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店的小哥给吃火锅客人跳了段“科目三”,开心之余顾客将所拍视频上传网络,没想到竟然火了。
但更没想到的是,海底捞的这一跳,随着热度发酵,舆论面更多的是毁誉参半。
最开始那位小哥给客人跳科目三,我相信初衷是展现自身才艺同时让爱热闹的顾客开心,一举两得并无心理压力。对此不但顾客满意给好评,据报道海底捞门店还奖励了小哥三千块。
随着海底捞跳科目三火遍全网,不少顾客到了海底捞门店就问有没有科目三表演。一下子让连锁经营管理者发现了卖点,复制推广是基本功,压力直接给到各个海底捞门店。
最开始小哥的那段科目三倒是没什么,跳就跳吧,可发酵到后面就逐渐变味了,土味舞蹈从科目三更新到“擦玻璃”“Kpop”之类,我也不懂这俩词是啥意思,大概就是怎么搔首弄姿怎么来,反正看着不像正经吃火锅倒像是夜场擦边。
且不说吃火锅的经常是拖家带口,就算是正常成年人,怕是多数也不大能接受在公共场合吃着火锅看着擦边的骚舞吧?像燕大本人,涮火锅的时候特不喜欢旁边站人,自己想涮啥涮啥。
当然,有的人就好这口,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要我说,吃着火锅唱着歌没错,吃着火锅并以欣赏人体艺术的角度去看艳舞也行,但请在私人空间,别在大庭广众,就跟别在公共场合抽烟一样。
有人不明所以,表示海底捞服务人员跳科目三能拿奖金,员工加薪客户开心,有什么不好的?
这种想法颇有点一厢情愿。
就跟有的企业不来实际的却爱搞年会一样,打工人多数都烦这个,说是开年会让大家聚聚、乐呵乐呵,但是呢,开年会却让员工出节目,就跟六一儿童节让小朋友演节目给校领导看一个熊样。
大老板和管理层拍脑袋,底下员工在百忙之余还得被强迫着参与,他们不是演员,他们只是拿钱干活的打工人,不但要忙活本职工作,还得安排自己歇息时间排练和克服上台紧张心理,至于说加薪加奖金,那更是扯淡。
有记者采访一门店海底捞员工,员工称门店内卷让人疲惫,一开始员工跳科目三没有额外奖励,因为这并不是海底捞官方活动,现在他们门店跳科目三也只是奖励一些积分、饮料等,更多是精神奖励,不会体现在工资上。
所以,真实情况并不像有些观众脑补的“员工加薪客户开心”!大多数是门店之间内卷压到员工身上的任务,客户开心不开心不知道,反正员工是没几个真开心的。
今天我还刷到一则评论说,看着海底捞成员冷脸跳完科目三,毫无快乐可言,我一搜,还真有。
满脸的被迫营业,看着让人难受。
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为难同是最底层的打工人呢,我理解不了。
如果非要跳的话,我就想问问这些门店的管理层、海底捞的管理者,你们为啥不自己跳?
用积分和饮料就让员工跳,那甩给你两瓶饮料,能不能跳?
五瓶,能不能跳?!
我犹记得几年前海底捞服务给我的感受还是由内而发的热情洋溢,现在看到这副冷脸跳舞让人感觉贼不舒服,但完全不怪员工,员工只是被迫营业。
做火锅就好好做火锅,非不务正业把员工搞得身心俱疲,这种累不是工作累,而是心累,本来做服务员就一刻不得闲,没顾客也得站着而不能坐着,非得逼着员工跳舞,结果就是员工身心俱疲。
至于顾客感受,顾客是来吃火锅的,绝大多数顾客并不会真在意是否有这类意料之外的节目,而且很多人并不喜欢在陌生公共场合面对这类活动和喧嚣。
大多数人去吃火锅还是奔着跟家人跟朋友一起吃东西去的,最重要的食材品类多、品质好,想涮啥就涮啥,然后没事别打扰我们开涮。
海底捞被卷上风口浪尖实际上是把那些不是服务的“服务”当成了服务,这一点人民网的热评直指本质:跳擦玻璃舞被指低俗,海底捞是否“捞”出了界?
服务业做服务本无可厚非,但过度服务和把不是服务的“服务”当成服务无疑是本末倒置的,这就难怪舆论上毁誉参半。
说到底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上来,火锅店吃火锅,最重要的还是食材、价格、品质等等,这些,一是要食材好,二是要味道好。
火锅的世界本就竞品众多,任何火锅品牌都极其重视服务,否则就无法立足,这一点上海底捞一直是很多品牌学习的榜样。
而另一家火锅品牌巴奴,却将把重点放在产品上,通过产品主义理念走出了另一条不同的路,他们认为餐饮的服务应该是为了让顾客享受到更美味的产品而产生的服务,否则就会本末倒置,让餐饮最终走入误区。
海底捞是顶流,但智者千虑尚有一失,或许它也要突破自己的围城,下沉到基础层面,回归到产品品质、数量、口味等等的主路上来。
毕竟这些才是一家餐饮连锁巨头能够长久立足的根本保证,而能够让顾客长期光顾一家火锅品牌的,也只有品质而非一时的跳舞。
如果非要搞“科目三”这种节目,个人觉得最好在门店单独隔出空间,单独给员工奖金,按需提供。
餐饮这行,没有不败的神话,热点是好,但有时候非把热点铺到门店、弄巧成拙搞成败笔,那无疑是砸自己的锅。
行业竞争加剧,经营企业如履薄冰,此时更不能出昏招烂招。
要不然,狼多肉少,自身破绽就是对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