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三三综述】加拿大政坛今年经历了一场堪称“闪电战”的变局。前央行行长、曾被视为典型技术官僚的Mark Carney,在短短十数天内拿下自由党党魁宝座、接管政府,并以“危机管理者”的姿态,发动了一场突袭式选举。
他给出的承诺非常直接:加拿大正在遭遇生死攸关的挑战,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直指加拿大主权。在这样的关头,加拿大必须换一种打法——更快的节奏,更大的手笔,更硬的姿态。
(图片来源:Globe and Mail)
Carney的竞选口号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快。
他说要在国庆节前给中产阶级减税,要在同一时间拆除所有联邦层面的内部贸易壁垒,要加速基础设施、住房和国家级工程审批。总之,一个更独立、更强壮的加拿大,要靠一场“速度革命”来完成。
百日过去,这场以“速度”为旗帜的执政实验,究竟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Carney之所以能在选举中逆转自由党的颓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成功说服选民:在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战和“加拿大51州论”的威胁时,一个懂金融、懂危机管理、能“抬肘子”的人,才是合适的领袖。
特朗普对加拿大的钢铝、汽车关税依旧牢牢压着,谈判一次次推迟,至今没有突破。Carney在竞选时强调的“全面安全与贸易协议”,更是停留在纸面上。相反,他频频向特朗普示好:宣布军费快速增至GDP 2%,取消数字服务税,甚至部分撤销反制关税。
特朗普对Carney的态度确实比对特鲁多要“友好”得多,但友好并没有换来实质性的让步。
关税没有松动,加拿大依旧被悬在贸易战的高压线上。专家普遍认为,这更多是因为特朗普如今比第一任期更肆无忌惮,美国国内几乎没有反对声音。换句话说,即使换成任何加拿大总理,局面也不会更好。
在外交上,Carney明确承认:过去那种“稳固美加关系”的世界已经一去不返。于是,他转向欧洲和墨西哥,试图寻找新的战略伙伴。
他还在外交上做出颇具争议的动作,比如承诺承认巴勒斯坦建国。这或许会赢得部分国际支持,但势必削弱自由党在加拿大犹太群体中的票仓。
问题在于,欧洲和墨西哥能否真正替代美国市场?至少短期内,答案是否定的。Carney的“脱美”战略,更像是一种姿态,而不是立竿见影的解药。
Carney在选战中打出的另一张王牌,是承诺打破内部贸易壁垒,把加拿大真正变成一个统一市场。理论上,这可以为经济释放高达2000亿加元的潜力。
自由党政府确实在百日内迅速通过了《一个加拿大经济法》,取消了部分联邦层面的壁垒。但问题在于,大多数阻碍并不在联邦,而在各省。省与省之间的法规、执照、标准互不兼容,才是真正的绊脚石。
目前,部分省份跟进立法,但各自为政,效果参差不齐。比如曼尼托巴放开了部分职业流动,却把律师排除在外。换句话说,加拿大的统一市场还停留在“地图打补丁”的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流通相去甚远。
专家提醒,如果联邦不出手强力协调,企业仍要面对一堆复杂的例外条款,改革成效可能远低于预期。Carney的“快刀”,很可能在这里钝化。
Carney最具野心的承诺之一,是要大规模推动“国家建设型”工程:矿产走廊、核能、港口、输油管道。他甚至为此设立了“重大项目办公室”,誓言两年内搞定审批流程。
然而,闪电立法的结果,是与原住民社群的关系迅速恶化。许多原住民领袖抱怨,他们几乎没被真正征询意见,甚至怀疑新法会践踏条约权利和环境保护。一些社群已经启动法律挑战,还威胁重演“Idle No More”式的全国抗议。
考虑到自由党长期把“和解”作为政治标签,这一出堪称自摆乌龙。即便Carney后续召开了三次峰会,负面情绪仍未完全消解。国家项目还没开工,政治成本已经提前显现。
Carney上台时打的旗号是“花得更少,投得更多”:精简日常运作,把资金集中到基建、国防等优先项目。
政府要求各部门未来三年削减15%的项目支出,但与此同时,防务预算一口气增加到数百亿规模,税收又因中产减税而下降。再加上关税收入不如预期,加拿大的财政赤字几乎铁定会超标。
智库已经警告,这是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Carney需要在秋季预算中给出答案:是加税,还是增债,抑或更激进的削支?
自由党过去承诺的全国药保计划,本应是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但Carney政府至今没有与各省重启谈判。卫生部长甚至暗示,新的政府背景下,需要“重新评估优先顺序”。
这让不少倡导者担心,药保承诺会被搁置。与此同时,医生资格认证、跨省流动等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加拿大医学会已经公开敦促联邦加快行动。
移民与住房:两大民生火山
Carney上台时,移民与住房已经是民众最关切的议题之一。过去几年,大量临时工、留学生和难民涌入,被认为加剧了住房和公共资源紧张。
新移民部长Lena Diab接手时,省长们已经公开要求在移民上有更大自主权。Carney政府口头上承诺“回到可持续水平”,但具体措施仍在犹豫。临时工和低技能项目如何缩减,高技能移民如何增加,目前只有方向,没有执行。
住房方面,Carney提出成立一个“加拿大住房建设局”(BCH),目标是把年建房量翻倍至50万套。但目前它还只是概念。政府在和开发商开会,听取他们的建议,甚至被劝说不要重复造轮子。
换句话说,距离真正开工还有很远。唯一实质性的动作,是宣布首套预建房免5%的联邦消费税。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福利”杯水车薪,买房压力并未缓解。
回顾这100天,Carney兑现了一个承诺:一切都很快。
他迅速上台,迅速立法,迅速在国际舞台亮相。可问题是,速度带来的并不是同等的成果。对美谈判停滞,内部改革碎片化,大项目遇阻,财政吃紧,住房和医疗几乎没动。
Carney的“速度政治”正在进入一个危险阶段:快,却不稳。
真正的考验,不在于100天,而在于接下来的第一年,他能否把速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