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世卫组织宣布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2-07-23 |作者:小乐 |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

当地时间7月23日下午15点,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记者会,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猴痘疫(Monkeypox)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前,世卫组织曾于6月23日召集了第一次专家紧急委员会,以决定猴痘是否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然而,委员会当时建议谭德塞,猴痘疫情还未达到做出这一决定的门槛。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卫组织可以发布的全球最高级别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底,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7月20日公布的统计,猴痘已在72个国家出现了15800多例病例,目前在非洲有5例死亡病例。美联社23日报道,美国卫生当局22日首次通报了两个儿童病例,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幼童和一个非美国居民婴儿确诊猴痘。据信,这两起儿童病例没有关联,相信是家庭成员传播导致。报道称,美国政府也正在考虑,是否宣布猴痘疫情为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近日,专家们对于此次猴痘疫情的l临床新特点也有了新的认识。根据21日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猴痘患者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在16个国家528患者中,95%的病例是通过性活动传播的,98%的感染者是男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41%的患者同时感染了艾滋病毒(HIV)。

尽管大多数病例都有发生性行为,但研究人员强调,病毒可借由任何密切身体接触传染,包括呼吸道飞沫,甚至可能经由衣物和其他物品的表面传播。

研究显示,许多患者出现以前与猴痘病例无关的症状,包括单一生殖器病灶,以及口腔或肛门溃疡等,研究者指出,这些症状由于与性传染病类似,可能导致误诊。

103598601_m0501256-monkeypox_virus_particle_tem-spl_nb9qg

以下内容来自世卫组织网站: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onkeypox

重要事实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偶尔输出到其它地区。

猴痘在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并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至4周。可能会发生严重病例。近年来,病死率约为3-6%。

猴痘病毒通过与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密切接触,或与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接触而传播给人类。

猴痘病毒通过密切接触皮肤损伤、体液、呼吸道飞沫和被褥等受污染物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猴痘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天花,后者是一种相关的正痘病毒感染,于1980年在全球范围内宣布被消灭。猴痘的传染性不如天花,引起的疾病也没有那么严重。

在消灭天花的规划期间使用的疫苗对猴痘也有保护作用。已经研发出较新的疫苗,其中一种已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

为治疗天花而开发的一种抗病毒药物也已获得许可用于治疗猴痘。

引言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一种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病毒),其症状与过去在天花患者中看到的症状非常相似,但在临床上不那么严重。由于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并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猴痘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常常在热带雨林周边,并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地区。动物宿主包括一系列啮齿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病原体

猴痘病毒是一种包膜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的正痘病毒属。猴痘病毒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分支,即中非(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刚果盆地分支历来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并被认为更具传染性。到目前为止,这两个分支的地理区域界线一直在喀麦隆,这是唯一同时存在两种病毒分支的国家。

猴痘病毒的天然宿主

各种不同的动物物种已被确定为易于感染猴痘病毒。其中包括绳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及其它物种。猴痘病毒的自然史仍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确切的宿主以及病毒如何在自然界中维持传播。

疫情

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名9岁男童身上首次在人类中发现人间猴痘,该地区于1968年消灭了天花。自那时以来,大多数病例报告来自刚果盆地的农村、雨林地区,特别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而且中非和西非各地报告的人间病例越来越多。

自1970年以来,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猴痘人间病例——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刚果共和国、塞拉利昂和南苏丹。猴痘的真正负担尚不清楚。例如,1996-9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了一次疫情,病死率较低,但发作率高于往常。同时发现水痘(由水痘病毒引起,不是正痘病毒)和猴痘的暴发,这可以解释在这次情况下传播动态的真实或明显变化。自2017年以来,尼日利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疫情,有500多例疑似病例和200多例确诊病例,病死率约为3%。直到今天仍在报告病例。

猴痘是一种具有全球公共卫生重要性的疾病,因为它不仅影响西非和中非国家,还影响世界其它地区。2003年,非洲以外的第一次猴痘疫情发生在美利坚合众国,与接触受感染的宠物草原犬有关联。这些宠物与在从加纳进口到该国的冈比亚袋鼠和睡鼠关在一起。这次疫情导致美国出现70多例猴痘病例。从尼日利亚出发,2018年9月前往以色列的旅行者,2018年9月、2019年12月、2021年5月和2022年5月前往英国的旅行者,2019年5月前往新加坡的旅行者,以及2021年7月和11月前往美国的旅行者,也分别报告出现猴痘。2022年5月,在若干非流行国家发现了多例猴痘病例。目前正在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感染源和传播模式。

传播

动物到人(人畜共患)的传播可以因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者皮肤或黏膜损伤而发生。在非洲的许多动物中发现了猴痘病毒感染的证据,包括绳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猴痘的天然宿主尚未确定,但啮齿动物是最有可能的。食用受感染动物未充分做熟的肉和其它动物产品是一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生活在森林地区或附近的人可能会与受感染动物有间接或低水平的接触。

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近期内受污染的物体可引起人际传播。通过呼吸道飞沫颗粒传播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这使卫生工作者、家庭成员和活动性病例的其他密切接触者面临更大的风险。然而,近年来社区中记录最长的传播链已从六代连续人际感染上升到九代。这可能反映了由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所有社区的免疫力下降。也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传播给胎儿(这可以导致先天性猴痘)或在出生期间和出生后密切接触时发生传播。虽然密切的身体接触是众所周知的传播危险因素,但目前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可以专门通过性传播途径传播。需要开展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这种风险。

体征和症状

猴痘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间隔)通常为6至13天,但范围也可以达到5至21天。

感染可分为两个阶段:

入侵期(持续0-5天),其特征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胀)、背痛、肌痛(肌肉酸痛)和重度虚弱(精力不足)。与其它最初可能看起来相似的疾病(水痘、麻疹、天花)相比,淋巴结肿大是猴痘的一个显著特征。

皮疹通常在出现发烧后1-3天内开始。皮疹往往更集中在面部和四肢,而不是躯干。它影响面部(在95%的情况下)、手掌和脚底(在75%的情况下)。同样受影响的还有口腔黏膜(在70%的病例中)、生殖器(30%)和结膜(20%)以及角膜。皮疹发展的顺序为从斑疹(基底平坦的损伤)发展为丘疹(略微凸起的坚硬损伤)、囊泡(充满透明液体的损伤)、脓疱(充满淡黄色液体的损伤)和变干并脱落的干痂。损伤的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在严重的情况下,损伤可以合并,直到大片皮肤脱落。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至4周。严重病例多见于儿童,并且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性质有关。免疫缺陷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更糟的结果。虽然接种天花疫苗在过去具有保护作用,但在今天,由于在消灭天花后全球范围内停止了天花疫苗接种运动,所以40至50岁以下的人(取决于国家)可能更容易感染猴痘。猴痘的并发症可以包括继发感染、支气管肺炎、脓毒症、脑炎以及可随后造成视力丧失的角膜感染。无症状感染的规模仍然未知。

猴痘在一般人群中的病死率历来从0%到11%不等,在幼儿中的比率较高。近年来,病死率约为3-6%。

诊断

必须考虑的临床鉴别诊断包括其它皮疹疾病,如水痘、麻疹、细菌性皮肤感染、疥疮、梅毒以及与药物相关的过敏。疾病前驱期的淋巴结肿大可以作为区分猴痘与水痘或天花的临床特征。

如果怀疑出现猴痘,卫生工作者应采集适当的样本,并将其安全运送到具有适当能力的实验室。猴痘的确认取决于标本类型和质量以及实验室检测方式。因此,标本的包装和运输应符合国家和国际要求。聚合酶链反应兼具准确性和敏感性,是实验室检测的首选方法。为此,猴痘的最佳诊断样本应取自皮肤损伤处——来自囊泡和脓疱的顶部或液体以及干燥结痂。在可行的情况下,活检是一种选择。皮损样本必须储存在干燥的无菌管中(无病毒运输介质)并保持低温。聚合酶链反应血液检测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因为相对于症状开始后的标本采集时间,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不应当作为常规采集患者血样。

由于正痘病毒在血清学上具有交叉反应性,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不能提供猴痘特异性确认。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建议将血清学和抗原检测方法用于诊断或病例调查。此外,最近或很久前接种过牛痘疫苗(例如,在消灭天花之前接种疫苗的任何人,或者由于风险较高而最近接种疫苗的人,例如正痘病毒实验室人员),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

为了解读检测结果,至关重要的是提供标本时应包括以下患者信息:a)开始发热日期,b)皮疹发作日期,c)标本采集日期,d)个体的当前状态(皮疹阶段),e)年龄。

治疗

应充分优化猴痘的临床护理,以缓解症状,管理并发症并预防长期后遗症。应当为患者提供液体和食物,以保持适当的营养状态。继发性细菌感染应根据指征进行治疗。为天花研发的一种称为tecovirimat的抗病毒药物于2022年由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根据动物和人类研究的数据授予许可用于猴痘。它尚未广泛使用。

如果用于患者医疗,最好在临床研究背景下监测tecovirimat,并进行前瞻性数据收集。

疫苗接种

通过若干观察性研究证明,天花疫苗接种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率约为85%。因此,先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使病情较轻。先前接种天花疫苗的证据通常可以是上臂有一个疤痕。目前,最初的(第一代)天花疫苗不再向公众提供。一些实验室人员或卫生工作者可能已经接种了较新的天花疫苗,以便在工作场所接触正痘病毒时为他们提供保护。一种基于改良减毒牛痘病毒(安卡拉毒株)的更新疫苗于2019年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这是一种两剂疫苗,其可得性仍然有限。天花和猴痘疫苗使用以牛痘病毒为基础的配方开发,因为对正痘病毒的免疫反应提供了交叉保护。

预防

提高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并教育人们了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接触病毒是猴痘的主要预防策略。目前正在进行科学研究,以评估疫苗接种在预防和控制猴痘方面的可行性和适当性。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制定政策,向实验室人员、快速反应小组和卫生工作者等可能面临风险的人提供疫苗。

减少人际传播的风险

监测和快速发现新病例对于遏制疫情至关重要。在人间猴痘疫情期间,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是猴痘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卫生工作者和家庭成员感染的风险更大。护理疑似或确诊猴痘病毒感染患者或处理患者标本的卫生工作者应采取标准的感染控制预防措施。如果可能,应挑选以前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来照顾患者。

从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人和动物身上采集的样本应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配备适当设备的实验室中处理。必须根据世卫组织关于运输传染性物质的指导意见,使用三重包装,安全地准备运输病人标本。

2022年5月在与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关联的若干非流行国家发现猴痘聚集性病例的情况是非典型的。正在开展进一步调查,以确定可能的感染源并限制进一步传播。由于正在调查这次疫情的来源,重要的是要研究所有可能的传播方式,以保障公众健康。有关此次疫情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

减少人畜传播的风险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间感染最初是由动物到人的传播引起的。必须避免无保护地接触野生动物,特别是那些生病或死亡的野生动物,包括它们的肉、血和其它器官。此外,所有含有动物肉或器官的食物在食用前必须彻底做熟。

通过限制动物贸易预防猴痘

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限制啮齿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进口的法规。应将可能感染猴痘的圈养动物与其它动物隔离开来并立即进行检疫隔离。对可能与受感染动物接触的任何动物都应进行检疫隔离,以标准预防措施处理,并观察30天内是否有猴痘症状。

猴痘与天花的关系

猴痘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天花,后者是已被消灭的一种相关正痘病毒感染。天花更容易传播,更经常致命,因为大约有30%的患者死亡。最后一例自然获得的天花发生在1977年。1980年,经过全球疫苗接种和控制运动,天花被宣布已在全世界消灭。自从所有国家停止使用牛痘疫苗进行常规天花疫苗接种以来,已经过去了40年或更长时间。由于疫苗接种也对西非和中非的猴痘提供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现在也更容易感染猴痘病毒。

虽然天花不再会自然发生,但全球卫生部门保持警惕,以防天花可能通过自然机制、实验室事故或故意释放重新出现。为确保在再次出现天花的情况下全球能有准备,正在开发更新的疫苗、诊断工具和抗病毒药物。这些现在也可能会对预防和控制猴痘有用。

Fungo Ads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世卫组织宣布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分享:

相关推荐