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批准了支付宝(中国)的实际控制权变更,由个人控制变为关联公司互相交叉持股,成为企业法人。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它会带来哪些影响?
无实际控制人,会给支付宝带来什么影响?
央行同意支付宝无实际控制人,这里面的意思是,央行认可支付宝在其内部或权益结构上没有明确的个人或团体能够直接或间接掌握、控制或占有其实际所有权或控制权。
企业没有实际控制人,意味着没有决策核心,大事小事都是所有股东商量着来,所有的重大决定都要经过股东投票决定,由更多股东来承担相应的责任,更加公平公正。没有核心,意味着人人都是核心。支付宝的任何决策都不会再听任何一个人的,支付宝背后的蚂蚁集团,还有与它们强相关的恒生电子,国泰产险,不再有姓了,未来支付宝的任何一个决策都需要由一个复杂得多的大集体,经历一个复杂得多的决策流程来决定。
这意味着支付宝未来在法律透明、合规性和风险防范性上进一步加强,以后的支付宝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分布是透明的,不存在实际控制人隐匿或模糊的情况。支付宝未来在金融领域中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也会在央行监管和支持下运营。
这种方式的坏处,自然是降低运营效率,但从好处方面来看, 决策将更透明、更谨慎、更照顾股东利益。没有实控人,谁都没法做主,决策偏向低风险,走稳健运营之路。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蚂蚁集团上市的障碍排除
实际控制权的变更,向更为规范的企业法人方向转变,可以更好地适应上市的监管要求。估计明年可以在两地上市。不过鉴于蚂蚁现在的运行模式,高估值肯定不存在了。
如果按之前的估值来算,是重大利空;如果按上不上市来算,则属于利好。
事实上,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实控人与公司好不好没有必然联系,典型的是苹果公司,苹果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才25%,最大股东领航集团持股6.63%;第二大贝莱德集团持股4.29%;巴菲特持股2.52%列第五,已故创始人持股0.585%,列百名之外。而可口可乐的股权结构比他还分散。
没有实控人,公司走民主稳健发展之路,它更加符合当下国家的相关政策,这对于支付宝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帮助。虽然对于大股东进行了限制,但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运作规范,公司的治理应该没有问题。
从坏处方面来看,股权结构的分散也可能导致股东之间产生分歧和利益冲突,增加了公司运营的不确定性和扯皮的现象。
从普通消费者角度来说,这意味着支付宝里的钱更安全了,不用担心马云个人或阿里出事后,钱取不出来。
给银行股带来利好,为为央行“数字货币”推广扫清障碍
事实上,这个消息也对银行股带来重大利好,银行不再会被互联网巨头的网络支付业务所颠覆,而是由“一赢多输”变为“多赢”局面。
此外,支付宝变成无实际控制人可能与数字人民币的推进有一定关联,如果支付宝没有实际控制人,数字人民币可能会更加便利地接入支付宝平台,从而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更多的支付选择。它为央行“数字货币”推广扫清障碍。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有银行的估值将得到有效提升。
支付宝变更无实际控制人,避免地产爆雷现象在支付行业重演
我们不能忽视支付宝给我们的生活便捷性带来的巨大改变,当年银行和线上平台之间的转账提现,有时候要1-2天才到账。那个时候银行几乎是不待见线上的支付,是支付宝找一家家小银行单独谈,单个突破,那些理财基金也完全看不上小基民几百块小钱的。扫码支付更是想都没想,当年余额宝因为收益比银行高,银行甚至出来跟支付宝开撕,支付宝当年承诺,出了问题支付宝全额赔付……
支付宝做为国民APP,对国民经济的渗透,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笔者认为,这种决策的背后,或许是为了避免类似地产行业爆雷现象在支付行业重演。
从恒大到碧桂园,从地产行业爆雷引发的连锁金融风险正在引发从上到下的反思与重视。
从地产行业的管理层与实际控制人的做法来看,他们做了什么呢?恒大危机爆发之后,许家印仍在转移资产,包括被怀疑在公司破产的边缘与前妻丁玉梅“技术性离婚”,将大量资产转到丁玉梅账下,与实控人在危机中应有的责任担当方向背道而驰。
而碧桂园爆雷之后,也是利益最大化保全其自有资产的策略,把自己的资产隔离——公司是公司,个人是个人。
如今,从恒大到碧桂园的烂摊子,带来的影响非常大,解决起来非常麻烦,也在考验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支付宝这种金融平台,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资本的良心,当初证监会拒绝蚂蚁上市所给出的原因是,蚂蚁高达50~100倍,远超过普通金融公司的3~5倍杠杆,而且按照法律规定金融企业上市需要保证资金充足率达到30%,但蚂蚁却不足1%。而这背后的股权架构中,也是马云一人说了算。
当初国家强制不允许外资掌控支付平台,支付宝是国家帮马云独立出来的,于是才有马老板独占支付宝。如今以支付宝这种体量,如果类似爆雷风险发生,引发的金融风险是倍数级的,因此,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也是一种防范未来风险的稳妥策略,融入国家的战略决策中,这是历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