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自尊、理性与国家利益:从华裔视角看加拿大对华政策

2025-05-16 |作者:郭晓明 |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

在一个多元而法治的国家,自尊不仅是个人立身之本,更是国家立国之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尊严则体现为政策的独立、公正与理性。即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加拿大也不应通过羞辱他国、煽动恐惧、贬低不同声音的方式,来制造“团结”的幻象——面对中国这一全球性大国,加拿大若以谣言为依据、以偏见为前提制定外交政策,不仅有损国家的战略格局与国际形象,更将腐蚀国内社会的法治根基。一个不能维护法治的国家,也无法保障人权;一个失去外交理性与自尊的国家,也难以在世界立足。

加拿大华人传承国粹缅怀华工逾三千人参加国庆游行-中国侨网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加拿大与中国之间拥有55年的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同为联合国成员国,并在多个国际机制中展开合作。加拿大政府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是国家对国际社会的承诺。然而,近期国会辩论和政治表态中出现了违背这一立场的言论,例如以“台湾是一个国家”为前提展开政策讨论,这不仅削弱了加拿大外交政策的一致性和公信力,也使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显得摇摆不定、缺乏战略定力。

与此同时,加拿大政坛内部分重要人物,如总理卡尼,试图依托欧洲力量,对抗来自美方的压力。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欧洲国家在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硬对抗时,也显得难以形成有效制衡。卡尼更是在近期宣布放弃对美国的关税制裁,并拒绝公布今年的财政预算,引发市场和舆论对加拿大经济前景的担忧。这一系列举动不禁令人质疑:加拿大经济是否已经不堪一击?在此背景下,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加拿大是否应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以中国这样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战略伙伴,或许能为加拿大注入新的活力,弥补在对美和依赖欧洲两难局面下的政策空缺。

在这类争议中,加拿大华裔群体常常成为“替罪羊”。许多华人不仅熟练使用中英文媒体,还与祖籍国保持联系,往返于中加之间,具备独到的跨文化视角。毫无疑问,他们是加拿大社会中最了解中国国情、最具有国际视野的人群之一。然而,每当华人提出理性看待中国的观点时,便容易被污名化为“外国代理人”。这种轻率的标签化,不仅加剧了对华人的结构性歧视,也削弱了国家决策中应有的多元声音和深度思考。

加拿大历史上对华人的歧视并非偶然。从建设太平洋铁路时依赖华工,到历史上的排华法案,加拿大曾因短视和种族偏见而付出沉重代价。今天,这种对华人的忽视仍在影响国家战略。忽略华人群体丰富的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现实的深刻理解,不仅让加拿大在全球博弈中失去了一个重要智库,也使得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少了一份务实和全面的考虑。

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全球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全球性力量。试图通过否认、贬低甚至敌视中国来制定对外政策,已显得既不切实际也有损国家长远利益。当前,加拿大面临着欧美之间的两难局面和美国内部政策的强硬,而放弃对美国关税制裁、延迟公布财政预算的举措,更是暴露出加拿大经济的脆弱之处。在这种情形下,加拿大若能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构建双边合作,或许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国际空间。一个拒绝了解现实、固守冷战思维的国家,很难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立足。

更令人为之忧虑的是,无论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面对特朗普对加拿大的歧视性关税,加拿大有影响力的政客都一致坚持联美制中的地缘政治策略,潜意识中将加中关系简单定义为“敌我矛盾”。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不仅危险,也极不负责任。它将国家拖入一种情绪化对抗中,破坏了政策制定所需的冷静和理性。加拿大在这个快速变局的世界里,更需要的是包容多元、兼听则明的战略眼光,而不是简单的敌我划分。

华裔群体绝非“外国代理人”,而是构成加拿大社会多元体的重要部分。他们的理性声音和深刻见解,不应被忽视,而应成为国家战略思考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尊重法治、坚守外交承诺、倾听多元声音,这些不仅是维护国家自尊的体现,更是提升国际地位、保障国家利益的根本所在。只有在理性与公正的基础上构建对外政策,加拿大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尊严、有远见,并在新时代国际舞台上稳固立足的国家。

 

Fungo Ads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自尊、理性与国家利益:从华裔视角看加拿大对华政策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