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杂志也对卡梅隆进行了专访
前不久,《GQ》杂志对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专访发表了,里面提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让观众对这位传奇导演有了更深认识。
首先,当然还是即将上映的《阿凡达2: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卡梅隆说这是电影史上最贵的电影之一,要想不赔钱,需要成为电影史上第三或第四卖座片。
但是,他也说《阿凡达3》已经拍完了,《阿凡达4》的第一场戏也拍完了,《阿凡达5》只有剧本……
所以,如果《阿凡达2》票房失利,《阿凡达3》还会如期上映,但整个系列会从五部曲缩水为三部曲。
当然,这种情况未必发生,只是说卡梅隆把两种情况都考虑到了,不想让这个故事烂尾。
《阿凡达》的灵感来自做梦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阿凡达》成功后,有人控告卡梅隆剽窃的新闻,这些官司最后以卡梅隆胜诉而结束。
卡梅隆说,《阿凡达》和潘多拉星球的创意其实来自于他青少年时的梦,一般人做完梦就忘了,他则因为激动而把梦境里的那些奇思妙想给画了下来。这些他19岁画的草稿最后成为他胜诉的关键证据。
卡梅隆形容“梦”是他的私人电影放映室,它比任何一家流媒体平台都好,因为它每晚都有新节目,而且都是免费的!
定居新西兰
疫情开始后,为了制作电影《阿凡达》更方便,卡梅隆和他妻子苏茜(Suzy Amis Cameron)放弃了加州马里布的家,常年待在新西兰。
他们搬进了2011年买下的农场,这里位于威灵顿以东,占地5000英亩,一边是海、另一边是湖,还能眺望远山,环境绝佳。
他本想把这里开发成一个“伊甸园”,种满各种水果树和农作物,向公众开放,给人们一个吃喝玩乐的地方。但后来放弃了,因为这里距离最近的城市也太远了,根本没有多少人会来。
现在卡梅隆夫妻在农场里种了大麻和有机蔬菜,据说他们家已经成为新西兰最大的有机芥属植物(包括花椰菜、西兰花、甘蓝)供货商了!
农场毕竟偏远,所以卡梅隆在威灵顿市区也有一个简单的住宅。这里距离给《阿凡达》做特效和后期的Wētā公司很近。
偶尔,卡梅隆也会飞回到洛杉矶,但现在的他已经无法适应那里的生活了,甚至觉得自己在洛杉矶住了那么多年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有一样东西是新西兰没有的,那就是突击步枪。卡梅隆在洛杉矶的时候,曾找美国的一个冠军枪手Taran Butler学习射击,那个人曾训练过《疾速追杀》中的基努·里维斯,卡梅隆是他第一个好莱坞客户,学了差不多三年。不夸张地说,卡梅隆现在是一名比赛级的枪手——
——但在新西兰,突击步枪是被禁止的,卡梅隆完全不用考虑这些,所以也就放弃了这一爱好。
素食主义者
68岁的卡梅隆每天4点45就起床了,早上会练一下跆拳道,然后就开始工作。卡梅隆喜欢挑战,拍摄《阿凡达2》会遇到各种难题,都需要他来解决,但他乐在其中,经常工作到深夜。
但他也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差不多十年前,他和妻子做出了这个决定。
卡梅隆认为人类吃肉不是生理必须,而是一种选择。2018年他还制作了一部Netflix纪录片《游戏改变者》(The Game Changers),说的就是一些运动员在转为素食后,仍然保持、甚至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成绩。
卡梅隆做事总是做到极致,在素食方面也一样。在仔细研究了豌豆蛋白(pea protein)的方方面面后,他和妻子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投资建设了一家豌豆蛋白工厂,后来出售了出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都知道卡梅隆自从拍了《泰坦尼克号》(Titanic)后就喜欢上了深海潜水,但你知道他还差一点上了太空吗?
在《泰坦尼克号》成功后,卡梅隆决定上太空拍部纪录片。他一开始找了俄罗斯,对方同意让他上米尔空间站(Mir)。然后,他又找到彼时NASA的管理人——Daniel Goldin,后者正负责监理国际空间站(ISS)的组装。
卡梅隆提出想上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区域,Goldin问他为什么要去。
卡梅隆说,火星就是未来,前往火星需要长时间的太空航行,我真正想看的是人在太空生活期间的各种drama。
Daniel Goldin没有同意他上空间站,只同意用航天飞机把他送到太空俯瞰一下地球。
卡梅隆不是一个轻易妥协的人,他毫不退让:要么去太空站,要么就拉倒。
最后Daniel Goldin实在拗不过他,将他加入了上国际空间站的等候名单。卡梅隆还去了休斯顿,接受了上太空的准备训练。
谁知接下来就发生了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发射爆炸的事故,机上7名航天员全数罹难。
那是2003年的2月1日,事故发生后,卡梅隆还参加了牺牲航天员的追悼会。但是他上国际空间站的计划也泡汤了,因为这次事故,NASA当时取消了所有的太空任务。
然而,卡梅隆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因为没有上太空,他才开始投身电影《阿凡达》的制作,而且他还帮助NASA设计了一种摄像头,该摄像头后来被用在了火星车上。
事实上,卡梅隆心里感到很庆幸。因为他当初拒绝乘坐航天飞机到太空俯瞰地球,那次任务正是爆炸的哥伦比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