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尤里·鲍里索夫5日表示,俄罗斯正考虑与中国合作,于2033年至2035年期间开始在月球上建造一座核电站。他说,基于此,有朝一日人们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定居点。

俄将建造核动力货运飞船

路透社报道,鲍里索夫表示,俄罗斯和中国一直在共同开展月球计划,莫斯科能够贡献其在“核空间能源”方面的专业知识。

他说:“今天,我们正在认真考虑一个项目,即在2033年至2035年的某个时间,与我们的中国同事一起在月球表面安装核动力装置。”

鲍里索夫称,太阳能电池板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力为未来的月球定居点供电,而核电却可以,“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它应该以自动模式完成工作”。

此外,他还谈到俄罗斯将建造一艘核动力货运飞船的计划。他表示,除了如何冷却核反应堆的问题外,该项目的所有技术问题都已解决。

据悉,俄罗斯的“月球-25”号探测器去年失控坠毁,这是该国47年来的首次月球任务。

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在6日进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俄罗斯考虑和中国在月球建造核电站一事进行提问。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你这个问题我不了解有关情况,建议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询问。”

2023年8月11日,俄罗斯发射“月球-25”号月球探测器。(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俄月球合作有序推进

中俄月球合作目前正有序推进。新华社此前报道,2020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航天机构确定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

2021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

2021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发布,声明展示了中俄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当时表示,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是中俄两国为推动联合国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新的重要贡献。

俄罗斯《消息报》称,俄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认为,与中国联合建设月球科研站对俄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当前俄罗斯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在月球上建造科研站。

月球驻留时代已来临

《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月球是宇宙海洋中离开地球这个陆地后的第一个岛屿,地月距离只有38万公里,是地球与火星距离的1/100至1/1000。在人类当前掌握的科学技术下,利用火星仍然是遥远的展望,月球才是当下触手可及的现实,它不仅是理想的科研基地,也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宝库。

之前的人类探月任务都属于单次探测任务模式,即每次任务设定一个目标,配置相应的科学载荷,任务周期相对短暂、任务之间缺少协同。而建设月球科研站这样中等规模、试验型的月面设施,转向相对集中建站、长期驻留、可持续探测的模式,任务之间的协同便会大大增强,模块之间的物质、信息、能源交换急剧增多,将为人类认识月球、利用月球提供更高效率、更有效益的方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