的写照——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美术教育家,郭绍纲确实是以春蚕、红烛的精神燃烧、奉献着,对美术教育的普及不遗余力。 

一、 
1953年,郭绍纲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时,被分配到位于武汉的刚刚成立的中南美专,开启了此后数十年无间断、全身心投入的教书育人事业。热情饱满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是当时风气使然,“大家都是满腔热情地想投入工作,希望为建设新中国出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郭绍纲很早就立下投身教育的志向。 
从小到大的受教育经历中,郭绍纲感受到不少来自老师的帮助、引导,从六岁开蒙入读村中私塾,八岁搬到昌平县城读新式小学,两年后跟随母亲去投奔天津做小生意的父亲,在天津完成了初中教育,进入北平艺专(后改为中央美院)读书,老师们的帮助给郭绍纲留下深刻印象。“从小学开始我就对美术感兴趣,并得到了老师的极大鼓励,后来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我认为跟老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正因如此,在个人价值取向方面,我没有把当画家作为最终目标,而是把当美术教师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热爱美术的人才。” 
另一个令郭绍纲立志为教师的原因是他自己的两段担任义务教师的经历。河北省立天津中学办有专门针对上不起学的失学儿童的公益性的“民众小学”,一般由高中生担任义务教师。初三时,郭绍纲被委任为公益小学的美术老师,负责从一到六年级的美术课。没有教学大纲、课本,课堂教学完全靠自己摸索。入读艺专不久,又接手了艺专办的义务小学,组织了一批同学共同完成整个小学的教学工作,并需安排六年级毕业的学生考评、对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这些站在讲台上的经历和感受也是奠定我日后甘愿以教学为毕生事业的基础之一。” 
中南美专工作一年后,郭绍纲被派往苏联学习油画。1960年回国,回到广州美院工作(中南美专已迁至广州改为广州美院)。几年辛勤的学习中,不仅提高了绘画技艺,也了解、掌握了不少苏联美术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郭绍纲还翻译了一些教材。回到广美后,郭绍纲更是对授课投入加倍的热情。 
郭绍纲工作严谨、为人正直,在给学生们写鉴定时,一丝不苟,绝不迎合政治运动去夸大事实、无中生有。他严格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刻苦努力、练好基本功,“学术民主,尊重个性是师生应当共同遵守的理念,但不能成为放任自流的借口,从而放松了教学要求,荒了学业。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自身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大学生要养成治学向上的精神,无论从事艺术,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行有所本,才能学有所成。做学问学本领要树立一种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学画治艺更要下苦功夫。” 

二。 

1980年秋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林默涵去广美开座谈会,传达了社会上需要大量的美术老师、希望广美能办师范专业的精神。会上,郭绍纲即表示,他愿意去承办师范专业。在无师资、无场地的情况下,郭绍纲从油画系副主任的位置上撤下了,争取各系的支持,和几位同事一起白手起家,开办了广美的师范系。几个月的筹建,1981年便开始招生,赢得社会好评。两年后,上级拨款建造了师范楼,师范专业也越办越大,是全国各美院为数不多的办得最早、坚持得最久的师范系之一。 
在美术教育专业的具体操办中,郭绍纲可谓倾心尽力。教育专业的新生入校,尤其是刚开始的几届,郭绍纲都给学生们先励志,他对学生们说,“你们出入学校大门,要挺着胸进、挺着胸出。不要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为了让学生们本领过硬,他在课程设计上颇费心思。“我在办师范系时,视野就要放到师范上,怎么培养中小学美术老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在这方面就开始在脑子里琢磨,不能总想自己的油画了。”经过思考讨论、考察调研,最终将水彩画确定为美术教育系色彩课的重点。同时,郭绍纲主张“多能一专”,首开先河地提出来“在拓展专业领域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加强一些基础性和实用性课程的教学”。 
在为教育系招聘老师时,郭绍纲的要求是“有专业潜力、基本功好就行了,重要的是看人品和责任心。”这一点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担任过教育系系主任的张弘说,“我也很认同郭老师的看法,一位教师可能开始在专业上并不是最好的,但人品好,有事业心,慢慢就可能会出成绩,所以教育系的老师比较低调,专心画画、专心教学的老师很多,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求贤若渴,也并非抱着人才不放。当有的老师找到了有新的平台、有了新发展,郭绍纲也很支持,他说,“学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人才要流动才能发挥作用。” 
三 
从1978年被任命为油画系副主任到1992年从院长的位置退休,郭绍纲担任了十四年的行政职务。李正天回忆说,“郭老师当院长时,天天在学校转,学校大大小小的事都很关心,但他绝不以权谋私。我是最早搬进教授楼的,我的房子很大、很宽敞。曾经有个朋友要求我带他去郭绍纲先生家看看,人家就说郭院长住的地方怎么这么小,比李正天住的地方小多了。他当院长时期,儿子都考不上美院。正是由于他的以身作则,不徇私舞弊,所以广州美院当时的学术风气很正。”郭绍纲当领导期间,家庭成员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反而为了避嫌而“受连累”。学院的接待经费少,郭绍纲经常把兄弟院校来参观、交流的来访者带回家里“吃便饭”。 
郭绍纲担任院长期间,学校盖起了不少楼,他全部放权让总务处和建筑商联系,“建筑商不找我,他们找总务处。总务处出问题,我可以检查他们。招商也好、投标也好,我也方便检查。” 
工作中铁面无私的郭绍纲却为王肇民向学生开过一次口。王韧说,1980年代他在韶关文化馆工作时,“有一次郭老师跟我说王肇民先生的艺术绝不亚于塞尚的,当时我大吃一惊,他说如果有机会的话,能不能把王先生请到你们下面去,一方面写生一方面讲学,好好的把他的讲学全部做了记录。完全是郭教授的推荐,我们把王肇民先生从广州请到韶关呆了一段时间,从头到尾都跟着他,他讲的都做了记录。王肇民先生的讲学、谈话记录很精彩,郭老师说,希望能帮他老人家出一本画论方面的书。这是郭老师给我们提的第二个要求,我们照办。我们把记录全部送给王肇民先生,他很感动,后来我们促成了他的话语录的出版。但王肇民先生直到很晚才知道这是郭老师在后面推动的。” 
郭绍纲不仅对于王肇民这样的前辈大家惜重,他也注重关心、提携青年学子。多年来,他多次下到基层,去海防第一线、矿山、农田、工厂、军队等等,培训美术干部、采风、为美术业余爱好者讲课。广州市的几个少年宫、文化宫他都长期去讲课,画展活动一定参加。 

教导学生们要珍惜时间,自己以身作则,尽管工作繁忙,但郭绍纲的画笔一直没有停。1990年春节假期几天时间里,利用同一盆盛开的牡丹连着画了两幅画,分别为《牡丹初放》(现藏于广东省美术馆)和《牡丹盛开》(现藏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了写生的连贯性,我对来访者、拜年者不得不有所待慢,只能不停笔地边画边谈,取得他们的谅解。我笑谈为过了一次‘革命化的春节’。” 
 郭绍纲喜欢写生、重视写生,“我热衷于现实的风景写生,以‘拥抱’大自然为乐。在景观寻觅中,时因发现美的景点而激动,如不能及时去画,总有难以释怀之感。我总要求自己成为全天候画家。无论阴晴、朝暮、雨雪,都视为艺术表现自然美的机遇,不能轻易错过。我坚持风景写生多年,享受到它的恩惠是多方面的。”  
留苏时期的素描、课外写生、速写等等,郭绍纲全部捐给了广州美术学院。回国后一直到近几年的,五十多年里,郭绍纲捐给了学校四百多幅作品,广东美术馆20多幅,广州市美术馆10多幅。2004年1月广美举办的“郭绍纲从教55周年,从艺60年作品展”中,他捐赠的作品摆满了三层楼的广州美院美术馆。他说“我是祖国培养的,为美院服务的,这些作品应该归于国家和学院,美术馆收藏着,每年展一展,对后人的教育有作用。”有些学生问他,捐了这么多作品,损失了那么多收益,后悔吗?郭绍纲所,“我不后悔。我为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找到好的存放地点感到欣慰。只要这些作品对教学、社会有益,可以传承下去,就是最有意义的。”他还多次捐出美术参考图书,历年来有上千册之多。 
郭绍纲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观念。不仅有此意识,他也有此行动。回顾与新中国相伴的几十年的发展,郭绍纲说,“我知道我的机遇是不错的。我自己尽量珍惜这些机遇,可我不去利用这些机遇,我看中的还是实力。我没有浪费时间、我在下功夫,这样就足够了。” 
本文发布于: 2017-5-24 17:16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郭绍纲: 桃李天下,艺苑留芳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