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李静:为企业管理把脉导航

2020-08-31 |作者: | 来源:

高度生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西门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是加西学术重镇,近年来在综合高等学府排行榜上,名列第一。而在该校教学力量中,华裔师资承担了越来越吃重的角色。侧身其间的李静,在该校商学院挑大梁,是一位教研双馨的佼佼者。她不但在企业管理模式上有独到的科研成就,而且在国际学术期刊担任责任编辑,更成为加拿大皇家学会成员。日前她在自己的办公室对《高度》周刊表示,这不但是对她个人的学术肯定,而且也是整个SFU的荣誉。她特别感谢SFU的同事和灰熊研究院的同事对她的支持、鼓励和肯定。

跻身加国皇家学会

在西门菲莎大学比迪商学院(Beedie School of Business)任教的李静,荣膺加拿大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成员之一,是SFU今年唯一的入选者。

李静的入选资格,是由SFU校长力荐,也是唯一以管理学入选者。2016SFU校长举荐李静加入皇家学会,可见校方对她的器重。

加拿大皇家学会在2014年之前共有3个学院,延揽的都是德高望重的学界耆宿。2014年新成立一个collegeCollege of New
Scholars, Scientists, and Artists
),欢迎年轻一些的学者,科学家和艺术家,条件是博士毕业15年之内,在学术领域有较大成就,同时对整个加国社会乃至全球产生一定影响,并强调跨界人才。

过去鲜见商学院的人进入皇家学会,难度很大。今次李静的入选算是一个突破,因为她有过硬亮眼的学术成绩,经受了颇为严苛的审核。当选后,SFU正副校长都发来贺信。

李静坦言,当初她由于教学正忙,一度还想推掉在女王大学(Queen University)召开的入选年会。校长责令她必须去,强调这不仅是个人之事,还事关学校荣誉。

 

终身教授载誉学界

已走过半个世纪的西门菲莎大学,以“交融世界”(Engaging The World)为其校训。这种治学理念不但为李静所认同,而且还身体力行,剑及履及。

200312月李静来到SFU,这是她初次亲临加拿大,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忆起最初受到接待的情景,栩栩如生如在昨日。同事们招待她饱餐当地的螃蟹和龙虾,大快朵颐,就这样留住了心也留住了胃。当时她也被温哥华的美景所吸引,更感受到了SFU浓郁的人文氛围,都是她所喜爱和为之着迷的。

当时SFU商学院从事国际商务方面的师资多集中在微观层面跨文化研究,院方考虑有不同研究方向的新血输入,而李静的博士论文通过数学模型来解释跨国企业投资战略,正符合院方的调整思路。尽管教职应聘竞争激烈,李静还是一箭中的,本来巴黎也下了offer,她还是把SFU这座山上学府作为心仪之地。

20047月李静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同年8月正式来到SFU上岗。SFU既重视学术质量,也看重学术数量。就这样双管齐下,由于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在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上,先后在国际商务和企业战略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了25篇高质量论文,李静于2010年成为终身教授,六年奋斗终于有成。

去年过

五关斩六将,李静还成为加拿大全球投资战略首席研究员(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Global
Investment Strategy
)。她颇为感慨地说,这个政府授予的称谓,要比入选皇家学会的难度大多了,先后要经过三次严格遴选,每次都好像被扒了一层皮。要提供完整的报告材料,整个程序与评审终身教授一样,先由外界知名学者匿名审核,最难的是最后政府审批,有相关专家参与。一旦通过,就成为该范畴领军人物,意味着其高隆的学术地位得到官方承认。

去年年初获选加拿大全球投资战略首席研究员之后,当时的联邦总理哈珀(StephenHarper)专门发来贺函。

现在李静可以说生涯“三栖”,科研居大头,占日常工作量的60%,教学和服务各占20%。校方对科研没有硬性要求,自由度较大,可以弹性发挥,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估。利用暑假,她每年都要参加两三个学术会议。目前她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兴市场创新,跨国投资战略,合资企业管理和新兴市场企业对外投资等。

而服务则分为两种,一种属于学术圈相关活动,担任两个学术期刊高级主编,包括《组织管理研究》(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主要负责审阅和最后把关。同时也参与组织学术年会,如去年在美国奥尔良召开的国际商务年会,属于国际商务领域最高级会议,她出任Track Chair。另一种是对学校的服务,李静现在是比迪商学院Jack Austin 亚太国际商务中心(Jack Austin Center for
Asia Pacific Business Studies
)的副主任,不定期的举行论坛活动,促进中加学术交流。

 

从北大光华到北美

出生在山东的李静,6岁时随父母来到辽宁沈阳,在这座东北城市接受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

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后,李静在这里完成了经济管理本科教育,其间听过厉以宁等名家授课。

2000年本科毕业时,国内就业形势一派大好。当时李静并没有特别想出国,即便出去也想过学成归来,自己一些留在国内的同学如今也成为业务骨干。人生就是这样机缘巧合,在海外走上了一条教研之路

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后,李静开始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作为很会读书的学生,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读下去似乎没有问题,但她当时感觉提不起兴致,就向系里谈到自己的苦恼。系里就向她引荐刚到的一位著名教授鲁格曼(Alan Rugman),是国际管理学界名流。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选修,结果上了一节课后,就把鲁格曼作为自己的博士生导师。

作为国际商务领域奠基人,鲁格曼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与李静有过多次学术合作。除了一起写过文章,还共同编篡过著作集,如《期货理论与国际投资》(Real Options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等。在鲁格曼指导下,李静如期完成博士论文《期货理论在合资企业中的运用》。

在李静的成长道路上,先后遇到过不少好人和贵人,亦师亦友,这不但是学术上的幸运,也是生活中的幸运,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她有些动情地说,作为恩师的鲁格曼非常执着,每周都要读一本新书,不但在学术上引路,而且还是自己的人生典范,教她许多做人的道理,不少都是言传身教。她发现鲁格曼尽管年事已高,参加学术会议却总是从头至尾认真参与,不会半途溜号观光。对与他人合作的论文,只要自认没有贡献,就绝不署名,做人上有良好风范,是个榜样级人物。

博士毕业之际,李静面临未来职业选择。她发现当时西门菲莎大学正好有一个非常对口的职位。这使她喜出望外,而且导师鲁格曼写了强有力的推荐信,称李静是他所教过的最好学生。以后离开印第安纳大学,李静与鲁格曼每年都要见面。

2014年,鲁格曼不幸在英国病逝。也就在这一年,鲁格曼还来温哥华,与李静共同餐叙。当时李静还感觉老师身体不错。鲁格曼本人要强,不去医院检查,结果延误了及时医治。由于正养老二,李静无法亲往致祭,20154月赶往英国,参加由鲁格曼同行组织的追思会。现场她最年轻,以师生之谊追忆鲁格曼,缅怀他的学术贡献与高尚人品,讲他的学术研究对后人的启示,认为这是纪念他的最好方式。至今李静还与鲁格曼的遗孀保持联系。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回溯十二年学者生涯,李静的各项科研课题都不同程度地闪动着中国的影子。当初她的研究起点是合资企业,当时正是外资进入中国,有合作愉快的时候,也有发生冲突不欢而散的情景。她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希图探究如何使双方都达致满意,而且能够产生业绩。她关心的是中国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包括向外资学习,利用外资人才等。她认为从2000年以后,中国企业面临到对外投资的挑战。这里面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包括国有企业的并购等。

李静援引发生在加拿大的实际例子,这也是她所熟稔的,如中石油、中海油等在加西地区的能源收购,由于背景和制度等复杂因素,不仅仅是经济行为,而且受到诸多非经济因素的规限,这些都成为要考虑到的方面。像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都可能要受到来自当地政府方面不同程度的阻碍,其间有审批委员会操作,往往会以国家安全、低息贷款的不平等竞争和利益威胁等为理由。还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并购也是如此,都属于敏感区域,特别是研发类型公司的并购批准率相对低。

其实不仅是加拿大,美国的跨国并购也是如此。李静说即便是英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友好国家,美国对其并购的审批时间也相当长。

由于每年都要到中国一趟,或参加高校学术会议,或走访一些企业家或企业界决策人士,与国资委等权威机构保持交流,所以李静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并不陌生,观察上基本保持同步。她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企业国际化等,背景很多都含有中国元素,如中国企业所面临到的机遇与挑战。这些接触激发了她的思路与勾画,把想法提出来,反馈给中国企业,对他们也有很大助益。

李静认为中国具有后进国家一些优势,没有发达国家某些包袱,这从在国内打的就能看出来,像“优步”在加拿大一些城市就受到某些利益集团的牵制。她还看好中国民营企业的未来潜质,包括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她认为今后如果调整得法,政府方面进一步放宽政策,民企会有一个较大的跃进空间,具有真正的竞争力。未来20年中国会有更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出现,在国际社会打开更大知名度,会有一大批更成熟的民营企业家,进一步跟国际标准接轨。

同时李静认为,并不否认这些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央企,但是这些企业应该有更大的创新,而不只是“做大”,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政府部门应该少管制多支持,通过制度环境的建设使之不断完善,而不是直接的人为干涉,这样做才符合基本的市场规律。增大透明度,减少随意性,调控好宏观市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融资环境。这是她的归纳之论,也是她的经验之谈。

 

加盟华裔灰熊智库

灰熊研究院是加西地区一个民间智囊机构,主要由本地华裔学者组成,尤其在加拿大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方面,多有系统而独到的建言。

作为灰熊研究院的研究成员,李静表示依托这个华裔群体,有利于使学术研究走出象牙之塔,通过与企业家的沟通和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通过impact的互动扩展影响,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李静还曾与本地的亚太基金会和贸促会加拿大分会合作,撰写有关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报告。她认为学术上的合作有它的优势所在,这方面包括论文的写作。可以由此形成不同思维的互补,彼此扶持。由于学术研究过程十分枯燥,有时需要有人来分担一些工作。

还有,李静曾与另一名学者一道,在温哥华通过问答形式来探讨中国企业问题。用深圳市龙岗区以点带面,来看政府扶持企业创新力度,展示中国地域性经济实况。这些问答交流整理成案,计划明年再以纪录片的方式播出,冀望能对社会产生影响。

本文发布于: 2016-12-19 12:04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李静:为企业管理把脉导航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