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51拍摄

被称“有效、关键”的移民通道遭取消
该项目自2020年启动,为肉类加工、蘑菇及温室种植、畜牧业等领域提供稳定的永久居民通道,专为那些从事全年、全职工作的临时外籍劳工设计,以缓解农业食品行业的长期用工荒。
项目自设立以来共接受了5,233名农业食品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成为永久居民,拒签399人,有126份申请被撤回。而随着今年配额(1,010个)在2月用尽,该项目正式画上句号。
康尼斯托加肉类公司(Conestoga Meats)CEO阿诺德·德朗(Arnold Drung)表示:“这个项目非常成功,不仅对我们的外籍工人有益,也对本地员工、公司、农民和地方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工签被拒比例升高,劳动力严重告急
不仅如此,行业人士表示,自去年下半年起,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可·米勒(Marc Miller)开始限制外劳数量以来,新工签申请与续签的拒绝率持续攀升,导致农业领域缺工问题雪上加霜。
2023年,加拿大农业与食品加工行业共依赖超过115,000名外籍临时劳工填补人力缺口,其中农业生产领域就雇用了约70,000人,食品与饮料制造行业则约有45,000人。
目前,随着Agri-Food Pilot取消、工作签证审批趋严,农业企业纷纷表示将难以留住工人,不仅影响农业产出,更威胁到从农田到超市货架的食品供应链,尤其是在美加贸易战背景下更显脆弱。
移民部回应:项目“到期”,尚未决定替代方案
加拿大移民部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经济试点项目最长只能持续五年,不能延期”,并称目前正在评估该试点成果,探索为不同技能等级的工人提供永久移民的常设通道。
但批评者指出,类似的“外籍看护人员试点计划”自2014年以来已被替代两次,为何对农业食品领域却不给予同等重视?
加拿大蘑菇种植者协会人力资源专员珍妮特·克雷登(Janet Krayden)表示,自去年秋季以来,会员反映的工签被拒问题激增,她每周接到三起以上相关投诉,远高于此前每月两起的频率。
“我们的人力短缺是被政府承认的,但却被套进了限制移民的框架中——这不应适用于农业和食品加工,特别是在这个国家还希望吃到‘本地种植’食物的情况下。”她说。
加拿大肉类委员会(Canadian Meat Council)的劳工代表劳伦·马丁(Lauren Martin)则指出,加拿大人普遍不愿从事繁重、且多数位于非城市地区的肉类加工工作,正因如此,企业迫切需要能留下来的外劳作为“常年、稳定的员工”。
“我们的工厂是工会化的,雇主不是要找来来去去的临时工,而是需要能留下来的、长期的员工。”马丁说。
外劳无身份难维权,企业招聘也受限
代表加拿大农业领域超2,000名会员工人的食品与商业工人联合会(UFCW)也表示,移民身份是保障工人权益的第一步,没有永久身份,外劳就容易沦为受剥削对象。
移民顾问亚当·琼斯(Adam Jones)进一步指出,在疫情期间,加拿大允许食品企业雇佣的外籍工人上限从员工总数的20%提高到30%,如今又调回20%,导致许多企业无法为现有工人续签工签,被迫送他们离开。
此外,虽然政府表示有其他永久居民通道可申请,但业内指出,这些通道对语言和学历要求更高,许多最需要的基层工人无法满足。
琼斯总结道:“这些工人并不是没有技能,只不过他们的技能不被计入评分系统。问题是,谁来养活全国人?如果加拿大真的想恢复制造业,那这些基础岗位谁来干?”
“农作物烂在地里,工人流失回国”
Janet Krayden警告称,工人签证被拒已开始导致农场直接损失:“有的农民眼睁睁看着蘑菇烂在地里,没人采。”她还提到,菲律宾、越南工人遭遇“大规模拒签”的现象越来越多。
专家与行业代表普遍呼吁:政府应将Agri-Food Pilot升级为常设移民通道,否则不仅影响食品安全,更是对本国农业经济的自我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