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本学术专著《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繁体版这个月在加拿大正式出版!该书是根据202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简体版经稍加修改後而成,符合海外华裔老侨、港台移民的传统阅读习惯,与早前已经出版的简体版一起,构成了对中文读者群体的全覆盖,让世人更方便、全面地了解加拿大华人的百年历史,以及中国人在不同历史阶段移居加拿大後艰难曲折、改变命运,融入主流的过程。
这套轰动海内外史学界,被誉为海外华人当代史「拓荒性」著作和加华历史「百科全书」的学术巨著,它的内容和最大特点是什麽?为什麽要出版繁体版?在加拿大开展华人华侨历史抢救性发掘和研究会遇到什麽样的困难,又该怎样应对?加拿大华人应该怎样看待和认识这段历史?《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作者之一的贾葆蘅女士与《加拿大商报》记者的一番访谈对话,或许给出了答案和启发。
本报记者:马克 图片提供:贾葆蘅
■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繁体版。
■贾葆蘅、丁果去年11月12日在温哥华的新书发布会上。
■ 华人璧诗资料来自黎全恩
记者:今年是早年加拿大联邦政府颁布禁止中国人入境和移民的《排华法》100周年,从联邦参议院到各级政府、到民间都将有一系列纪念活动,对过去的这段黑暗历史和歧视性法案进行反思反省。这个时点上,在加拿大出版发行《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繁体版有什麽考虑?
贾葆蘅:我们去年11月12日在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文物馆举行《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新书发布会时,加拿大政界、文学界、艺术界、传媒界、教育界、商界、中医界和社区人士等均有出席,参会之人几乎坐满了整个大厅。事後还听到有些人因为在文化中心外面没有找到文物馆,遗憾没能参加;而我们当天带去的书籍也全部卖光了,甚至还有些人找到我,询问怎麽可以买到该书。会议结束後有朋友告诉我,有些人询问有没有繁体版?他们想买繁体版的《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我们都知道,从台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地来到加拿大的华人移民,为数不少,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带著中华文化烙印,他们习惯阅读繁体版中文书籍,因此,我们《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作者之一丁果先生就有了出版繁体版的想法。他认为简体版《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在中国发行,繁体版在海外推出,简、繁体两个版本在世界各地呈现,读者群也会增加,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书去更深了解加拿大华侨华人的贡献。因此,由研究康有为和康同壁的专家张启礽把该学术专著的简体变成繁体,并加以排版和设计封面,我们经过再一次修正,最後推出了这个繁体中文版。但由於经费问题,出版的书籍数量不是很多,如果有读者愿意购买繁体版书并具有一定数量的话,可以直接与出版社联系。
■ 1945年9月26日,加拿大皇家空軍頒給黃國雄的証書。
■ 与二战华裔军人黄金焕。
记者:我们知道这本学术巨著曾被评为人民出版社十大最佳书之一,在海内外史学界享有很高学术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是什麽?其最大学术价值有哪些?
贾葆蘅:《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全书分为社科卷(上)、(下)和文教卷(上)、(下)四卷,共有164万字。其中社科卷主要涉及移民历史和政治範畴等内容,如华埠发展、加拿大排华史等;文教卷则侧重诸如文学、报刊、戏剧、建築、中医等文化内容。作者团队有黎全恩、丁果、贾葆蘅。社科卷和文教卷分别由黎全恩和丁果两人领衔。由於该书时间跨度到21世纪,可谓是海外华人当代史的「拓荒性」著作。最大特点是以史带论,纠正了加华人历史研究中的一些谬误,增加了一些珍贵历史史料并填补了一些空白。 能与大名鼎鼎的「唐人街研究之父」黎全恩教授和「加拿大著名评论家」丁果先生合作是难得的机缘,他们都在诲人不倦地教导我,使我一步步踏进了移民历史研究的领域,少走很多弯路。
记者:这本160多万字学术巨著耗时十多年时间才完成写作,历经大量史料收集、现场调研、人物访谈、资料查證等工作,困难一定不少。你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又是什麽,怎样解决?
贾葆蘅:在这十多年写作过程中,我也是历尽艰辛,要说困难,其实有好几方面:第一是资料查询问题。蒐集分散在加拿大各地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史料,并对各种珍贵文献进行甄别、比较、筛选、分类、统计和研究,进而形成一个前後对应且完整的论證体系,异常艰辛。在这一点,我们得益於黎全恩教授50多年耕耘积累的史料,如果没有这些史料,我们不可能在十几年间就推出《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可以这样讲,有时候光查找一个注解,就可能要花几个月或几年时间。同样也得益於丁果先生的理论分析,他凭借多年学术耕耘将华人历史研究纳入加拿大主流历史研究。这套学术专著有黎教授50多年耕耘的结晶,有丁果先生叁、四十年研究的心血,有我十多年呕心沥血的付出,至今我仍然觉得亏欠家人的是这十多年中我们全家从未有过一次外出旅游,只是我一个人在加东加西唐人街作调研。我们叁个人加起来耗费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才有了这部学术专著;第二、史料问题。并不是所有社团都愿意把珍贵的史料全部公开,遗憾的是目前有些珍贵史料正逐步消失或遗失,原因很多。加拿大著名学者、维多利亚大学历史系陈忠平教授曾经指出这个问题,他呼吁社团能够把所有史料公开,供学者研究使用;第叁是资金问题。在这十多年研究过程中,调研、查找资料、采访等都需要资金,可是我们没有课题经费。我们是觉得这件事有意义,自己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的。十年如一日,没有项目资金,还要呕心沥血写作,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家人都要为之付出。要想把几方面都协调好,需要克服诸多困难;第四、学术规範问题。我们在华夏出版社出版简体版时,遇到了一个水平高超的责任编辑。她严格按照学术规範核对稿件,但是我们遇到了挑战,比如学术统一问题,就举加拿大华文报刊例子,来自中国大陆移民和留学生所使用编排手法和理念推出来的报刊,与来自港台地区移民刊发的报刊不完全一样。介绍这些华人报纸时,没法完全统一,而无论是华文教育、华文文学、华人艺术、华人社团等领域,相关机构在介绍自己团体也好,学校也好,刊物也好,介绍方式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格式,甚至有些报刊标题,责任编辑都认为生硬。中华文化延申到加拿大,存在於多元文化区域之间,甚至由华侨文化变成华人文化,很多方面发生变化,为此我们双方要花出很多时间协商、修正和调整;第五、华人移民史研究问题。从网上和报纸上可以看到一些关於加拿大华侨华人历史的相关文章,但有不少内容是错误的,没有认真考證。移民史研究领域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有耐得住寂寞、坐冷板凳的精神。需要研究者高强度的付出,包括身体超负荷运转(大把的血汗及身体体质下降)。研究者不仅需要查阅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侨社侨团等处的移民档案和中西文献,还要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复印、借阅私人文件等,同时还要对各种口述史料、历史文献进行甄别、筛选、比较、分类、统计和整理,有的地方需要多次调研,有些史料需要反复考證,才能为所书写历史的准确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与温尼伯著名侨领余岳兴医生及颜国华。
■贾葆蘅与黎全恩教授。
记者:《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写的是华人华侨历史,可以说是为加拿大华人树碑立传,应该得到华人社区的广泛支持。您在调研过程中接触到大量华人和社团,有什麽看法或感觉?
贾葆蘅:是的,这本书是得到华人社区广泛支持、帮助才得以成功的,尤其是老侨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很多老侨已经走到人生的晚年,极其愿意把自己家族历史、自己知道的历史讲述出来,希望後来者能够记录下来。在早期华人社区历史中,社团发展初期是为了联谊乡情、亲情和守望相助,它是华人社群在加拿大生存的中流砥柱;进入21世纪,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留学生来到加拿大,华人移民中专业化层次不断提高,很多与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专业社团、智库蓬勃发展。当然随著中国投资移民的不断增加,他们也先後成立商业社团和专业人士社团,像加拿大中国商业协会、中加建築协会等。现今侨社除了传统社团之外,还有政治性团体、同乡会、服务协会、基金会、文艺团体、书画团体、青年团体、妇女团体、体育团体、联席会、联合会、慈善团体、校友会、科技团体、智库、文化交流机构、文学团体、历史团体、教育协会、笔会、商会、医疗团体等等,种类越来越多。新形势下专业人士团体的出现,完全突破以往自发、松散的格局,以其独特性,向著政治、经济、教育、商业和文化等多方位发展。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社团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比较频繁。现在的侨团具有多元化、专业化、进一步本地化、规模化、国际化、日渐融入所在国和积极支持华裔参政议政等特征,但侨团也有一些问题。现在加拿大华人社团云集,大量高端华裔人才的专业组织不多,就算有些组织壮大起来,也会因各种因素、各种挑战使组织的凝聚力有限。侨团存在著一百多年来难以改变的「一盘散沙」局面,「侨领们」有些时候想法不一、各说各话,甚至内鬥,由此难以形成长期的共识。我先後在加拿大东部和西部调研,得到过很多侨社的支持和帮助,但也遇到过以各种理由推托的情况。在调研中寻先侨後代以及相关人士後,要想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得到所需史料,很多时候要有一段良性的互动才能实现。当然如果有重要人士或相关人事司加以介绍,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只是获得准确详实资料的开端。一般在采访之前,我要花心思研究所采访的对像,努力学会与不同社区、不同社团的人士沟通。我是以独立身份去采访,因为不同社团、不同人士之间可能会有矛盾,如果没有釐清这些关系,搞不好人家拒绝采访,而我还不知道为什麽。
■采访多伦多华人侨领。
记者:书写过去的历史会对今天的社会及华人会带来什麽启示?该怎样做才能在加拿大成功地推荐华人自已的历史和贡献,让主流社会正确认识华人社会?
贾葆蘅:早期华侨华人移民到海外,大都饱受歧视、艰难立足,但即使在惨淡谋生的情况下,依然不忘中华文化传统。他们看中文报纸、听中国戏剧,更重视华文教育,因此中文报刊、中文戏班和中文学校遍布加拿大。书写和知晓先侨历史,可以使今人更加了解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走向加拿大的艰难曲折,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奋鬥经历。深思历史,汲取宝贵经验,才能更加全面了解当今社会,使华人明白在加拿大政治舞台的成功还任重道远。另外不要动不动每做一件事情就想名扬海内外,我们要把所做事情,哪怕一件小事都严谨认真做好,再向主流社会介绍华侨华人贡献,并用主流社会易於接受的方式宣传与介绍,我认为这样效果会更好。
■采访先侨后代、加拿大勋章获得者蒋扶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