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法庭文件再次将备受讨论的 BC 省女富豪 Ruby Liu 推上风口浪尖。她在 BC 省拥有三座购物中心和一座高尔夫球场,还在 UBC 附近有一座奢华的封闭式庄园。两年前,她曾带媒体参观这座庄园,还展示过自己坐在“英女王椅子复制品”上的场景。

图源:The Globe and Mail
在加入对 Hudson Bay 租约的争夺战后,她的名气得到进一步提升,面对这家进入破产保护的加拿大老牌零售商,她打算斥资 6910 万加元收购 Hudson Bay 的 25 份商场租约,并以自己的名字开一家新的百货公司。
她的计划获得了 Hudson Bay 的支持,然而,在成功收购了其中三分租约后,多位租约所在商场的重量级房东,如 Cadillac Fairview、Oxford Properties 和 Ivanhoe Cambridge 都强烈反对她的计划,并直言她的资金和团队都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大规模计划。
身份惹争议
除了商场房东们的集体反对,她的身份曝光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据 Vancouver Sun 报道,Liu 在上个月向安省高等法院提交的文件证实了她并非加拿大公民。
实际上,当 Liu 被要求列出她的所有公民身份和永久居住国时她只写了中国,另一边,尽管她曾在过往的采访中表示自己是永久居民,但是在填写现居地址时,Liu 写的却并不是她的温哥华豪宅,而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一处房产。

图源:Vancouver Sun
而在“根据所得税法是否属于加拿大居民”时,她也勾选了否,这意味着 Liu 不仅不是加拿大公民,甚至连税务居民也不是。
BC 省移民律师 Sam Hyman 解释,在正常情况下,决定一个人是否是加拿大税务居民的重要因素是“是否在加拿大建立居住关系” – 一个人在加拿大居民至少 183 天或半年,即成为加拿大税务居民。
加拿大税务局民有义务申报其全球收入、缴纳税款,以及遵守任何适用的协议或条约。
对于这种情况,加拿大税务局官员解释,如果一个人在某个纳税年度里被认定为加拿大居民,那么他需要对全球所有收入缴纳加拿大所得税。相反,如果是非居民,就只需要对来自加拿大境内的收入缴税。
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加拿大和一些国家有避免“双重征税”的税务协定,当中有所谓的“tie-breaker rules”。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规则会认定某个人是另一国家的税务居民,从而在加拿大不算税务居民。这样的人就被称为“推定非居民”。
税局官员最后总结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一个人可以住在加拿大、拥有永久居民身份,甚至在这里持有数亿加元的商业和住宅物业,但在法律上依然可以被认定为“推定非居民”,不算加拿大的税务居民 – 这在《所得税法》第 250(5) 条里有明确规定。
当被问到这种人是否可以既不在加拿大纳税,也不在中国或其他国家纳税时,税局官员表示,这类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必须根据每个案例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官员们还补充说,如果加拿大人担心有人在税务或福利方面存在不合规情况,可以通过税局的“线索计划”(Leads Program)举报,该计划的目的就是维护税收体系的公平。
资金和团队遭质疑
与此同时,在安省高等法院的案件中,已经有超过 200 名律师、企业主和政府官员登记为相关方,这场官司最终将决定 Liu 是否能成功收购哈德逊湾公司 25 份门店租约。
仔细分析这场官司,多位房东对 Liu 提出的质疑大多围绕着她的资金和团队:
据 CTV News 报道,房东方的律师指出,Liu 不愿意亲自提供担保,因为她的资金多在境外公司里,注册地在英属维京群岛和巴巴多斯,资金主要存在香港和新加坡,加拿大境内没有足够现金。
此外,她的团队也缺乏零售经验:
她的 CEO 是个做了 15 年的地产经纪,人力资源负责人是幼儿教育出身,采购副总负责过报关文件。顾问虽然请到了《Retail Insider》创办人,但只是收了几万块的顾问费,不可能撑起整个全国连锁。
Liu 此前曾表示会有前 Hudson Bay 高层加入,但对方没有签合同,其中一位前总裁甚至要求她别再把自己当“招牌”。
面对这些质疑的声音,Liu 强调自己不仅有资金,还有三家商场可以作为融资来源,分别是 Nanaimo 的 Woodgrove Centre、Victoria 的 Mayfair Shopping Centre 和 Delta 的 Tsawwassen Mills。
不过,对方律师直接拿出账本,称这三家商场在 2023 和 2024 年一共亏了 1900 万加元,根本不能算稳定现金流。就算她卖掉 Mayfair,扣掉 1.4 亿贷款,手里最多也就剩 9000 万,远不足以支撑大计划。

图源:CBC
对 Hudson Bay 来说,他们无比希望这笔买卖能够尽快达成,因为每拖一个月,公司债权方 ReStore Capital 就要亏更多钱。然而法院指定的独立监管机构 Alvarez & Marsal 却直言 Liu 的准备不足:团队缺乏经验,商业计划不可行,她还频繁更换财务顾问和律师,可谓是“风险极高”。
对房东来说,这些租约关联的并不是普通门店,而是商场里面积最大、租金优惠、地段极好的“黄金铺位”。如果卖给 Liu,他们担心血本无归;如果收回,他们反而能重新出租,甚至高价转租或改建,带来巨大的利益。
面对质疑,Liu 再三强调,自己有钱有资源,她的女儿也喜欢住在加拿大,她更是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投资。
可现实是,她的资金流、税务身份、商业团队都被层层质疑。现在,这场豪赌能否成功,全得看安省法院的最终裁决。
信源:Vancouver Sun, CTV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