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WTO)对美国第15次贸易政策审议当地时间14日、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美方收到了来自30多个成员方的2000多个问题。

1053974123245604864_m1gwc

图为2020年7月16日在日内瓦拍摄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外景。(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国继续积极使用反倾销税

上海第一财经报道,WTO贸易政策审议是与谈判、争端解决并列的WTO三大功能之一,目的是增加各成员的贸易政策透明度,评议被审议成员经贸政策动向等。上一次对美国的审议是在2018年12月。

本次WTO的审议报告显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9%,2021年增加到3.6%。

由于进口大幅增长,2018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为9460亿美元,2021年增至1.18万亿美元,创同期最高水平。贸易的主要产品,以及美国贸易的主要来源地和目的地,在此期间没有发生显着变化。

审议报告显示,美国继续积极使用反倾销税(AD)。2018年至2021年间,美国发起178起反倾销调查。截至2021年底,针对58个贸易伙伴的进口反倾销税从2018年6月30日的340个增加到489个,其中48.0%用于钢铁产品上。到2021年底,反倾销措施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4年,低于2017年的11年。截至2021年底实施的169项反补贴税(CVD)措施中,约46%用在了钢铁产品上。

同时,美方还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对出口管制制度进行了多次修改,例如,涉及对弹药、两用货物和技术以及导弹技术的管制变化,以及对特定国家或实体的制裁或禁运。为应对疫情,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美国还对某些稀缺的关键健康和医疗资源实施了临时出口限制。

欧盟等方担忧《通胀削减法案》

借此审议机会,欧盟等在内的各方都表达了对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的不满。

《通胀削减法案》将于2023年生效,其中对于在美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件有新规定。当前美国对购买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而该法案对这一税收优惠的资格进行了修改。

修订后的抵免资格取决于三个条件:汽车的最终组装是在北美进行的;汽车电池关键矿物要有一定比例来自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伙伴,或在北美回收;电池组件有一定的比例是在北美制造的。不满足要求的企业只能获得一半的税收抵免。如果电池中含有的任何关键矿物是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则会取消税收抵免资格。对此,各方忧虑未来这些激励措施会在全球激起补贴竞赛,并扭曲市场。

英国在会上发言表示,唯一的“严重担忧”与《通胀削减法案》有关,因为这会无意中损害英国企业,并影响电池、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全球供应链。

英国表示,确保不破坏对我们所有人都至关重要的贸易联系和关键行业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利益,我们希望实现净零排放。

同样,欧盟也称,对美国贸易政策中一些强烈的对内倾向的影响表达担忧,这些倾向有利于美国国内部门利益。

欧盟表示,虽然最近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是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但该法案提供的许多慷慨补贴使竞争环境向有利于汽车生产等关键行业的美国生产商倾斜。

欧盟认为,某些补贴依赖于国内商品或投入的生产,具有歧视性,需要与美国的WTO义务相协调。同时,欧盟认为该法案有可能对欧盟和其他WTO成员造成损害,并使美国纳税人和消费者的绿色转型成本更高。

日本也表达了对《通胀削减法案》的担心,严格限制优惠待遇的做法最终会损害所有人的利益。鉴于该法案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以及与WTO协议的一致性问题,日本提交了关于《通胀削减法案》指南的公开评论,并与其他贸易伙伴政府进行了意见交流。

 

中方向美提312个问题

中新社报道,中国商务部世贸司负责人17日称,中方已分两批向美方提出312个书面问题,主动表达关注,反映企业诉求。

世贸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介绍说,此次审议是时隔4年WTO成员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全面集体评议,各方高度关注。会上共有65个成员发言。其中,中国常驻WTO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李成钢在审议会议上代表中方发言。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巴西、南非、土耳其等成员也在发言中就美相关贸易政策措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系统性影响表达了关注。

同时,WTO 32个成员向美方提出超过2000个书面问题,涉及美近期出台的《通胀削减法》《芯片和科学法》及其相关措施与WTO规则一致性、美政府采购政策、泛化国家安全等。WTO成员对美国经贸政策的审议关注是有一定共性的。根据规则,美方有义务对有关问题作出书面答复。

该负责人表示,审议中,中方发言列举了美出台大规模歧视性补贴政策、依据“301条款”单边加征大规模高关税、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做法,指出美背离多边贸易体制,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该负责人称,按照WTO规则,中方已分两批向美方提出312个书面问题,主动表达关注,反映企业诉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